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爵MG4价格炸裂,6.58万买437km续航,微型车不香了

最近汽车圈子里,特别是想买个代步电动车的朋友们,估计都在聊一件事,那就是上汽名爵在成都车展上干了件挺“出格”的事儿。

咱们平常老百姓过日子,花钱都得精打细算,买车这么个大件,更是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如果你手里攥着六七万块钱,想买台纯电车,你心里想的会是啥样的?

大概率是那种小巧玲珑,续航三百公里左右,在城里开开足够,偶尔想跑个远门都得提前规划好充电站的小车吧。

名爵MG4价格炸裂,6.58万买437km续航,微型车不香了-有驾

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可名爵这次推出的全新MG4,直接就把大家心里这杆“价位-配置”的老秤给砸了,它用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价格,告诉所有人:规矩,是用来打破的。

事情是这样的,在成都车展这个各大车企争奇斗艳的大舞台上,名爵没搞太多花里胡哨的宣传,直接甩出了“王炸”——全新MG4上市,还给出了一个“限时补贴价”,最低配的版本,你猜多少钱?

六万五千八。

你没听错,就是六万多块钱。

就算是顶配,也控制在了十万以内。

这个价格一出来,别说我们这些看热闹的了,估计旁边展台卖同价位车型的销售,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这哪是来卖车的,这简直是来清场子的。

咱们得仔细盘盘,这六万多块钱,到底能买到个啥。

在MG4出来之前,这个价位段的霸主是谁?

比亚迪海鸥算一个,还有吉利的几何萤火虫(也就是之前的星愿)。

这些车好不好?

挺好的,小巧灵活,省电省心,作为城市里的第二台车,或者年轻人第一台代步车,完全没问题。

名爵MG4价格炸裂,6.58万买437km续航,微型车不香了-有驾

但它们的共同点也很明显,续航普遍在三百公里出头,电机功率也就五六十千瓦,你想体验点驾驶乐趣,或者全家出游,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就是大家默认的“游戏规则”: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可MG4偏不。

它直接把这个规则给掀了。

最低配六万多,主销的车型,续航直接给你干到了437公里(CLTC工况)。

这是什么概念?

三百公里的续航,你从北京市区到趟远郊可能就得盘算着电量了,跑个长途更是折磨。

而四百三四十公里的续航,意味着你的活动半径大大扩展,周末从北京去趟天津,甚至去趟北戴河,来回基本不用太焦虑充电问题。

对于很多家里没法装充电桩,只能依赖公共充电站的朋友来说,续航长就意味着充电次数减少,便利性大大提升。

这一下就把最核心的“续航焦虑”给缓解了一大半。

如果说续航只是让你吃了一惊,那它的动力配置,就足以让你张大嘴巴了。

MG4全系标配了一台后置电机,功率达到了120千瓦。

咱们再来对比一下,海鸥是55千瓦,萤火虫是58千瓦。

MG4的动力几乎是它们的两倍还多。

名爵MG4价格炸裂,6.58万买437km续航,微型车不香了-有驾

120千瓦的电机放在这么一台车上,开起来的感觉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

红绿灯起步,你轻点一下电门,就能把旁边的车甩在身后;高速上需要超车,动力也是随叫随到,信心十足。

这个动力水平,甚至已经追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卖到十五六万的A级纯电轿车了。

名爵等于是用一个买菜车的价格,给了你一台小钢炮的心脏。

这种“越级”的配置,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光有续航和动力还不够。

很多人买车,特别是作为家里的第一台车,空间也是一个硬性指标。

你以为六万多的车,肯定是个只能坐两个人的“小不点”?

那又错了。

MG4的车身长度接近4米3,轴距达到了2米7。

这组数据可能有点枯燥,我给你翻译一下:这根本就不是微型车或者小型车的尺寸,这妥妥的是一台标准的紧凑级A级车的“骨架”。

它的竞争对手海鸥,车长才3米78,轴距2米5。

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更大的尺寸和轴距,直接换来的就是宽敞得多的后排乘坐空间和更实用的后备箱。

名爵MG4价格炸裂,6.58万买437km续航,微型车不香了-有驾

你再也不用担心后排坐个成年人会顶腿,也不用愁婴儿车放进去之后就塞不下别的东西了。

它让一台六万多的电动车,真正具备了成为“家庭唯一用车”的潜力,能拉着一家老小,装着满当当的行李,去享受周末和假期。

说到这,肯定有懂车的朋友会问,这么便宜,配置又这么高,它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偷工减料”了?

确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有人就指出来,MG4的后悬挂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架,而有些竞争对手,比如几何星愿,用的是成本更高、结构更复杂的多连杆独立悬架。

从理论上讲,多连杆在处理颠簸和过弯时的表现会更好一些。

但是,咱们得站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

你每天开车,走的是铺装良好的城市公路,偶尔压个井盖,过个减速带,这两种悬挂带来的体感差异,对于不那么敏感的驾驶者来说,真的大到能影响你买车的决定吗?

恐怕未必。

但续航短了50公里,电量焦虑是实实在在的;动力弱了,每次想超车都得憋着一股劲,也是实实在在的;后排空间小了,家里人坐着憋屈,更是天天都能感受到的。

名爵的产品经理显然是个明白人,他们把有限的成本,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在了消费者最敏感、最在乎的地方。

电池、电机、空间,这“三大件”直接给你拉满,让你每天开车都能爽到。

而在悬挂这种普通人感知不那么强的地方,用一个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的方案,把省下来的钱,实打实地让利给消费者。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取舍”,也是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它没跟你讲那些虚头巴脑的“智能生态”、“AI伙伴”,就是很朴实地告诉你:我跑得远,开得快,坐着宽敞,还便宜。

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如今这个恨不得把一整块电视屏幕都塞进车里的浮躁风气下,显得格外珍贵。

这背后,其实也反映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实力,只有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和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造出这样让国外同行都眼红的“价格屠夫”产品,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