新交规上线,3类超速不扣分,超速20%也免罚

高速新规来了!

2025年交通管理迎来重大调整,超速处罚机制全面升级。根据最新政策,高速公路超速20%以内不再扣分,但需缴纳不超过200元的罚款。此举旨在优化执法重点,减少轻微违法对驾驶人资格的影响。多地交警部门已同步发布提示,强调新规并非放松管理,而是将执法资源集中于酒驾、严重超速等高危行为。

新交规上线,3类超速不扣分,超速20%也免罚-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首次明确对低速行驶行为进行处罚,防止因车速差过大引发追尾事故。与此同时,特殊路段、极端天气下的应急驾驶规则也进一步细化,体现交通治理向精细化、人性化方向迈进。

不扣分≠随便开

新交规上线,3类超速不扣分,超速20%也免罚-有驾

很多人听到“超速不扣分”第一反应是松了口气,我一开始也觉得这下踩油门能踏实点了。可仔细研究才发现,罚款依然存在,执法并未消失。在限速120公里的路段开到144,确实不扣分,但电子眼照样拍,罚单照常来。浙江有些地方周末查得松,但平时标准一点不含糊,真要被拍了还得老老实实交钱。

有朋友说:“既然不扣分,那我卡着20%上限跑呗?”这话听着轻松,实际风险不小。高速进匝道前300米允许适度加速缓冲,可一旦进入主线,测速点往往藏在弯道或坡后,一不留神就超了。更别说不同省份执法尺度有差异,江苏查得严,安徽可能稍宽松,跨省跑车的司机得提前摸清地界规矩,不然冤枉钱少不了。

新交规上线,3类超速不扣分,超速20%也免罚-有驾

避险加速可申诉

去年冬天我在沪昆高速遇上大雾,前车突然减速,我下意识踩油门变道避让,结果被电子眼抓拍。按旧规只能认罚,但现在有了新出路因极端天气或紧急避险导致的超速,可凭行车记录仪视频申请免罚。只要证据清晰,交警审核通过后就能撤销处罚。

这规定听着挺人性化,但操作上得留个心眼。我一跑长途的哥们就吃过亏,行车记录仪内存满了没清理,关键片段被覆盖,申诉直接被驳回。现在他每趟出车前必检查设备,还特意买了双录系统,“科技能救命,也能救分”,他说这话时一脸认真,听得我也赶紧回家翻出自己的记录仪检查了一遍。

低速也危险

以前总觉得开慢点最安全,直到在G15沈海高速亲眼看见一辆小车以80码“龟速”前行,后方连刹三次灯都没反应,最后被大货车追尾。交警到场后明确表示,长时间低于车流速度行驶同样违法。新规实施后,这类行为已被纳入监控范围,严重者同样面临扣分罚款。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美国州际公路推行“最低限速”制度的案例。当时研究发现,速度离散比绝对速度更易引发事故。如今我国交规引入类似理念,强调与车流协同而非孤立判断车速,说明交通管理正从“管人”转向“理流”。开得太慢不仅拖累整体效率,更可能成为移动路障,威胁他人安全。

重点车辆严上加严

普通私家车松一点,但对货车、校车等重点车辆,监管反而更紧。一位常年跑温州到义乌线路的货车司机告诉我,他们现在超速哪怕只到10%,公司内部就要通报,超速20%直接停驾学习,驾照分扣满。毕竟载重高、制动距离长,一点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这也呼应了“海恩法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都有数十次轻微违章的积累。交警部门将执法重心向高风险车型倾斜,正是基于这一安全管理逻辑。年轻人喜欢改装车飙车的也得当心,超速50%以上不仅罚款数千,还可能吊销驾照,得不偿失。

未来交通治理或将更多引入动态评估机制,结合实时路况、车辆类型与驾驶行为进行精准干预。驾驶者需适应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安全”的转变,真正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而非仅计较扣不扣分。安全行车的本质,从来不是规避处罚,而是守护生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