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说新能源车不行,销量却一年比一年高。这事,别说数据不好找,我自己在4S店转了几圈也能体会出来——比如10万左右的纯电SUV,零跑B10、比亚迪元PLUS、吉利银河E5拼得挺凶。单看数字,零跑B10的CLTC续航有510公里和600公里两个版本,20分钟能把电充到80%,这实际体验下来,长途跑没多大焦虑感。
我朋友小李,上个月刚买了辆510悦享版,开去远郊不到半小时能充满续航,三小时一趟足够牢靠。4S店销售告诉我,这车落地大概11万出头,最低配510舒享版落地大概10万多,优惠大概4000块。看价格,跟元PLUS和银河E5压根不差,甚至感觉性价比更扎实。
甭管网上吹得多神,零跑B10这动力硬件我是觉得挺讲究的:后置后驱,底盘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悬架,调教对比吉利银河E5非常明显,B10底盘更偏舒适一些,银河E5则稍硬。身为司机的小李说开起来比家里以前那辆燃油车舒服,这种感受尤其在市区窄路或者轻微颠簸时更明显。对了,我前几天问了个维修工,他说这车的电机和电池组目前供应链没太大问题,总体稳定。
说到供应链,这套动力系统其实就是电池、电机和控制单元组个队,就像做饭一样:有主料(电池),有配料(电机),每一步都有合格供应商保障。供应链稳定意味着电车交付时间不会特别拖,用户拿到车的等待感会少不少。只是我心里觉得还有一点没抓准,就是这两款电池续航差距到底是不是日常差两三个小时的差异?我还没亲身测过,估计实际差很可能没官方宣传那么大。
说外观,有人拿B10跟理想L6比,说是平替,圆润线条,贯穿式灯带,这我大体同意。但是如果细看细节,B10在后视镜自动折叠、全景天窗设计上给人的感觉更实在,理想车看着更高大上,但开久了我觉得用不上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副驾驶那排设计了6个扩展坞,我一开始没明白是啥,后来销售姐现场给我演示了,居然能放小桌板、手机支架,这点细节特别贴心,平常哪怕送外卖,放东西都方便了。左思右想,国产车这块、小细节处理的用心度,是能明显感受到的。
尺寸方面,B10轴距2735mm,车长4515mm,比元PLUS稍大一点,银河E5又小那么点,空间上看是三者中的中等偏上。我自己186cm,坐后排还能有差不多四个手指头的头部空间,腿部余量有个拳头多。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自己写过空间对身材高的人算友好,毕竟紧凑型SUV里做到这样不容易。还是那句话:空间是家用SUV的重点,毕竟买车最终还是为了拉家带口舒舒服服坐。周末我还专门让小李带着家里人坐了一趟,结果他老婆说后排座椅宽敞多了,比旧车舒服一大截。
说到配置,510悦享版的性价比着实诱人。多了电动尾门、全景天窗、座椅加热通风、无线充电、12个喇叭和256色氛围灯,15项左右的升级,1万块钱能买到这些,挺合算。反倒是最低配差距比较大,9.9万没太多升级真的有点鸡肋。跟市面上比,比亚迪元PLUS的低价版配置看起来丰富,但动力还没B10强,百公里6.8秒爆发力对小年轻吸引力挺足。
我朋友焦急地问我:反正现在买电车多麻烦,零跑B10这车是不是没什么后顾之忧?我觉得说没后顾之忧有点夸张,比如充电桩分布、续航里程的实际使用经验还是因人而异。尤其南方部分地区,冬天温度下跌对电池表现影响还是比较大,(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至少从供应链端来看,零跑汽车整体交付速度没问题,9月份交付量6.6万台,相比同行新势力来说表现已经比较稳健了。
顺带说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随着这类中端纯电动SUV的爆红,未来这10万左右价位的纯电SUV是不是会逐渐淘汰燃油紧凑SUV?毕竟100公里1块钱电费对比每天几百块油钱差别刹不住,保养费也少。即使电池衰减问题存在,10年用下来,整体成本还是往电动倾斜的趋势明显。
来个小计算,按我朋友圈车主给的数据,零跑B10开10万公里,电费加保养大概能省1万5左右(体感,样本少)对比同级别燃油车的油费支出,这笔账算下来,1万块钱多点的配置差价,挺容易回本的。谁还有打算靠买燃油车省钱的?别跟我说会跌,这东西从来没太便宜过。
我突然又有点担心:这么多版本,买哪个最靠谱?4S店说,510悦享版卖得最好,但是如果预算紧张,其实510舒享版也能应付日常需求,只是动力会弱点。你们怎么看?是准备多花那1万升级版本,还是囫囵着过?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车主论坛,有人吐槽中控屏偶尔会短暂卡顿,还有人点赞方向盘加热和主电动座椅让我冬天用车更舒服。有什么用车上的细节,你们最在意呢?比如车里有没有救命的储物空间,又或者后排空调出风口设计怎么样。
最后说一句,11万左右的纯电SUV市场这几年已经从新鲜玩意儿变成家常便饭了,不过买车这事儿终究还是得因人而异。零跑B10对我来说,是个挺均衡的选择。你呢,还真得琢磨琢磨,这段时间疫情后续、充电设施建设到底跟得上不。电动车真能做到买了不后悔吗?这问题,咱以后再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