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华为联手造车,15万起售的鸿蒙新车要来了
3月27日,一组伪装严实的新车谍照在网上流传,主角正是上汽和华为合作的全新品牌“尚界”首款车型。
这车代号“ES39”,预计今年四季度上市,价格瞄准15万到25万区间,直接冲着“最便宜鸿蒙智行车”的定位去。
有意思的是,这车看着眼熟——去年申报的飞凡RC7跟它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灯组、激光雷达、隐藏式门把手,连细节都对得上。
看来上汽这次没打算完全另起炉灶,而是拿现成车型“整容升级”,塞进华为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再换个新马甲推向市场。
华为的“技术入股”,上汽的“底盘功底”
这次合作,华为负责“软实力”——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上汽则提供纯电平台“星云”和整车制造经验。
据说华为的工程师团队已经进驻上汽的研发中心,双方在技术层面深度捆绑。
这种模式并不新鲜。
华为之前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和长安合作的阿维塔,走的都是类似路线——车企出硬件,华为出智能化方案。
但上汽的体量比前两家大得多,合作模式也更深入,从产品定义到供应链管理,甚至销售渠道都可能共享。
15万起步,能卖得动吗?
价格是这辆车最大的看点。
15万起售的鸿蒙智行车,比问界M5便宜一大截,直接杀入比亚迪宋、深蓝SL03的主战场。
如果真能在这个价位提供华为的智能驾驶和座舱体验,竞争力不容小觑。
不过,消费者买不买账还得看实际表现。
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虽然口碑不错,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上汽这次用存量车型改造,或许能在控制成本上占点便宜,但最终体验能否达到预期,还得等实车上市才能见分晓。
增程还是纯电?动力方案成谜
目前的消息显示,这款车可能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版本。
上汽在增程技术上积累不少,飞凡F7、智己L7都有增程版,如果“尚界”也走这条路,续航焦虑的问题会小很多。
但增程车的成本比纯电高,15万起步的价格能否覆盖,还是个问号。
另一种可能是,低配纯电版拉低售价门槛,高配增程版主打长续航,形成产品矩阵。
华为造车,到底图什么?
华为不造整车,但它的“鸿蒙智行”生态正在快速扩张。
从问界到阿维塔,再到现在的尚界,华为的智能汽车版图越来越清晰。
对车企来说,华为的智能化方案能快速补足短板;对华为来说,这种合作模式既能避开重资产投入,又能把技术变现。
双方各取所需,但最终话语权在谁手里,恐怕还得靠市场表现说话。
上汽的“自救”尝试
上汽这几年在新能源市场表现平平,智己和飞凡销量都不温不火。
这次拉上华为,显然是希望借力智能化翻身。
但合作归合作,上汽能否真正消化华为的技术,而不是沦为代工厂,才是关键。
毕竟,华为的合作伙伴不止一家,如果上汽的产品竞争力不足,消费者照样不会买单。
市场会买账吗?
15万到25万区间的新能源车竞争激烈,比亚迪、特斯拉、小鹏、蔚来都在这个市场厮杀。
尚界要想突围,光靠华为的光环还不够,必须在续航、智能化、性价比上全面占优。
从谍照来看,这车的设计不算惊艳,但华为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如果能下放到这个价位,确实有吸引力。
不过,消费者对“换壳车”的接受度一直不高,尚界能否摆脱“飞凡换标”的质疑,还得看最终的产品力。
总结
上汽和华为的合作,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融合的又一次尝试。
15万起的鸿蒙智行车,价格足够诱人,但能否成为爆款,还得看实际体验。
市场从不缺新玩家,但真正能活下来的,永远是那些把技术和用户需求结合得最好的。
(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