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孟青善成风口浪尖的猪,携手众大佬共乘东风

都市风云再起,这书让我彻底沦陷了!一翻开,就像被吸进了繁华都市的心脏,每个章节都跳动着不同的节奏。主角的每一步成长,都像是我们内心渴望的逆袭剧本,真实得让人直呼过瘾。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对梦想与现实碰撞的深刻探讨。相信我,错过它,你绝对会后悔没早点遇到这份精彩!

重生80年代,孟青善成风口浪尖的猪,携手众大佬共乘东风-有驾
《重活一回:做风口的猪》 作者:做翻身梦咸鱼

第一章想要成为风口的猪

看着周围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年轻面孔,孟青善脑子是懵的。

都说人死的时候,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回顾自己的一生,难道这是濒死时自己在回忆这辈子的经历?

几分钟后孟青善感觉到了不对。

怎么这么久了,还停留在自己高中时期。

不是应该像快速放电影似的,转瞬就是几十年么?

不怪孟青善像个二傻子似的,弄不清楚眼前的状况。

而是他清楚的记得,前一刻他这个在海上厮混了几十年,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维修大型舰船动力系统经验的轮机长,随着被巨浪蹂躏成两截的十万吨巨轮一同沉入了海底。

难道自己真的像小说上写的那样,重生了?

趁着四周的同学都在认真看书,或怕打扰别人,小声的讨论着遇到的难题,没人注意自己。

孟青善偷偷掐了自己一把。

疼!真特么的疼!

钻心的痛感让他很快明白这不是虚幻的,确实是回到了自己傻乎乎的十七岁,还在上高三时的一九八七年,。

但凡自己不冒傻气,就会掐大腿外侧,不会用那么大力气掐自己的大腿内侧。

这么二币的操作,只有自己二傻子似的高中时代才干得出来。

快速收拾好自己的书本,装进他那个绿色的帆布军用书包,瘸着腿跟自己班长陈小花请假,说自己不舒服得回家。

高三的老师们都已经默契的只管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只要你不影响有上进心的同学学习,其他的老师已经不怎么管。

毕竟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是少数,再强行按着明显心思不在考大学上的学生,只会给班里添乱。

孟青善的学习还不错,属于他们这个县高中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好学生。

所以班长陈小花,也没问为什么这才上午刚上完第一节课,孟青善就要回家。

直接同意,并且表示会跟老师说明情况。

孟青善就读的县高中,距离他家所在的小渔村有十来里。

走到家已经十一点了,嫂子李慧正在厨屋忙着做午饭。

李慧看到自己小叔子突然回家很诧异,忙问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孟青善赶紧解释,说自己没事,就是想到些事情,想趁午饭的时候跟哥嫂商量一下。

对于嫂子李慧,孟青善很尊敬。

自己父母前些年相继去世,家里就剩下他和哥哥孟青良兄弟二人,嫂子李慧是去年嫁给自己哥哥的。

李慧嫁给自己哥哥后任劳任怨,辛苦拉扯大了自己的侄子侄女,对自己这个小叔子也像亲弟弟一样,有什么好的总是不忘给他也留一份。

前世自己哥哥一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小康之家,不愁吃穿。

这其中嫂子李慧的功劳,绝对占了一大半。

午饭时大哥孟青良回了家,趁着一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孟青善跟自己哥嫂说了自己的想法。

从学校走回家中这十来里的路上,孟青善已经想清楚了自己重生之后要走的路。

如今虽说已经改革开放了几年,但是人们大多数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很多人还想着去国有企业端个铁饭碗。

沿海的渔民倒是有人或合伙或贷款,买了马力大些可以跑外海捕鱼的机动渔船。

要说国家前两年扶植百姓致富的政策力度大的没话说,几十年后的那些创业小年轻,谁敢想银行工作人员天天追着给你做工作让你贷款,还免息!

不过这时候的人都淳朴且保守,担心自己赔了还不上国家的钱。

可惜脑子活胆子也大的人并不多,有胆量贷款买好渔船出去打渔的渔民很少。

大部分沿海渔民还都在使用祖辈用的,那种只能在近海捕鱼的小舢板。

所以现在大陆周边远海的渔业资源还算丰富,渔业资源匮乏是十年后才出现的。

孟青善在路上就想好,自己家的第一桶金就从渔业开始,毕竟自己家祖辈都是渔民。

而且现在是八七年,别说能把猪吹上天的互联网时代,就算离房地产兴起的黄金时期,还差着七八十来年呢!

自己如今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的步伐,做生意尽快赚到自己的起步资金,好以后和老马小马他们那帮家伙,一起跑风口被风吹上天。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孟青善跟自己哥嫂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这时候,希望家里砸锅卖铁弄个机动渔船跑外海捕鱼。

孟青善告诉哥嫂,照着他们稳妥的想法,等他们攒够买船的钱,中国沿海的渔民差不多一半也都可以买得起小渔船了。

到时候僧多粥少,一样都赚不到什么钱,只有走到大多数人前面才能有钱赚。

经过一下午的解释说服,终于哥嫂同意拿出全部存款,然后再去银行贷款,买一条可以跑到远一点的海域捕鱼的渔船。

而自己的嫂子那边,孟青善让她拉上她娘家老妈,一起在海产品批发市场租一个摊位经营。

因为前世自己家姻伯母,也就是自己嫂子的母亲,在九零年后咬牙出钱在海鲜市场租了个摊位,后来老两口凭借着那个海鲜摊位赚了不少辛苦钱。

嫂子娘家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做生意的启动资金就是姻伯母那些年辛苦挣下的。

而且嫂子娘家的哥哥弟弟,对自己嫂子一家非常好,大事小情没少伸手帮忙。

虽说自己哥嫂在他们兄弟发家以前,没少伸手帮助他们,可人家发家后最起码没忘了自己哥嫂的好。

既然自己提前用了人家的财路,那就拉着他们家一起赚钱吧,再说前世已经证明了这家亲戚都不错。

孟青善给自己哥嫂的解释也很简单,哥哥出海的渔获交给嫂子他们在市场批发出售,利润能最大化。

而且天气不好的时候,自己哥哥也不用冒险出海捕鱼,帮着嫂子照看摊位就行。

至于姻伯母那边现在拿不出多少钱入股海鲜市场的摊位,更简单了,就当哥嫂孝敬老人家,分给老两口一半海鲜摊位的股份就是了。

再说哥嫂用不了多久就要有孩子,嫂子娘家正好人多,到时候能去市场帮衬着。

孟青善这一下午的时间没有白费,嫂子和大哥孟青良最后被说动心,咬牙同意了他的这个主意。

嫂子更是让哥哥骑着自行车,带着她跑回娘家说了这事。

老哥的岳父李成山,沉默了几分钟后对嫂子的老妈说:

“孩子有心帮咱们,你就和闺女一起干吧,虽说是亲闺女,咱们也不能就这么白得好处。

以后我有空闲的时候,就和女婿一起出海帮他打渔!”

事情定下来后,两家就忙碌起来。

孟青良跟媳妇李慧,把家里存的五千块钱取出来,先是在海产品批发市场租了一个摊位。

然后李慧和母亲开始摸索着跑码头收购渔获,再拉到市场去卖。

虽说手中剩下的那点钱,买不了什么昂贵的海产品,但是常年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也都知道什么鱼类好卖,老百姓喜欢吃什么。

就这样,嫂子李慧的海鲜摊位在一个星期后,顺利的运转起来。

别说,收益还真不错,虽说比那些上班的人辛苦,但是赚钱的速度也是那些上班族拍马也追不上的。

第二章意外捡漏渔船动力解决

嫂子和姻伯母的海鲜摊位步入正轨没多久,老哥申请贷款的事情也有了眉目。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过了银行追着让人贷款,还不要利息的时期。

但是国家扶持百姓,鼓励他们兴办自己的小产业,盘活当地经济的力度依然不小。

老哥孟青良的贷款很快就批了下来。

两万块钱,而且利息很少。

这样的贷款形势,放到几十年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身上,估计他们做梦都能笑醒。

孟青善这个时候,也回到了学校努力复习功课。

临走的时候,孟青善告诉自己哥哥,买船无所谓,但是只要买的是船上的发动机之类的,一定要叫上自己,如果自己不在坚决不能买,一定要等自己看过再说。

虽然老哥孟青良不知道弟弟这么要求的原因,不过这次的事情是自己弟弟一力促成的。

而且从这件事情上,孟青良也发现自己弟弟突然间长大了,已经不是以前什么都要自己拿主意的那个小毛孩。

对于弟弟的变化,孟青良还是非常高兴的,自己弟弟出息了那是好事,再说对于机器他也确实不怎么懂,

如今他们老孟家就剩他们兄弟二人,既然自己弟弟一定要拿主意,那就让他拿这个主意吧。

这天孟青善正在教室里做着习题,突然老哥来学校找他,把他叫出教室后,告诉他以前托人买便宜机器,这次有了消息,说明天一起去看货。

孟青善马上说自己去请一天假,第二天一起去看机器。

孟青良怕耽误自己弟弟学习,孟青善笑了:“哥,这高三基本上就是复习以前学的东西,耽误不了,而且明天要是能搞定了这件事,还去了我个心病呢!”

孟青善找自己班主任请假很顺利,班主任张老师只是叮嘱他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他是很有希望的不要放松云云,然后就准了他第二天的假。

第二天一早,孟青善跟着自己哥哥,坐车到几十里外的市郊,来到一个院子里堆放着各种机器的修理厂。

哥哥告诉孟青善,这个修理厂是他朋友亲戚搞得,以前还全靠帮人修理机器赚钱,近两年开始从外面,偷偷弄来些国外的水货旧机器翻新了卖,靠这个,这两年钱没少赚。

出来接待他们弟兄二人的,是这里的老板也就是老哥孟青良朋友的那个亲戚表哥。

这人三十多岁,一米八左右,很魁梧,八几年这样体型的南方人倒是不多见。

虽然这人长得一脸横肉,身形也给人不小的压迫感,但是看他的双手指缝里,满是怎么都清洗不干净的油污。

孟青善就知道,这个人是个修理机器的技术工,就算倒腾水货旧机器翻新的买卖,估计也是正儿八经的凭他的手艺吃饭,不是糊弄人的。

至于倒腾水货翻新赚钱这事,孟青善根本就不在意,九十年代中期时就连内陆城市,满大街跑的都是翻新水货摩托,这玩意属于时代烙印,没办法的事。

现在他需要的是搞到一个靠谱的发动机,装到自己哥哥以后买的船上。

毕竟自己哥哥要跑外海捕鱼,发动机如果不靠谱在外海撂了挑子,那可是会出大事的。

那人对孟青善兄弟二人很热情,告诉二人自己叫陈伟,然后拍着胸脯说,表弟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看上哪台机器了绝对最低价。

孟青善跟在自己哥哥和那位热情的表哥老板身后,进入了一间库房,里面架子上摆放着十来台,已经翻新好的各种水货机器。

可惜即便是翻新的机器,最便宜的一台十五马力的岛国翻新机器也要一万多。

这让哥哥孟青良很是为难,买了这机器只剩几千块钱,那就买不了像样的渔船了,还得买渔网等捕鱼器具,留下些油钱呢!

孟青善四下打量的时候,发现仓库的角落里,放着一台落满灰尘的七十五马力的岛国机器。

于是问道:“那台机器看着不错啊,怎么好像放那里很久没人动?”

陈伟正笑着的脸顿时浮出难以掩饰的尴尬:

“说起来这事哥哥丢人丢大了,当初搞来这台机器原本想捡漏的。

这是刚研发出来没几年的新机型,要是买新的得十好几万,国内还买不到。

当时这台机器估计来路太邪性,上家着急出手,要价很低。

哥想着过了海什么麻烦也找不过来,就花了一万块要了下来。

我当初想的简单了,以为跟以前一样,倒腾回来花些钱买来配件,再费点功夫就能整好。

这种新型号的机器,只要能整好,就算加价三五万,也有的是人抢着要。

弄回来之后别的麻烦倒是没有,可打开机器后,大家全傻眼了,别说修。

这种机器我们几个谁都没见过,整不了,只能又拧上扔这吃灰。

这玩意算是砸手里了,要这种机器在国内有卖的还好。

合着到手里一年多了,我还没见过谁有第二台!

连特么的拆了卖配件都不行,唉,这钱算全亏了。”

转头看到孟青善还在盯着那台机器,赶紧说道:

“怎么了小兄弟,你想弄回去研究么?

你要想要,也不一万了,八千,不,七千,哥哥给你了。”

听了陈伟的话,孟青善也没多话,直接过去拿开放在机器上的一个纸板,仔细研究起来。

机器外壳上的螺丝是虚拧着的,用手拧了几下把螺丝抽了出来,拿开外壳看了看。

陈伟说的应该是实话,他们当初只打开了外壳,看到里面他们搞不定,就没有动里面的机器,里面的一切还跟出厂时一样。

初步看了一下几处关键的地方,确定这玩意绝对不是大毛病,弄回去自己轻松就能搞定。

孟青善心中大喜,捡到大便宜了!

至于陈伟他们说没见过。

这是四冲程电喷船用外挂机器,国内还没有进口,估计是受技术壁垒之类的影响。

别说陈伟,就是国内的老师傅也没几个见过这种新型机器。

看完以后孟青善转头对自己哥哥说道:“哥,别的咱也买不起,要不就弄这个回去吧,万一瞎猫碰上个死耗子,咱就省大钱了。”

孟青良之前早被自己弟弟告知,他说要的就买,他不同意的坚决不买。

现在看自己弟弟要买这个陈伟都束手无策的玩意,虽然心中疑惑,不过还是咬牙答应就买这个。

陈伟也没食言,说七千处理这个烫手的山芋,真的七千块钱卖给了他们,还帮忙给他们联系了一台送货的车。

当然运费得孟青良兄弟出。

至此,孟青善最挂记的船用发动机问题彻底解决,还是一台大马力,绝对属于当时国内顶尖的中小型渔船用外挂发动机。

第三章曾经的高考轶事

把机器弄到家里后,孟青善先将电路检查一遍,然后又小心细致的把机器检查一遍。

最终查出来,这台机器原本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当初搞到这台机器的那些人,太过粗暴,使了蛮力,结果把机器里面一个不起眼的小配件给弄坏了。

而这个小玩意并不难找,属于岛国这个品牌发动机中的标准件,去任何一个经营岛国发动机配件的地方都能买到。

担心哥哥买错,孟青善让哥哥带着自己,跑到卖配件的地方,花了一百多近两百块钱买来小配件换上。

将机器装好之后,加上油再次启动。

“轰隆隆”的声音顿时在院子里响了起来。

孟青善心中那个高兴。

以前他还想着真不行的话,让自己哥哥去买个大马力拖拉机上的柴油机,自己费点时间给改造出一个船用发动机算了。

虽然那样的动力系统速度慢操控也不怎么灵便,不过勉强也能跑到稍远些的海域捕鱼作业。

现在意外得到了这个新型机器,装到小型渔船上不但速度快,而且操控灵活。

最重要的是高效、安全,使得哥哥孟青良出海捕鱼的风险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这台机器的动力很足,给之前打算买的五米小船用太浪费,孟青善让自己老哥买一条七八米的船,那样的渔船配上这台发动机才合适。

哥哥孟青良看到自己弟弟,居然真的把这台船用外挂机修好了,更是对自己弟弟的话深信不疑。

马上托人联系买七米以上十米以下的渔船。

渔船上最重要的动力解决之后,买渔船就变得很容易,小渔船这玩意是个海边的乡镇造船厂都能造出来。

很快孟青良就花了八千多,买来了条八米多长的渔船,又用了几天时间,把船上需要的渔网等东西准备齐全之后,就兴奋的开始下海捕鱼。

孟青善担心自己哥哥一下子跑太远出问题,跟老哥说先在近海捕鱼,等熟悉了之后再去外海。

孟青良让自己弟弟放心,这些年虽然他不怎么出海,但是身为渔民家长大的孩子。

每年在捕鱼旺季的时候,也会跟着自己村里的渔船出海捕鱼,在海上赚两个月的辛苦钱,好让家里过得宽裕点。

对自己家附近的海域,孟青良还是非常熟悉的。

看到家里哥嫂的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孟青善这才把精力全部投入高考复习中。

上一世孟青善的高考之路很悲催,说实话主要怪他自己太二。

现在想起当初干的事,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简直二币出了太阳系。

起因就是他在县高中学习不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都觉得他学习挺好,这就使得他有股莫名的优越感,觉得自己就是个绝顶天才。

可是他就没想想,自己所在的学校只是一个小县城的高中,在这里学习排在前列,跟全国的考生一比,能排到中上就不错了。

更离谱的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当初那个叫孟青善的二币青年填的

第一志愿:清华。

第二志愿:清华。

第三志愿:清华!

当时老师劝他改一下,他还牛逼哄哄的说只有清华才配得上他,别的学校不去。

结果一放榜,他的分数差清华几十分,倒是够他们GD省不错大学的分数线,可是他三个志愿全是清华。

那年月你就算考了600分,只要你填志愿没有报人家的学校,录取线300分的学校也不要你!

于是分数能够上后来本省211的孟青善,光荣的落榜了!

这件事情后来传遍了大半个GD省的高中,当然那些老师跟学生们讲这事情的时候,都隐去了这个玩转小母牛倒立人的名字。

只是告诫他们的学生,不管你对自己多有信心,填志愿一定要把第三志愿填个最坏打算的学校,千万别学那个傻叉。

前世孟青善落榜之后就抑郁了,躲在家里没脸出去见人,总觉得无论是谁,看向自己的眼睛中都有着嘲弄的神情。

嫂子李慧担心这个小叔子想不开,不但花大价钱,托人去省城买来了当年整套的高考解析,还鼓励他不要放弃,争取明年考个好学校。

可惜孟青善哪里还有心思再去复读,他这样骄傲自负的家伙,没找棵歪脖树把自己挂上去,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也是因为这件事,孟青善在把自己关在家里半年多后,决定离开家乡,跟人一起报名做了一名船员,先是远洋渔船,然后货船。

直到二十年后,在海上漂泊了几十年的孟青善,已经对各种大型船舶的动力系统了如指掌,成了业界小有名气的轮机长。

这货到船沉的那一天也没有成家,一开始是感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一直拒绝家里给介绍的相亲对象。

说白了还是那段高考黑历史惹的祸。

到后来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想家了,就借着假期回家跟哥嫂一家住段时间。

倒是他那些年赚的钱,有一半都花在了自己侄子侄女的身上,俩孩子对他这个叔叔也非常亲近。

他也觉得反正自己侄子侄女都有了,老孟家也算有后,自己不结婚也没啥。

加上眼看着身边的那些同事,无论哪个国家的,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导致一个个的后院着火,更让他坚定了不成家的想法。

很多人说跑远洋的船员都很粗俗,孟青善表示鄙视说这话的这些人。

你们来到船上,在大海上一漂就是几个月体验下。

关键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船上连个跳蚤都特么是公的!

忘了哪一年他从网络上看到了小黑胖子的一段相声,小黑胖子扬言要带人拿下岛国好去潇洒。

孟青善听了之后,还呸了小黑胖子一口:瞧你那点出息,哪天哥带你去鹿特丹涨涨见识!

要说前世陪伴他最久的,就是那一套一直被他珍藏在身边,最后跟随他一同沉入大海的1987年高考解析。

那套试题解析,是他刚做船员的那些年中,在海上排解寂寞的寄托,被他翻阅做了无数遍,已经完全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这也是孟青善这一世不担心高考的底气,对他来说,就算试题出了一些偏差,他也能考上自己想去的大学。

这一世,他毫不犹豫放弃了前世三个志愿都报的清华,倒不是每次看到清华俩字,都会让他有挂歪脖树上治疗一下颈椎问题冲动。

而是他这次选择的大学在魔都,依旧是一所国内顶流大学,不为别的,只因为魔都处于国内经济的最前沿。

第四章全力备战高考

去魔都上大学,也是孟青善为自己以后飞起来做的准备之一。

他知道再有两年多的时间,魔都就会进行股票试运行,刚开始试运行的几个月人还不多,等到了九零年春节过后正式运行的时候,可谓万人空巷,很多人想开户都挤不进去。

前世在海上漂了几十年,跟许多国家的船员一起共过事,交了不少朋友,他能流利的说英语和日语,印式英语,法语他也能对付几句。

不过这事他如今还得瞒着不能透漏,主要这事实在是无法解释。

前世几十年中他交的朋友还是华人船员多,这些华人朋友中什么出身的都有,当初有个叫林树茂的曾经炒股发过财,后来赔的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最后无奈出来做了船员,一半是为了谋生,另一半就是为了躲人追债。

他当初没少听那人跟他絮叨,什么魔都老八股,什么刚开始没有涨停板,一块钱的股价一天能涨到三四十等等。

孟青善打算在试运行的时候,就赶紧开户进去捡钱!

现在孟青善要做的就是努力复习,争取考个魔都的好大学。

至于家里忽然多了一条有好发动机的渔船的事,他早就跟自己哥嫂统一了口径,说前些日子想着赌一把,七千块买了一台坏机器。

运气好,在省城碰到一个高人,花了一万五千块钱请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

倒不是孟青善担心陈伟知道后反悔,想要再把机器买回去。

这年月人们还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的,更不要说孟青良还是陈伟表弟的铁哥们。

孟青善跟哥嫂说,这事谁都不能告诉,不然别人知道自己连进口发动机都能修,到时候抬着出问题的机器来请他帮忙修理,那他哪还有时间看书学习。

哥哥孟青良和嫂子李慧知道他学习不错,很可能成为他们凤尾村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虽说觉得修发动机这样很赚钱的活计不能做有些可惜,不过也仅仅可惜了一下,就完全同意了孟青善的决定。

果然,没过多久听到消息的陈伟,专程跑到他们这里看了那条渔船。

听说只花了一万五在省城请人修好的机器,连连感叹孟青良命好,直言就这台机器如果修好了让他卖,五六万都有人抢着要。

和孟青善想的一样,陈伟只是感慨了一下孟家兄弟的好运气,就回了他的翻新工厂。

有了家里这条渔船的渔获,李慧海鲜摊位中的海产品种类一下子丰富起来,很多别的摊位不容易弄到的稀有海鱼,她那里隔三差五就有的卖。

这也让李慧的海鲜摊位人气暴涨,甚至有人专门找到摊位留下电话号码,直言只要有了他想要的鱼一定给他留着,接到电话马上来买,市场价多少绝不含糊。

看到现在自己哥嫂捕鱼卖鱼,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且赚钱的速度明显提高,孟青善这才放下心来。

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前期工作,总算取得了令他满意的回报,不然自己在高考前几个月,还分心做那么多事情就亏大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放下心来的孟青善,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

每当孟青善遇到跟脑中试题相似的各科题目,孟青善都会反复的去做,不会就跑去请教老师。

不但这样,孟青善也不放过各科老师布置下的大量习题,他知道这些习题都是各科老师猜测可能会考的试题类型。

不管老师猜对还是猜错,先弄懂了再说,万一这次的考题跟自己前世那套试题不一样,自己若只押宝那套试题,那这辈子的高考又得完蛋一回。

前世已经沙雕了一次,这一世说什么也不能再沙雕了!

孟青善这段时间学习成绩快速进步,让他班主任和所有任课老师都惊喜不已。

原本在整个高三年级,总成绩排名在第十名上下晃悠的孟青善,在最近几次各科的摸底考试中,居然每科成绩都进入了年级排名的前三。

这样各科的总成绩,妥妥年级排名第一!

一时间孟青善成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眼中的香饽饽,都觉得依照他目前的成绩,努努力很可能考上清华北大那样国内顶级的名校。

恢复高考以来,县高中第一个考上国内顶级大学的学生,眼看就可能在今年出现,这让校领导也非常兴奋。

学校专门给整个高三的教职工开会,决定学校的资源向高三年级前三十名学生倾斜,特别是包括孟青善在内,年级成绩前五名的学生,只要是学习上的问题,老师学校一定要全力帮助解决。

孟青善的哥嫂也在校领导专门的家访中,得知自己这个弟弟,竟然有希望考入全国顶级大学。

这让孟青良两口子高兴坏了,在校领导提出家里和学校一起努力,给孟青善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的建议时,两口子脑袋点的跟踩了电门一样。

四月末的一天,孟青善吃过晚饭正要回自己房间做题,嫂子李慧叫住了他。

疑惑的看着一脸严肃的哥嫂,孟青善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问题。

正打算问,就见嫂子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放到桌子上,招手让他坐到桌前。

孟青善刚坐下,就见哥哥孟青良把布包打开,几捆用橡皮筋扎着的老头票露了出来。

老哥孟青良看着自己弟弟说道:“我跟你嫂子商量了好些日子,决定咱家赚的钱分成两份,你一半哥一半。”

李慧看孟青善一脸疑惑,怕他误会赶紧解释到:

“阿弟放心,哥嫂这么做没有要分家的意思。

嫂子和你哥商量了许久,我们都觉得你脑子比我们俩管用。

这买渔船和买摊位卖渔获都是你的主意,开始的时候我和你哥可是一直担心赔钱的。

现在真照你说的做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么赚钱,这可比去厂里上班强太多了。

这才一个多月,咱家就赚了差不多两万块钱呢,一个月就是个万元户啊!”

看孟青善要说话,李慧摆摆手接着说道:

“这钱分成两份是我和你哥商量好的,阿弟你脑子活,看的准。

这一半钱是你的你收着,以后你看准什么了直接就能拿去用。

要是放哥嫂这里,嫂子担心到你要用钱的时候,因为我们犹豫了耽误时机。

阿弟以后想干什么就放手去做,就算赔了也没事,哥嫂这里的钱你随时可以拿去用。”

孟青善听了心中感动,哥嫂前世在自己颓废的时候,就没少为自己操心。

这一世自己刚有冲起来的苗头,哥嫂就早早开始为自己打算,还怕阻碍了自己快步前冲的路。

接过哥哥递过来的布包,孟青善笑了:

“嫂子,万元户虽说现在还算名声响亮,但是已经过时了。

瞧好吧,最多十年二十年以后,咱们老孟家的资产得用亿算!”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