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Z9 GT实测碾压全场,比亚迪智驾逆袭,性能炸裂!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估计不少关注车的朋友都听说了。

咱们一提起比亚迪,脑子里马上想到的就是它那惊人的销量,还有三电技术,感觉在造车的基本功上,比亚迪确实是稳扎稳打,没得说。

可要聊到智能驾驶这块,过去很多人总觉得,比亚迪跟那些天天把“自动驾驶”、“城市领航”挂在嘴边的“新势力”比起来,好像声音小了点,没那么高调。

腾势Z9 GT实测碾压全场,比亚迪智驾逆袭,性能炸裂!-有驾

给人的印象就是,比亚e迪是个踏踏实实的实干家,但在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似乎还差那么一口气。

然而,就在前不久的一场公开比赛里,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腾势,用一款还没正式上市的新车Z9 GT,结结实实地给所有人上了一课,直接拿了个智能驾驶实测的第一名。

这一下,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纷纷议论,难道比亚迪在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智驾这门功课给补上来了,而且还成了优等生?

这事得从第二届中国智能辅助驾驶大赛说起,这个比赛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是厂商自己找个封闭场地跑跑圈、做做宣传那么简单。

比赛地点选在了江苏南通的公开道路上,全程有34公里,完全模拟了咱们普通人日常开车的真实环境。

你想想,城市道路有多复杂?

红绿灯路口、来来往往的行人和电动车、随时可能并线加塞的社会车辆,这些都是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巨大考验。

为了增加难度,主办方还在路上设置了6个隐藏的考核点,专门测试车辆在一些突发或者特殊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比如无保护左转、避让突然出现的障碍物等等。

可以说,谁能在这条路上跑好,谁家的智能驾驶才算是真有本事。

更关键的是,这次比赛的规则定得特别严格,也特别公平。

腾势Z9 GT实测碾压全场,比亚迪智驾逆袭,性能炸裂!-有驾

所有来参加比赛的车辆,用的都是市面上公开销售的、车主们平时就能用到的软件版本,绝对不允许厂商为了比赛专门搞一个“加强版”或者“测试版”来作弊。

开车的人也不是厂商自己的工程师或者专业车手,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真实车主。

这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比赛结果的真实性,测出来的就是普通消费者花钱能买到的真实体验。

在这样的规则下,各路高手同场竞技,结果腾势Z9 GT脱颖而出,不仅全程用时最短,而且在各个考核点上的表现都非常稳定、老练,最终拿下了综合排名的第一。

这个结果一出来,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因为在大家的传统印象里,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选手”似乎另有其人。

那么问题来了,一直以来相对低调的比亚迪,为什么能突然拿出这么亮眼的成绩?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已经到了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阶段。

我们可以拿一个过去汽车上的配置来打比方,就是ESP车身稳定系统。

在十几二十年前,ESP可是个高级货,只有在比较贵的车上才有,销售员都会把它当成一个重要的卖点来介绍。

但你看看现在,从几万块钱的小车到上百万的豪车,ESP早就成了法律规定的标准配置,谁要是敢不装,那车根本就别想卖了。

腾势Z9 GT实测碾压全场,比亚迪智驾逆袭,性能炸裂!-有驾

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厂家会把ESP拿出来当宣传亮点了,因为它已经从一个“加分项”变成了一个“及格线”。

如今的智能辅助驾驶,其实正在经历和当年ESP类似的过程。

在发展初期,各家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不一样,有的用激光雷达,有的坚持纯视觉,大家都在摸索,所以产品体验上差距很大。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数据量的不断积累,这种差距正在被迅速抹平。

最终,一套好用的、安全的智能驾驶系统,也会像ESP一样,成为一辆智能电动汽车的基础配置。

如果你的智能驾驶做得不好,三天两头需要人工接管,甚至在关键时刻出问题,那么你连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可能都没有了。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就能明白它为什么能实现逆袭了。

比亚迪最大的优势,或者说最雄厚的资本,就是它那庞大的用户基数。

去年一年,比亚迪卖了超过三百万辆车,这意味着,每天都有数百万辆搭载了各种传感器的比亚迪汽车,行驶在中国各个城市、乡镇的复杂道路上。

这些车辆就像一个个不知疲倦的数据采集员,把遇到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路况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回比亚迪的服务器。

这些海量的、真实的、来自中国本土的数据,对于训练智能驾驶的AI算法来说,是无价之宝。

腾势Z9 GT实测碾压全场,比亚迪智驾逆袭,性能炸裂!-有驾

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进化,靠的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不断地“喂”给它真实世界的案例。

就好像一个学生,做的练习题越多,见过的题型越丰富,他的解题能力自然就越强,考试成绩也就越好。

比亚迪的智能驾驶系统,正是在这数百万车主的“帮助”下,每天都在进行着高强度的“实战训练”,它的算法在快速迭代,能力在飞速提升。

所以,腾势Z9 GT这次能在比赛中夺冠,并不是什么“突然开挂”,而是一种厚积薄发,是庞大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看待这次比赛的成绩。

一场比赛的胜利,并不能说明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就已经天下无敌了。

在榜单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比如华为赋能的问界、小鹏、理想等等,它们在智能驾驶领域同样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出色的表现。

汽车行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短暂的冲刺赛,一时的领先和落后都不能决定最终的格局。

这次比亚迪拔得头筹,下次可能就是别的品牌。

这种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良性竞争,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竞争,厂家们才会拼命地投入研发,拿出更好、更安全、更便宜的技术和产品来吸引我们。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集团优势,大家都在奋力向上,共同推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比亚迪这次的惊艳表现,更像是一个宣言,它告诉所有人,在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中,这位曾经的“偏科生”,不仅补齐了短板,更有实力去争夺全场最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