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月销破万,而20万的智界S7却卖不动了?
这事儿听着反常——明明价格越低越该好卖,怎么到了“华为车”这儿,反倒成了“越便宜越凉”?我翻了乘联会和汽车之家的销量数据,发现一个扎心事实:搭载华为智驾的车型里,售价近50万的问界M9半年卖了6.4万辆,而16万起的深蓝L07,半年才卖1.6万辆。 更离谱的是,鸿蒙智行旗下四“界”,真正撑起销量的,还是那个最贵的问界。
你说消费者不识货?不,他们精着呢。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为什么贴着“华为”标签的车,一降价反而没人买账?这背后,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人心变了。
一、华为智驾≠华为车:消费者认的是“牌子”,不是“功能”
我去4S店试驾过三款带华为智驾的车:问界M5、智界S7、阿维塔12。三台车的智驾系统用起来确实顺滑,高速NOA变道果断,城市领航也能自动等红灯、绕障碍。可问题是,开完一圈,我记住的是问界M5的“鸿蒙座舱”流畅体验,而不是哪款车的算法多先进。
这恰恰印证了《杰兰路2024品牌健康度研究》的数据:问界的品牌认知度超90%,而智界、享界这些“华为合作车”,消费者压根分不清谁是华为亲儿子。 我在店里就听见一位大哥问销售:“这车真是华为造的?不是奇瑞贴牌?”
消费者要的不是“华为技术”,而是“华为出品”。
你想想,多少人把问界尾标上的“赛力斯”抠掉,换成淘宝卖爆的“HUAWEI”金属标?淘宝数据显示,这类车标累计销量已超6000件。这哪是改装?这是身份认同!
反观其他“界”字辈,华为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比如智界S7,虽然用了华为智驾和鸿蒙座舱,但底盘调校、生产排程还是奇瑞主导。消费者心里门儿清:这不是“华为车”,只是“装了华为零件的车”。
二、低价≠高性价比:15万的预算,谁还为“智驾”买单?
咱们来算笔账。一辆深蓝S07,搭载华为智驾基础版,比普通版贵1万元;阿维塔07高阶智驾版贵2万。这钱听着不多,但在15-30万这个“价格敏感带”,每一分钱都得掰开花。
我采访过一位前深蓝销售季明,他说:“客户一听‘带华为智驾’,第一反应是‘那得多贵?’” 更关键的是,这个价位的消费者,首要诉求是续航扎实、空间够大、充电快,而不是“城市NOA能不能自动左转”。
麦肯锡2024年的调研也佐证了这一点:愿意为高阶智驾额外付费的消费者比例,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而对订阅制收费的接受度,更是暴跌21%。 为啥?因为小鹏、理想、比亚迪都在搞“智驾免费送”。你华为收3.6万选装费,哪怕分摊到车价里,也显得“不够意思”。
我在试驾深蓝S09时就明显感觉,车机推送广告频繁,销售急着成交。可问题是,这车全系标配华为智驾,起售价直接飙到20万,周销量还不到S05的一半。消费者用脚投票:我12万就能买到续航600km的S05,干嘛多花8万买个可能一年用不上几次的智驾功能?
三、细节见真章:为什么问界M9能卖爆?
我特意去试驾了问界M9,想看看这台“50万国产SUV销冠”到底强在哪。结果一圈下来,最打动我的不是激光雷达数量,而是几个看似不起眼的设计细节。
比如车门把手——M9用了外露式机械门把手,而不是现在流行的隐藏式。 销售解释说:“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能直接拉开,不用找电源。” 这让我想起财新网那篇报道:越来越多新能源车回归机械设计,为的就是安全兜底。 这种“反潮流”的选择,反而让人觉得踏实。
再比如车机交互。M9的鸿蒙座舱确实丝滑,但更关键的是华为手机用户一上车,无缝流转、超级桌面、手车互联全都能用。 我用Mate 60 Pro试了试,导航直接同步,音乐接着播,连微信位置都能一键投屏。这种生态粘性,才是问界真正的护城河。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华为深度参与全链条的基础上。从产品定义到品控售后,问界几乎就是“华为主导、赛力斯代工”。相比之下,其他合作车型在资源倾斜上差了一大截。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讲17次“问界”,却只提14次“尊界”,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四、横向对比:华为智驾在“性价比战场”真打不过?
我们拿三款车对比:问界M7(30万级)、比亚迪唐(25万级)、特斯拉Model Y(26万级)。
智驾能力:问界M7的城市NCA确实比唐的DiPilot更灵活,也比Model Y的FSD Beta更稳定(至少不用抽签)。
价格策略:唐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FSD选装费高达6.4万,而问界智驾已打包进车价。
用户感知:唐车主更看重DM-i省油,Model Y车主冲的是品牌和超充网络,而问界车主,82%都用华为手机(《电动汽车用户联盟》调研)。
结论是什么? 在30万以上市场,问界靠“华为生态+全栈自研”打出差异化;但在20万区间,比亚迪靠三电技术、特斯拉靠品牌势能,各自有护城河。华为智驾在这里,反而成了“溢价负担”。
五、未来会怎样?“尚界”能杀进15万市场吗?
据说华为即将推出新品牌“尚界”,主打15-25万元市场。如果还是靠“华为智驾”当卖点,我持保留意见。毕竟,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智驾免费”,你再收溢价,等于逆流而上。
但换个思路呢?如果“尚界”能像问界一样,做到全链路深度参与+生态打通+安全冗余设计,哪怕便宜,也能卖得动。关键不是降价,而是让老百姓觉得:“这车,真是华为造的。”
总结:便宜不是原罪,模糊的“华为标签”才是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华为车”越便宜越不好卖?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消费者越来越精明。
他们分得清“华为智选”和“华为亲生”,也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功能。在低价市场,“华为智驾”带来的溢价,远不如“华为品牌”带来的信任来得直接。
未来,华为要想在中端市场破局,光堆料不行,得让老百姓从心底里觉得:“这车,就是华为的。”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车友,如果有一台18万的“华为亲儿子”SUV,全系标配高阶智驾,你会买单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文中销量数据来源:汽车之家、乘联会;品牌认知数据来源:杰兰路、电动汽车用户联盟;消费者调研数据来源:麦肯锡2024汽车洞察)
需要进一步确认:尚界品牌的官方定位及发布时间暂未公布,以上信息基于媒体报道整理。
老规矩,评论区见。有问必答,咱们一起理性选车,安全上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