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能想到吗,曾经那个价格高高在上、科技范儿拉满,搞差异化的“高冷”蔚来,居然活成了“价格屠夫”?
眼见昨晚全新ES8那波价格大招一砸下来,局面就此天翻地覆了。
李斌把那个让人直呼没想到的预售价念出来的时候,舞台下的反应,简直可以用“海啸”来形容。
歌剧院里,呼喊声不比春晚上小多少,气氛炸裂。
你说,这不是上演了一场电动车界的“皇帝归来”吗?

还记得不久前,乐道L90刚发的时候,蔚来还被无数人唱衰,很多嘲笑它“负债累累,随时要倒闭”。
结果一个大价签,彻底给所有“键盘分析师”上了堂价值观速成课——不是谁都能玩得起“诚意”这两个字的。
有一说一,真要问:30.88万元(BaaS租电模式起步价)买了多大号的、啥水准的ES8?
这么说吧,整车长5280毫米,轴距3130毫米,比宝马X7还大上一圈,这块头里头装的货绝没半点缩水。
配置就一句话总结:从低配到高配,想得出的科技潮玩都能给你安排到位。
900V全域高压,102度大电池包,双电机加持,动力直接扎进3秒级俱乐部;最大扭矩700牛·米,续航635公里,说是“移动堡垒”都不夸张。
有意思的是,三排“零重力座椅”直接全系标配(现在市面上加装一把零重力椅就要一万二)。
要冰箱有冰箱,要大彩电也没人小气。
甚至连SKU都少得让选择恐惧症舒心——细节配置一目了然,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选配收割”。
那是不是蔚来也就变得很平庸?
哈哈,真要这么问,大概率是没认真琢磨啥叫“真香操作”。
刚发布,你就能看到朋友圈里已经开始流行一句话:“蔚来以前做手抓饭,把肉都埋下去;现在根本就走盖浇饭路线,你一眼望去都是硬菜,盘子里直接给你叠大鸡腿。”
讲真,这种“直接甩锅”的变化,不见得每家厂商都有胆子,也不是光凭“流量密码”就能搞定的。
蔚来的价格惊喜从天而降,仿佛是李斌专门怕用户吃不饱似的,生怕大家还觉得不划算,硬是把事情做到不能更极致。
其实回头看,如果没有蔚来这些年执拗地走“长期主义”,还真出不了乐道L90和新版ES8这种划时代的产品。
“长期主义”这年头价值有多大?
以前行业内一说“长期主义”,都是老板写在年终总结里的鸡汤。
但说蔚来是把这事玩明白的那一拨,应该没人反对。
你看,蔚来几乎是唯一一个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还死心眼修基建、铺换电站、拼命砸技术。
李斌这次发布会一上来提的第一件事,就是318国道的完整换电链路。
本周,他还开着全新ES8蹦到了珠峰脚下,把“新能源能去到最远”这事一锤定音。
说白了,蔚来就是要让电车的补能体验跟油车一样方便,极致场景下的痛点也咬死不放松。
这些年,蔚来补能网络搞到全国都是,充电桩覆盖率稳稳压着对手一头,就连沙漠、戈壁滩都能见到蔚来的超充站。
而且更狠的是,蔚来不仅自己客户享用,外品牌车主抢着用,百分之七十多的桩都是外牌的用户充的。
这也难怪,社区里时不时爆出啥“外牌车堵蔚来桩还恶意举报”的经典事故,谁让“蔚来桩好用”成了新能源圈的通用共识?
其实换电BaaS的金融模式,早期也没谁计划好只是技术策略,反倒是熬出了今天市场价格段的真实需求反弹。
消费者对电车价格敏感度越来越高的时候,把电池单独拆出来,剩下的车低到了“没法不心动”。
就跟当年互联网公司某些业务细分拆账一样,单独核算,巧劲儿比硬扛还香。
同理像NOMI,开始的时候多少人抱着尝鲜、觉得可可爱爱花几千买个一时乐呵,有谁想过AI Agent概念普及了之后,人家能一路进化,变成车舱里最“通人性”的AI伙伴?
用户只会觉得越来越好使,哪还有啥割韭菜的质疑?
但老实说,真要给蔚来列功劳簿,那些表面上可见的技术、配置、补能,其实都不算最硬核。
最大底气还是“自研”这块。
自研的芯片、系统、智驾平台,攒出来就是让你用得省心、高端配置“白菜价”。
就拿ES8为例儿,激光雷达、AI主芯片、900V高压这些典型“贵玩意”全端上。
如果销量支棱起来,这些自研的边际成本就会几何级下探,服务、体验、总成本里里外外全压制对手。
讲点玄学的:芯片自研其实跟装机显卡类似。
公版啥都得照顾,所以“面面俱到但没一项极致”;但自家定制,针脚兼容到吃透软硬件,明面上的参数可能差不多,实际体验就不一样。
这事儿最近好些数码圈和极客群体一直反复验证。
但是自研也太“烧钱”了,蔚来这几年砸进去的资金,一个换电和充电网络合计180多亿。
全国数第一,没人能撼动。
你看特斯拉超充布局都开始收缩,用钱堆规模这招真不是谁都玩得起。
自研光研发表面还不够,ES8和L90上已经体现出巨额技术储备的变现能力了。
昨天李斌的掌声,其实归根到底,是蔚来一路死磕自研——哪怕别人嘲笑、质疑,甚至当做“负担”“烂摊子”也没放弃投入。
风水轮流转,这不,一夜之间,舆论画风就变了,有几个对蔚来期货说风凉话的,还不是照着新闻抢当点赞大军。
不得不说,“被误解”还真成为蔚来最大的护城河。
另外,蔚来的乐道和ES8定位差异,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
虽然很多人说怕乐道L90跟蔚来打内战,其实背后战略很清晰——乐道攻主流细分、性价比市场,蔚来自身坚守高端旗舰,引流不同客群,各有各的章法。
再细拆一下,ES8的激光雷达、座椅舒适性、底盘调教还有AI配套,几乎都比L90再上一层。
什么世界模型、智能湿地驾驶,拼的是科技力和场景适应力。
小细节如第三排130度大躺角,碰撞气囊,座椅集成式安全带,蔚来连安全体验都玩出了“黑科技”。
至于服务,蔚来也做得最绝。
有蔚来车友戏称,别家卖的是物理空间,蔚来卖的是场景和生活方式。
车主常年有“大礼包”模式——定期送代驾券、驾享服务,积分还能买杂七杂八,挂衣杆、电调玻璃啥的,都串成和智能交互打通的小系统。
一句话概括,蔚来的高端从来不止于冰冷的硬件,而是交付信息差和用户体验生态。
ES8也不是单纯地拼价格、讲配置。
往深了看,是用技术进步换服务创新,是用长期主义套牢用户口碑。
不用怀疑,这才是真正的“蔚来模式”。
拉长时间线来看,ES8完成三代迭代,不光是硬核的技术变迁,更是中国神车品牌格局的一轮大洗牌。
2017年第一次开蔚来ES8的人,现在还记得那个心跳尾灯、NOMI小圆脑袋、纯静车舱,觉得“电动新物种”终于和老传统汽车决裂了。
那也是蔚来最具冒险精神、最不怕质疑的时候。
同样的,大家还有印象,李想、小鹏们也各自跨过了成长的坎。
有人昙花一现,有的人咬着牙熬到了今天。
知乎、微博、贴吧的蔚来老车主说得最到位——“我们当年为蔚来贡献的几十万,如果不烧这些钱,真未必能等来今天这样高配又‘上天入地’的新ES8。”
老用户会酸吗?心里会不平衡吗?
大多都挺平静,“早知道会这样,但是能享受好几年超前体验,也值了”。
毕竟,在新能源风浪席卷的七八年间,像蔚来这样能坚持初心,反复被骂、被唱衰但死磕自救的,实在没几个。
真正的长期主义说起来容易,能活下来的绝不是一手好PPT,而是敢在每条金线都填进真实服务和产品的团队。
蔚来能把技术进步、网络覆盖、服务场景一步步织成系统,还撑住了压力,拿出了ES8这种“盖浇饭”级别的满配诚意。
现在来看,蔚来是真的把“厚积薄发”四个字给写到了骨子里。
结尾说个感慨,在电车圈总会遇到那些一遍遍用“倒闭论”审判蔚来的评论。
但说实话,如果真有越来越多品牌敢像蔚来一样“死磕长期”,汽车创业的天花板或许也会再被突破一次。
老话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你觉得蔚来这波价格和技术双暴击,会对新能源圈带来哪些长远影响?放下成见来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