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租车巨头抢滩印度!司机路上疾驰乱象频发,日企重金护航安全

日本出租车巨头抢滩印度!司机路上疾驰乱象频发,日企重金护航安全

如果你没在印度大城市的早高峰堵过车,可能很难想象什么叫“交通就是冒险”。

在班加罗尔,摩托、小轿车、三轮车像打仗一样在路上抢道,左突右拐根本没人管规则。

日本出租车巨头抢滩印度!司机路上疾驰乱象频发,日企重金护航安全-有驾

有人说,印度的马路不是开车,是玩命。

可就在这片混乱里,日本人居然杀出一条生路,凭借“安全感”做出了生意。

这事的主角,是日本老牌出租车头号企业第一交通产业。

他们2017年就瞄上了印度,闷声把专车服务做到班加罗尔和金奈。

说实话,印度不是世界上最容易赚钱的地方,外企在这里翻车的故事比比皆是。

不管是美国可乐公司,还是中国一些大厂,都被印度的市场规则和本地习惯折腾过,最后只能“印度的钱印度花”。

但第一交通产业不同,他们不仅活了下来,还越做越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能在印度火起来?

日本出租车巨头抢滩印度!司机路上疾驰乱象频发,日企重金护航安全-有驾

你得看看他们的“服务逻辑”。

在印度,尤其是大城市,交通安全简直成了老大难。

当地司机开车风格放飞自我,急刹车、别车、和摩托贴身肉搏全是日常。

对于在印度工作的外国人,出门上下班就是一场考验,很多日资企业的管理层都为员工的通勤安全操碎了心。

日本出租车公司看准这个痛点,直接推出带司机的专车服务,价格比本地贵不少,一台车四小时要两千多卢比,还得加税,超过40公里还要再加钱。

这种消费在当地属于中高端,但日企客户抢着订。

像丰田、东芝这种在班加罗尔有工厂的日本公司,基本都把员工出行交给了他们。

他们的秘诀不是简单派个司机开车,而是把日式管理和培训搬到了印度。

新司机必须参加一个月的培训营,学习安全驾驶、服务礼仪,还必须会基础英语——哪怕只是听懂乘客喊“停车”或者“救命”。

日本出租车巨头抢滩印度!司机路上疾驰乱象频发,日企重金护航安全-有驾

不少印度司机习惯嘴上答应“马上到”,结果得等半天,日本公司不批评,而是用各种方式让大家养成准时的习惯。

这种严格管理加上服务标准,硬是把原本自由奔放的印度司机驯化成了“守规矩高手”。

公司还搞团队考核,谁服务不到位,直接在小组里“点名”,小圈子压力很大。

这些做法其实不是空穴来风。

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障碍就不是市场本身,而是怎么把自己的管理理念落地。

你跟印度本地传统司机比,最大的不同不是技术,是“态度”。

一旦客户在路上遇到危险,损失的不只是人身安全,连企业声誉都得搭进去。

于是,第一交通产业的安全专车就成了日本白领在印度的“救命稻草”。

据日经新闻报道,单是2023财年,他们在印度的收入就快两亿卢比了,比上一年暴涨70%。

日本出租车巨头抢滩印度!司机路上疾驰乱象频发,日企重金护航安全-有驾

这说明市场需求是真实的,安全在印度就是硬通货。

其实印度交通乱象早就不是新闻,连本地人都常常吐槽“每天上班像闯关”。

当地政府推过不少改进交通的政策,比如升级红绿灯系统、推广智能监控,但作用有限。

反倒是外资企业自带的“标准化”模式,成了补齐短板的关键。

就连一些印度科技公司,现在也开始学习日本的司机管理办法,试图提升自家品牌形象。

这种“本地化加母国标准”的做法,已经被不少外企视为破局之道。

还有个细节特别值得一说——第一交通产业正在考虑把部分印度司机送回日本参加实操培训。

让印度司机在日本亲自体验什么叫“安全驾驶”,回来后带动更多同行改进习惯。

这操作不光提高司机收入,也算是一种文化输出。

日本出租车巨头抢滩印度!司机路上疾驰乱象频发,日企重金护航安全-有驾

类似的事以前在东南亚不少国家也发生过,比如新加坡出租车行业和日本合资项目,结果就是司机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都明显提高。

当然,安全和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印度的交通环境太复杂,习惯问题根深蒂固。

日本出租车公司想完全“驯服”司机,还要不断调整方法,甚至要和本地政策互动。

但他们已经做到了让一群在印度生活的外国人,终于有了坐车不心惊胆颤的体验。

这种“安全感”本身就值钱,也让日本企业在异国他乡活得有底气。

最后想说,谁都知道外企在印度做生意难,但只要抓住了核心痛点,还是能杀出重围。

第一交通产业的故事很有代表性,未来是不是有更多外国公司效仿?

印度会不会掀起一股“安全出行”新风潮?

没人能给答案,但只要有人在这里拼命生活,类似的需求就永远都在。

安全不是高大上的口号,反而是在最混乱的马路上,能让人多活一天的底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