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车圈大事件!
用车社给您带来一条重磅消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这话题,简直比夏日里的冰镇酸梅汤还解渴,比冬日里的暖气片还贴心,天天霸占热搜榜。
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个“续航”,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普通老百姓,该不该被它牵着鼻子走?
说起这续航,您可别不当回事。
我身边就有个朋友,刚提了辆他心心念念的新能源车,那叫一个神采飞扬,觉得自己走在了科技的最前沿。
可好景不长,没开几天,他就跟我大吐苦水:“用车社啊,我这车,说明书上写着能跑六百多公里,可实际开起来,感觉连三百都够呛!
每次出门,都得像考试一样盯着电量表,心惊胆战的!”
听得我那是既心疼又忍不住想笑。
这不就是一出“理论与实践的残酷交锋”嘛!
聊到这儿,咱就得好好捋一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到底是怎么来的。
您以为厂家标的那个数字,就是您能开到地老天荒的 mileage?
那可就太年轻了!
这就像买衣服,尺码表上写着“均码”,穿您身上可能是“刚刚好”,也可能是“紧绷绷”,甚至还可能是“松垮垮”。
厂家标的续航,那是在最理想的工况下测出来的。
什么叫理想工况?
那就是风和日丽,路况平坦,车上就您一个人,空调开到微风,车速稳定在60迈,红灯永远是绿灯…
…
您说,这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乖巧”的时候吗?
第一个小高潮:揭开续航“吞噬者”的面纱!
首先,温度。
您以为开空调、暖风只是图个舒服?
那可是在实打实地消耗电量!
尤其是严冬,暖风呼呼往外吹,简直就是个“电老虎”!
夏日冷气也一样,压缩机一启动,“哗啦啦”的电量消耗,就像拧开了水龙头。
据说,在极寒或酷暑天气,新能源车的续航可能会缩水到六成,甚至更低!
您想想,冬天想要暖和,夏天想要凉爽,这都是基本需求吧?
结果,为了那点续航,您得忍受“冰火两重天”?
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其次,驾驶习惯。
这一点更为直接。
您开车喜欢“地板油”,一脚下去,电机轰鸣,车子如离弦之箭般蹿出。
这感觉爽不爽?
爽!
代价呢?
电量消耗得飞快。
好比吃饭,狼吞虎咽,吃得快,但可能吃不了多少,还容易噎着。
新能源车也如此,急加速、急刹车,对电池损耗极大,续航自然随之“打折”。
再看看那些老司机,开新能源车那叫一个“温柔”,油门轻踩,刹车缓放,车子平稳滑行,如同画师笔下的线条,细腻而精准。
再者,路况与载重。
上坡、下坡、市区拥堵,与高速公路能一样吗?
上坡需要更大的动力输出,耗电自然更多;市区频繁的启停,也比匀速行驶费电。
您要是再满载,全家老小,再加上一后备箱的行李,这车就成了“移动的冰箱”,能不费电吗?
您瞧,仅这几点,就能让您那“理论上”的六百多公里,变成“实际中”的三四百公里。
这差距,是不是有点让人心生无奈?
第二个小高潮:解密影响续航的“隐形推手”!
除了这些“硬实力”因素,还有哪些“软实力”在悄悄影响着续航?
轮胎。
别小看这四个橡胶圈。
轮胎的胎压、花纹、材质,都影响着滚动阻力。
胎压不足,轮胎扁塌,摩擦力增大,车子跑起来自然费劲,电也消耗得快。
所以,您得勤检查胎压,别让它“偷懒”。
还有,您选的轮胎,是否是那种抓地力极强的运动型?
抓地力强是没错,但滚动阻力也大,好比穿了双钉鞋跑步,肯定比平底鞋费力。
车载电子设备。
您车里有多少电子设备在“默默奉献”?
导航、音乐、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甚至还有后台运行的APP,这些都在耗电!
别以为它们只是“顺便”用点,日积月累,也是不小的消耗。
特别是新款车型,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屏幕、传感器众多,它们都是“电老虎”的潜在候选。
电池健康度。
好比人有衰老,电池也有“寿命”。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容量和性能都会有所衰减。
新车刚提时,续航可能还“硬气”,开几年后,续航里程自然就没那么“骄傲”了。
第三个小高潮:告别续航焦虑,拥抱未来出行!
听到这儿,您是否觉得新能源车就是个“电老虎”,续航焦虑真是“人在家中坐,电从何处来”?
别急,咱今天不光是“吐槽”,更是来“献策”的!
首要的,心态要调整。
您得明白,厂家标的续航,是个参考值,而非“圣旨”。
如同看天气预报,说有雨,您得备伞,但也不代表出门必淋成落汤鸡。
您得根据实际用车场景,预估一个靠谱的续航。
其次,用车习惯需优化。
如前所述,温柔驾驶,减少急加速急刹车,这不仅省电,还能延长电池寿命,一举两得。
您就当是在“修炼内功”,把驾驶技术磨得更精湛。
再者,充电设施是关键。
这是解决续航焦虑的“核心武器”!
您居住地或常去地点,充电桩普及率高,还怕什么?
堵在路上没电?
直接找个充电桩,充个十几二十分钟,又能跑不少路。
国家正大力推广充电设施建设,未来,充电将如加油一样便捷。
那时,续航焦虑还有存在的土壤吗?
还有,车型选择需审慎。
您若常跑长途,或居住地充电不便,则需慎重考虑。
是否选择续航里程更长的车型?
或者,考虑“油电混动”或“增程式”车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顾虑。
说得直白些,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与其说是技术瓶颈,不如说是“认知误区”与“配套短板”。
技术在迭代,电池能量密度在提升,充电速度也在加快。
配套设施在完善,充电桩日益增多。
只要我们能跟上节奏,调整心态与用车方式,这续航,真的就不是事儿!
我有个朋友,购新能源车初期也纠结续航,后来他悟了,说:“反正我日常通勤百公里有余,周末郊游也足够,家里有充电桩,晚间充电,足够跑好几天。
真有长途需求,我提前规划好路线,服务区充个电,不过一杯咖啡的时间。”
听他这么一说,您是不是觉得,这事儿,其实没那么复杂?
因此,车圈里这关于续航的热议,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成长的阵痛”。
新能源汽车正经历高速发展,如同精力充沛的少年,难免磕磕绊绊。
但只要方向正确,终将越跑越稳,越跑越远。
我倒是认为,新能源汽车,它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代表着一种更清洁、更智能的未来出行方式。
您想想,未来的驾驶,没有尾气,没有引擎的轰鸣,只有宁静与科技,那感觉,岂不妙哉?
顺势而为,审慎抉择,尽享科技带来的便利。
别让那点“续航”,阻碍了您体验未来出行的方式。
您意下如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