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自驾狂飙,新能源车主们都变身“出行主力军”,也难怪相关部门的数据直接秀了一把肌肉:自驾出行占比飙到八成左右!而新能源车的比例也是看着让人直呼“新能源时代来了”,日均总流量占比干到了20%,较去年猛涨了30%。本来想着,开着心爱的电动车,一路绿意盎然,诗和远方尽收眼底,但现实呢?高速上排队充电的长龙和号声此起彼伏,分分钟把人从小资温馨拉回现实“战场”!“充电焦虑”这四个字,假期里的新能源车主可能一个都不会陌生。
说实话,我最近朋友圈都被“#高速充电排一宿#”“#假期服务区秒变电动车主聚集地#”刷屏了。连天目湖服务区这种“网红打卡地”都躺枪,江苏常州当地直接上新了4台160千瓦快充桩,还愣是发起了“只充7成给优惠”操作,真是把“效率”俩字仿佛刻在了服务区大门上。你想啊,大家都在排长队,要是都死磕充满电,谁都甭想准时到景点,不如大家高高兴兴各七成,轮流快充,还送优惠券,省钱又省时,何乐不为!话说回来,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市场创新+政策引导”双剑合璧,主打的就是一个“让大家用得方便、体验感提升”。
再一看湖北十堰,国庆期间武当山游客直接突破历史,门票预订同比增长16%,新能源车流量猛嗖嗖。十堰干脆把充电桩铺进了景区周边,工作人员还各种温馨提示,“仪表盘报警别犹豫,续航低于三成赶紧充,别困在路上”,再手把手教你用手机小程序找桩,诚意满满。更贴心的提醒是,“人别在车里赖着,电池发热有风险”,安全第一还是要放在心上。
东北吉林这边,玩法又多了点意思。G331吉林段上的8个服务区+48家加油站,直接开放200个充电桩,任君随意。要是实在遇到“没电也没桩”的尴尬局面,“移动充电方舟”应急车随叫随到,分分钟救场。这服务,简直堪称“新能源出行Buff加满”。其实你要问我,像这样多点开花、提前预判,临时应急和固定服务一起上,绝对是应对节假日“充电潮”的正解。
当然啦,话说回来,人家部门拼命搭台唱戏,新能源车主们自己也不能做“躺平选手”。章弘专家支招得很实在,你自己不提前规划、没点“老司机的心态”,谁都救不了你。首先,咱既然要长途自驾,前一天晚上一定把小电驴充到100%,别想着“路上再找地方补”那么潇洒,真要撞上高峰期,光排队就够你喝一壶的。其次,别小瞧那些导航软件,高德、百度,提前查查哪有充电桩,功率多大、有没有人排队,合理设个三四个充电备胎,走一步算一步那是纯找罪受。
更重要的是,充电不用死磕100%,80%就能起飞。省时、省电池寿命,还能给别人带来好心情!快充桩优先,没必要凑热闹,中午人多你就清晨、夜里错峰操作,下高速后的商场、酒店停车场,往往冷冷清清但桩很充裕,价格还实惠。要说现在的用户体验,可以用“充电自由”来形容,但前提是你得懂得避开“人从众”的高峰,随时用小程序预约,办事也高效不少。
我还真见过一种奇观,服务区里几十辆新能源车一边排队,一边各种“手搓麻将”、喝茶唠嗑“结交车友”。有人总结:“燃油车主在快餐店里干等,新能源车主在充电桩前社交。”听着像调侃,可其实背后折射的是新能源大潮下基础设施和用户心态的“双升级”。一方面,基础设施补短板,无论是快充桩、充电方舟,还是服务区的引导都越来越细致。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主也从“求生存”过渡到“讲体验”,大家都在用更理性的方式看待出行。
也不是只吹彩虹屁,该吐槽的地方咱也不客气。说到底,充电基础设施和高速快充服务还远没到“随到随充”的程度,尤其是长假高峰期,桩数就是“硬杠杠”。有网友说得好:“8小时长途路,4小时高速,2小时排充电。”好笑吗?但这其实是现实。未来怎么破?我觉得一是供给要跟上,快充桩数量、功率、分布都得提档升级。二是出行管理和用户引导要再多一些暖心操作,比如合理调峰、预约系统、补能优惠券都可以推广。三是我们车主心态要更成熟,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基础设施。
说穿了,这才是大时代新能源出行的集体答卷。不是“啥问题都能秒解”,也不是“啥都靠别人”,而是社会各界和用户一起“你追我赶”,用实际行动让充电痛点越来越小。谁敢说再过两年,充电桩遍地开花,假期上路的“充电焦虑”就不是段子而是真正成为历史?这不就是我们所有新能源车主最期待的“诗与远方+用电自由”嘛!
文章就到这里,如果大家对新能源出行有自己的小妙招,留言区欢迎互相支招!小编也会继续跟进出行热点,祝诸位都能“电畅无阻”,一路向前。还有,发现文中任何表述不当或侵权内容,欢迎反馈指正,我们会认真修正;坚持传递正能量,努力发声,大家别忘了点赞关注分享,下次见啦!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