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油价疯涨、尾气肆虐为背景下,电动车大军浩浩荡荡地杀进了人们的生活。每逢谈起新能源汽车,大众多半是两种态度:一种是欢呼雀跃,仿佛这个世界终于可以告别汽油味、PM2.5;另一种却端着“看你还能蹦跶几天”的冷嘲。那些端着的人,大概还没亲自核算过加满一箱油的成本,或者还被限行黄灯晃花了眼。
长期以来,现代和起亚这对“亲兄弟”各自奔忙。起亚走的是平民路线,不厌其烦地把EV3、EV4这些名字不怎么走心的纯电动车摆上橱窗,还一直嚷嚷要把概念车EV2拉进工厂流水线。而现代看上去却高冷许多,劲头十足搞Ioniq 6 N和Ioniq 9,说白了就是价格更大,体积更大,噱头更多,仿佛电动车天生就应该“买得起就是成功人士”的样子。不过嘛,所谓“贵族”也有平民梦,现代最近也学起亚,准备“下沉”一点,造出一台叫Ioniq 2的车,打算给钱包不是很鼓的购车者留个念想。
当然,你要是以为现代电动车家族里的“2”仅仅只是比“6”便宜几万元,那你就太小看厂商的取名艺术了。其实,Ioniq 2和起亚EV2这俩编号“2”的车型,并不像双胞胎那么简单。虽然从官方泄露的谍照来看,车身大小差得不算太多,两台车甚至共享底盘、动力系统,放在一起不盯着看,外行人未必分得清。但内核区别还是蛮“有戏”的。
先说Ioniq 2,大抵就是现代为都市年轻人量身定做的掀背轿跑。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买车更像是买一件满分打卡的运动装备,讲究什么“运动姿态”,加速得像捏爆易拉罐那么简单。Ioniq 2的前脸设计乍一眼望去,有那么点“生人勿近”的冷峻,下格栅巨无霸,两侧贴了两颗短大灯,像是夜店蹦迪时挂在耳朵上的钻石耳钉。车窗和门板的比例可谓严丝合缝,到了B柱那一块,窗线还故意往上拐了一下,斜得不留情面,生怕人家不知道它有点运动气质。尾部设计也是硬角收尾,带点暴躁的小尾翼,尾窗面积再削一刀,说直白点,就是想让搭便车的人看清楚:你永远追不上。
反观起亚EV2,那就是一台“邻家有车”。人家定位更贴近家庭日常,SUV的方正轮廓挂在脸上,既不会让岳父皱眉头,也不至于让五岁外甥蹦出来喊“酷”。但话说回来,现代Ioniq 2也好,起亚EV2也罢,弄到最后还是一家人:沙发用的同一个底座,动力全线靠一台单电机发力,要么加配中杯电池包,刷出430公里续航成绩单;要么上到最大杯,迈进599公里俱乐部。电机统一204匹马力,这个数字放在燃油年代算“够用”,电动时代勉强算“不得罪谁”。
至于Ioniq 2的“高端型运动感”名头之外,真能展现生活质感的,还要看内饰和配置。只可惜当前工厂里的工程师仍在搞保密,网上流出的资料不过寥寥几句推测。即便如此,可以大胆想象,既然结构大同小异,内饰科技配置八成也走“兄弟分餐制”:大屏一人一块、辅助驾驶不给落下、空间优化讲究点花样,座椅缝线多玩点颜色,大差不差。
所以,“廉价版”现代和起亚对打,拼的不是马力,不是配置,也不是LOGO有多红火,而是究竟能不能满足电动车市场新阶段的刚需。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炫技、社交属性多付十万块,更多人的目标其实很简单:接送娃的时间不被限行卡脖子,去公司不必为“续航焦虑”坐立难安,假日周末随便溜溜公路也不心疼那几分电。
当然话说回来,汽车厂商喊口号归喊口号,技术革新归技术革新,买车人最后认账的永远是自己账本上的那一行数字。所以无论现代还是起亚,能不能在电动化大潮中找到“鱼与熊掌”,全看产品诚意和消费者的智慧,毕竟大家都知道:马太效应不只属于社会学,更属于每一个下单买车的普通人。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