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公司”到“物理AI生态”,小鹏科技日的技术蓝图正撬动资本市场神经。
2025年11月5日,小鹏科技日以“涌现”为主题,发布了从第二代VLA大模型到Robotaxi、人形机器人IRON、飞行汽车的完整技术矩阵。这场发布会不仅展示了小鹏的技术野心,更揭示了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下的投资主线。
01 技术突破:第二代VLA,物理AI的“操作系统”
小鹏第二代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是本次科技日的核心亮点。它颠覆了传统架构,取消“语言转译”环节,实现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输出。这一突破使其成为行业首个量产的物理世界大模型,兼具动作生成与物理世界理解能力。
算力基石:依托阿里云3万卡云端算力集群,模型训练数据量近1亿clips(相当于人类驾驶6.5万年的极限场景),并实现每5天全链路迭代。
商业落地:大众汽车成为第二代VLA的首发战略合作伙伴,小鹏图灵AI芯片也获大众定点,技术授权模式正式跑通。
02 智能驾驶:无图导航与Robotaxi全球化
小鹏基于第二代VLA发布了两项关键功能:
小路NGP:复杂小路平均接管里程提升13倍,应对无标线路口、人车混行等场景游刃有余。
无导航自动驾驶Super LCC+:不依赖高精地图,全球任一地方均可开启,为出海铺平道路。
Robotaxi计划2026年试运营,并联合高德地图构建全球生态。其车型搭载4颗图灵芯片,算力达3000TOPS,采用纯视觉方案降低成本。
03 人形机器人:IRON量产在即,定义“类人”新标准
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以极致拟人为核心特点,计划2026年底规模量产,部分场景试应用可能于2026年4月开始。
IRON的特点:
骨骼灵活、肌肉紧致、皮肤柔软;
头部3D曲面显示(集成听、说、看、表情);
仿生灵动双肩;
灵巧手(谐波减速器16毫米);
太空漫步(脚兴自由度);
全固态电池;
3颗图灵芯片;
首发VLT大模型,机器人自主行动大模型。
技术配置:搭载3颗图灵芯片(算力2250TOPS)、全固态电池,首发VLT大模型实现自主决策。
应用场景:2026年重点覆盖导览、导购、导巡,宝钢成为首位生态合作伙伴,探索工业巡检。
04 飞行汽车:量产线贯通,低空经济提速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取得关键进展:
工厂落地:全球首条飞行汽车量产线于11月3日试产下线,规划年产能1万辆,每30分钟下线一台飞行器。
产品矩阵:全倾转飞行汽车A868(航程500km+)与“陆地航母”(续航1000km+)双线推进,2026年交付。
05 【锐少洞察】A股投资机会全梳理
小鹏技术生态的扩张,正通过产业链传导至A股市场。以下是核心机会主线:
其他关键机会:
小鹏A股上市预期:副董事长顾宏地明确表示“会积极寻找在A股上市的机会”,目前20%以上股东通过港股通投资小鹏,团队已与国内人民币基金沟通。若成行,将直接激活A股智能驾驶板块。
产业链价值重估:大众入股小鹏验证中国智驾链技术优势,拓普集团、银轮股份等传统零部件企业有望受益于技术出海。
06 风险提示
技术落地不及预期:Robotaxi与IRON机器人的商业化进度依赖法规与生态建设。
行业竞争加剧:特斯拉、华为等厂商同步推进物理AI,技术迭代速度可能超预期。
结语小鹏科技日2025描绘的,已不仅是“出行工具”,而是物理AI世界的底层生态。从2025年VLA全量推送,到2026年Robotaxi与机器人量产,技术变革正沿清晰的商业路径兑现。“真正的投资机会,总是藏在范式转移的裂缝中。”
🔍 【锐少事件洞察】栏目特色
快速响应:重大事件48小时内深度解读
独特视角:结合产业趋势、政策导向与市场情绪
实用导向:明确投资机会与风险,提供可操作建议
数据驱动:基于翔实数据与产业链验证
💡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为知识科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