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单轮脱困、5毫秒响应悬架,腾势N8L把三电机玩成这样,那些双电机四驱车主花的钱算白交了?
去年跟几个朋友去东北自驾,有台双电机四驱车在暗冰路段栽了。左后轮打滑,右后轮跟着瞎转,两个电机绑在一起只能同步出力。车主下来推车,一边推一边骂:这四驱买了有啥用?
我当时就想,要是换成腾势N8L那套三电机系统呢?前面一个,后面两个,左右独立控制扭矩。哪个轮子有附着力给哪个轮子送劲,响应时间按毫秒算。后来看了比亚迪那场技术发布会的实车演示,工程师把车开上交叉轴,单轮着地照样爬出来。这才叫四驱该有的样子。
全系液压悬架,不分高低配
我试过的30万级SUV里,悬架配置基本都玩套路:低配给弹簧,高配卖空气。N8L倒是直接,全系装云辇-P液压悬架,5毫秒响应速度。
什么叫5毫秒?车轮碾过减速带,悬架在你屁股感觉到颠簸之前就已经把阻尼调整好了。我拿到一份测试数据,满载七个人加行李箱,后排乘客头部加速度控制在0.3g。开过山路的都懂,这个数值意味着坐后排的人不会抓着扶手喊晕。
认识个朋友开理想L8,他后排经常坐丈母娘。每次走颠簸路段,老人家脸色就不太好看。后来他专门去对比过数据,发现L8后排头部加速度在0.45g左右,难怪老人受不了。
液压悬架后期维护成本高不高?这话没人敢打包票。但比空气悬架那一堆管路阀门,液压系统结构简单些,用个五六年应该问题不大。
702公里续航,冬天打七八折
CLTC续航702公里,两驱版数据。刀片电池2.0能量密度做到180Wh/kg,配热泵空调和电池预加热。零下10度续航保持率78%,这个成绩在磷酸铁锂里算拿得出手。
我另一个朋友去年冬天开三元锂的车跑高速,表显400公里实际跑了不到300,在服务区排队充电冻了快一小时。续航虚标谁都会,但冬天和高速两个场景最见真章。
N8L风阻系数0.28Cd,120公里时速百公里电耗18.3度。这数字意味着什么?跑长途的时候,比同级别车少充一次电,就能省下半小时排队时间。
第三排能坐人,不是装样子
见过太多七座SUV,第三排就是应付政策的摆设。N8L轴距3025mm,第三排腿部空间820mm。一米七五的成年人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一拳距离。
周末带家人去露营,第三排放倒后备厢能扩出1600升。帐篷睡袋炊具全塞进去,两个大人还能在后排平躺。这种使用场景对有娃的家庭来说,实用性比多两个座椅重要得多。
无图NOA,地图覆盖是硬伤
DiPilot 300支持无图城市NOA,不依赖高精地图也能在城区自动变道、识别红绿灯。公测车主反馈接管率在每百公里0.8次左右,施工区域和加塞车辆识别还算靠谱。
但这功能目前只覆盖十来个城市。你要在三四线城市用车,这套系统就是摆设。而且辅助驾驶说到底是辅助,方向盘还得自己握着,眼睛还得盯路面。技术再先进,也别把命交给电脑。
跟问界M7硬碰硬
很多人拿N8L和M7做对比,俩车价格差不多。M7鸿蒙生态做得溜,家里全套华为设备的用户会觉得顺手。但底盘这块,三电机加液压悬架的物理结构优势明显。
M7用CDC电磁悬架,响应速度比液压慢几毫秒。日常市区代步感觉不出来,跑山路过连续弯道,悬架支撑性的差距就出来了。
电池方面,M7三元锂能量密度高,但刀片电池那套针刺测试视频看过的人都懂——不起火不爆炸,这事儿关键时刻能救命。
智驾上,M7的城区NCA还得靠高精地图,去个新城市就抓瞎。N8L无图方案灵活些,但地图覆盖面积又拖后腿。各有各的短板。
算笔账
30多万买台新能源七座SUV,N8L把三电机、液压悬架、无图NOA全塞进来,全系标配不搞区分。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这条写进购车合同,不是嘴上说说。
值不值?得看你怎么用。经常走烂路,要拉全家老小,对底盘质感有要求,N8L可以排进候选。更看重品牌和生态整合,那就再比比。
试驾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多久跑一次长途?第三排一年用几次?冬天续航打折能不能接受?想明白这三条,选车就不会纠结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