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卖车暴增,华为深度参与,传统小康逐步转型

如果你午夜走进重庆郊区一家工厂的总装车间,脚下是运动鞋踩过油渍与铁屑混合出的黑色烟痕。轰鸣声间歇,生产线的机械臂长时间保持着同一个姿态,像是在犹豫下一步要抓谁的脖子。空气里飘着新车内饰独有的化学香味,滴水未干的赛力斯标贴在车头还反着光,某台M9正被缓缓送上线,等着下一个环节的醒目“智选”Logo。这些细节像证据碎片,拼起的是一个令人交换视线的提问:靠上华为,到底是命运的分水岭,还是“灵魂出卖”?

没人能把东风小康和现在的赛力斯,直接画上等号。如果有,也许那是一本账簿上早已泛黄的纸页。2020年的东风小康,每年处理不完的营收下滑报表和资产减值测试就像走在法医所的负压间,铜臭味和腐败气交替袭击神经。全年的营收143亿元,同比下降21%,净利润是负的——足足亏了17个亿。新能源业务孤零零,只卖出两万台,像一根刮不着火的火柴。

五年后,这个工厂的工号牌换成了赛力斯,背景音还是熟悉的川普普通话,只是多了几分自信的清脆。2024年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干脆利落:单季卖了14万辆车,营收481亿,同比增长15%,净利润23.7亿。问界M9一个单品拉满体面,每月销量过万。鸿蒙智行成了海报上的大写加粗,百万销量效应按出汉字结尾的感叹号。

圈内自是酸的人多,说到底,这不过是换了个“华为窜厂”的名头,投资者们才愿意下市场投票。是啊,在群嘲四起时,行业里断断续续传来“赛力斯成了代工厂,沦为供应链底层打工人”的冷嘲。但调过头来说,2020之前的小康,在这张桌子上压根就没有座位,25万台M9和百万鸿蒙智行销量,是它用不带自尊心的脸皮和灵活性站出来赌来的。不改赛力斯之名,恐怕连酱油都没得打。

从头至尾,这场蜕变能靠自我奋斗吗?还是姓名册上“华为不造车”的历史进程鼓足了顺风?答案大致和刑侦推理类似——“是也不是”。国产汽车品牌曾把整车厂架到食物链顶端,高高在上要求供应商跪着协作,不习惯供应链逆袭。今天的赛力斯,选择了“灵魂归还”交换“命运逆袭”。研发、生产、营销让渡华为终端BG,小康自己只守着牌照和厂房,像极了刑侦现场里肯放下骄傲、肯认死理的嫌疑人,才最有机会等来真相还原和法医定论。

赛力斯卖车暴增,华为深度参与,传统小康逐步转型-有驾
赛力斯卖车暴增,华为深度参与,传统小康逐步转型-有驾

有些事我见多了。设备通道里谁负责搬运铁皮、计价员谁负责拍照,账头写得明白,实际上钱去哪儿的只有核心圈清楚。汽车行业隔行如隔山,五年前还是草根的小康,在圈外除了近亲,几乎无人关注。可一轮智能电车风口,外加华为名义背书,惊醒的不是市场,而是那些还在幻想靠自主自强、不下场“投华”的传统品牌。自尊心救不了销量,金字招牌也救不了掉队的现实。最后的赢家,是耐住职业倦怠、能屈能伸的“无名小卒”。

赛力斯卖车暴增,华为深度参与,传统小康逐步转型-有驾
赛力斯卖车暴增,华为深度参与,传统小康逐步转型-有驾

我有时候也觉得好笑。产业链本该是互利共存,结果集中在“谁才是老子”上纠结了十来年,最后笑到最后的不是意气风发的先锋,而是最早抛下傲骨的“投华老实人”。“主机厂的耻辱”这个帽子戴过好多次,也没有把赛力斯压垮。倒是那些坐巢守旧、骄傲自矜的品牌,一个个消耗在“犹豫该不该投华”里,最后落个只剩库存车堆着发霉。

当然,任何“投靠”都逃不过质疑。当下问界问世后的爆款效应,很多老行业人嘴上不服,心里服得肝疼。为什么我们不行?“难不成,是我们还不够菜?”这样的反思其实才最要命。汽车圈向来比的是眼明手快,抓风口不靠钟点工。想明白这点的企业,不比拼谁当爹,而是谁更会认爹。

说起来,赛力斯能重复奇迹吗?行业的故事总有黑色幽默味儿:前几年垃圾股,如今四季度财报亮瞎眼,市值飚得头晕。以前说“东风小康,过气货”,现在没人这么说了,甚至想蹭都够不到肩膀。无非是:“你看不起的公司,最后让你高攀不起。”这算不算中国汽车圈的因果报应?

赛力斯卖车暴增,华为深度参与,传统小康逐步转型-有驾
赛力斯卖车暴增,华为深度参与,传统小康逐步转型-有驾

结尾留个问题给每个看热闹、下注或冷静旁观的你——“赛力斯的走红,倒底是自我救赎、灵魂让渡,还是资本博弈下的合谋?”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里,是赌服软和嗅觉,还是赌坚持和原创,谁都有自己的答案。只是现实里,“抱大腿”也许不光是不得已,它有时就是真的聪明。你怎么看?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