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上市风潮破发背后的抢购谜团与市场新变局

赛力斯IPO“冰火两重天”背后怎么看企业长期价值

赛力斯上市风潮破发背后的抢购谜团与市场新变局-有驾

聊起赛力斯港股IPO,不少人都觉得离奇,一边133倍超额认购,一边上市当日却破发,这种戏剧化的场景,有点像冰火两重天。说实话,大家很快就形成共识赛力斯到底牛不牛,靠的不只是那天的股价,真正关键的,还是企业的底气和未来的路怎么走。今天,我想换个角度来聊一聊,怎么看一家新势力车企的长期价值,股价表象背后一堆看不见的故事,才是真正耐人寻味的地方。

咱们先说数据,赛力斯基本面很过硬,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一口气冲到51456台,同比蹭蹭涨了42.89%,并且这是头一回月销量破5万辆。再看问界系列,不仅仅属于爆款,M9、M8、M7都在各自赛道封王,别说同行眼馋,连传统车企都得服气。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冲上1105亿,净利润干到了53.12亿,同比大涨31.56%。说句俗话,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不是PPT上的“画饼”,营收和利润还能同步增长,这点难能可贵。

赛力斯上市风潮破发背后的抢购谜团与市场新变局-有驾

最有意思的是,这次IPO可不是“唱独角戏”,22家基石投资者早就扎堆进场了。重庆产业母基金、施罗德这类顶级玩家,钱跟着人涌进赛力斯,明白人都看中它的未来。公司还打算把70%融资砸进技术研发,20%拿来搞海外销售和充电网络,这种硬核战略,不光考虑眼前卖不卖车,更是瞄准全球市场跟技术护城河。要我说,企业愿不愿意砸重金在研发,其实是看它有没有“活得久”的自信,这和华为、特斯拉这些科技企业的打法挺像。

但有些人不理解,充满信心的IPO,为什么开盘就破发了?港股向来讲究市场消化期,尤其遇上大额IPO,无论赛力斯还是比亚迪,头一两天跌个5%、6%,不算啥大事,只是大家换手、消化筹码的平台期。更别说近期港股新能源车板块也有震荡,情绪面本来就敏感,市场还没来得及分辨企业价值和短期行情的关系。这就像买东西,新品刚上市,免不了有人观望、有人冲动,股价跌宕点头完全正常。

赛力斯上市风潮破发背后的抢购谜团与市场新变局-有驾

不仅仅是港股,全球新能源板块其实都一样,美国那边的Rivian,当年上市时也引发疯抢,结果首日溢价,三个月后却腰斩。德国的大众在近几年电动车转型期也大起大落,投资人又爱又怕。归根结底,短线波动,常常是资金的游戏,不代表企业成色。特斯拉当年上市最初也不风光,甚至一度险些退市,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类似的还有宁德时代,初期争议不断,现在成了电池老大。可见,这条路谁都绕不过去,短期跌落,并不妨碍长期翻身。

再说赛力斯自身,有数据才有底气,截止目前问界全系列卖出去80多万辆,辅助驾驶避险超过211万次,这都是写进车主口碑里的。公司不只是会造车,技术升级、海外市场布局同步推进,前有华为赋能,后有自己研发,这套组合拳,不仅保市场,还拼技术壁垒。试想,如果只是靠一时噱头,怎么可能俘获20多家基石投资的大金主?市场时候会讲真话的,爆款与技术,才是长线的护身符。

赛力斯上市风潮破发背后的抢购谜团与市场新变局-有驾

咱们身边也有很多例子支持这个道理,像贵州茅台,早年上市时小众得很,价格还被人嫌贵,十几年后,成了价值投资的代表。同样的,华为手机面对芯片封锁的至暗时刻,依然“背水一战”,持续投入研发,迎来逆袭。赛力斯愿意忍受破发,“烧钱”砸技术,说白了是把未来的赌注压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让市场短期投票决定一切。投资人看企业,看的就是这种“能扛能冲”,能否对抗市场风浪,在变革周期过后留下来,才有价值。

至于破发是不是“坏信号”?其实恰恰相反,往往给了长线资金捡便宜的筹码。A股常说“不破不立”,震荡之后,才是价值重估的开始。133倍的超额认购,以及千亿资金的蜂拥,其实都是认可企业长期价值的力量。就像买房子,便宜点买到高潜物业,心里不是更踏实吗?

赛力斯上市风潮破发背后的抢购谜团与市场新变局-有驾

把目光放远点,股价的涨跌只是瞬时的“投票”,企业能否活得久、活得好,靠的还是产品、技术、管理这些硬实力。以赛力斯为例,问界卖得动,研发敢投入,海外肯开拓,这样的企业,难道会输在开盘价吗?短期“冰火”,长期看基本功,终极胜者常常不是第一个冲刺的,而是最后跑得稳的。

说到这,话题开放一点面对新能源、全球化的新风口,你认为中国车企能不能像特斯拉一样,从波动和分歧中走向长红?你有没更看好的新模式?欢迎留言一起聊聊!

赛力斯上市风潮破发背后的抢购谜团与市场新变局-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