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有驾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有驾

时间不等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环境,留给吉利汽车的容错空间已非常小。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有驾

2024年9月,刚刚过完61岁生日的李书福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吉利汽车出生的地方——台州。当天,身穿吉利文化衫的李书福正式发布了《台州宣言》。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有驾

尽管这份685个字的宣言里写满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但其核心却只有两个字——回归。回归造车初心,回归一个吉利。想必,这也是出走半生的李书福为什么要回到故乡台州来发布这份宣言的初衷。

此后,吉利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回归」之路。

2024年11月启动极氪收购领克51%股权的计划,耗资约90亿元,2025年2月14日完成交割,领克成为极氪科技集团旗下非全资子公司。

随后吉利又将几何、雷达等中低端新能源品牌并入集团主体,关闭独立运营体系,集中资源至高端智能电动赛道。

今年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的全部股份。若交易完成,极氪将实现私有化,并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

在品牌调整合并前,整个吉利系共有多达14个汽车品牌,如吉利、几何、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smart、雷达等。在《台州宣言》发布后的半年后,李书福用一套丝滑的连招,开启了惊天动地的改革。

当外界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多生孩子好打架」时,李书福却用惊人的速度回归「一个吉利」。

市场也给出了丰厚的“奖励”。

5月15日,吉利汽车(0175.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处处透露着“喜气”,业绩呈高速增长态势,销量、收入、利润全面增长。

吉利汽车一季度销量70.4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已完成全年271万辆销量目标的26%。新能源销量33.9万辆,同比增长135%,渗透率超过50%。

期内,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同比增长264%,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114亿元,毛利率达15.8%。

2025年,在这个被汽车人称之为“决赛年”的时间点,吉利正在蓄力把十指握成拳头,准备随时打出致胜一击。

01

为什么要回归一个「一个吉利」

当同行们还在想尽办法把公司做上市时,李书福却大手一挥要把上市不到一岁的极氪从纽交所退市。

此举震惊了整个行业,但对于李书福而言,这不过在棋盘上深思熟虑后落的一子。

谈及吉利汽车为何要如此快速地推进与极氪智能科技的合并。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直言,“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且环境日益复杂,吉利汽车必须改变过去品牌 ‘小而散、散而乱”’的现象,通过深度整合将资源凝聚成 “拳头”,如此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有驾

此外,当前的整合模式(即极氪智能科技与吉利汽车不合并的模式)也依旧没能解决沟通成本高和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桂生悦透露,“由于吉利汽车与极氪是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很多整合内容需通过各自的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批准,这使得整合效率低下、进展缓慢,且两家公司间的沟通成本极高。”

利益问题也无法忽视。吉利和极氪科技集团分别都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存在大家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同团队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这就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原因,合并就成了必然选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彻底合并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集团,回归 ‘一个吉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在说明会上,桂生悦对媒体坦言,时间不等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环境,留给吉利汽车的容错空间已非常小。

对于合并后的安排,吉利控股集团 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表示,“合并后,将通过统一管理班子,在保持品牌独立运营,即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独立开展营销、产品设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协同中后台(研发、采购、制造、人力、财务等)。”

02

「一个吉利」仍在路上

十几年的开枝散叶,注定「一个吉利」的回归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15日的说明会上,除了答复财报中的一些问题,吉利也官宣了「一个吉利」下的人事变动。

在交易完成后: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执行董事。

另外,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戴庆已于2025年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CEO汇报工作。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有驾

除了品牌和人事上的整合变动,吉利汽车在研发、供应链、渠道等环节也已完成阶段性「回归」。

在吉利控股集团内部,此前光是研发层面,包括吉利汽车下属的多个研究院,还有极氪、路特斯、沃尔沃等高端品牌,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团队。极氪与领克完成合并后,在座舱与智驾方面成功推进平台化建设。仅用3-4个月时间,二者便实现智驾系统共用。

研发的合并不仅带来效率的提升,技术的通用,更带来了可观的降本效应。当天,吉利高层在说明会上公布了合并之后的三大降本目标,生产降本目标要大于 3%、研发优化目标要达到 10-20%、管理增效目标也要达到 10-20%。

财报显示,2024年吉利汽车、极氪的研发费用合计高达201.4亿元。如果完成合并,这意味着仅研发一项,就可以节省20亿元左右的开支。

同时,供应链也在合并。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吉利宣布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实现吉利自研自产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产品的“强强合体”。

而在渠道方面,原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出任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负责人,全面接管品牌营销、用户增长与交付体系。

03

后记:中国汽车「大决战」的最佳范式

“汽车狂人”李书福一共发过两份“宣言”。一份是2024年的《台州宣言》,一份是2007年的《宁波宣言》。

巧合的是,两份“宣言”的背景和用意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爆发激烈的价格战,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竞相降价,诸多车企被迫卷入“价格战”,遭遇生死危机。随着李书福的一纸《宁波宣言》,吉利宣布停产豪情、美日和优利欧三款赖以起家的产品,谋求技术和品牌向上战略转型。从此吉利走向了强大,走向了全球。

17年后的2024年,也是在一片“内卷”中,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从此由「多生孩子好打架」回归「一个吉利」。

显然,当前在成本、技术、产品高度“内卷”的中国市场,利润不足以养活那么多车企。再靠“多生孩子”恐怕不是“好打架”,而是亲兄弟先打个你死我活。这个时候,车企的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无疑比品牌数量更重要。

事实上,这个道理中国的车企都懂,只不过吉利的步子迈得最大,行动也最为坚决,整合也更为彻底。过去半年多,东风和长安也开启了重组,另外上汽也重组了大乘用车板块,而作为新势力的蔚来则开始整合三大子品牌。

不难看出,在汽车行业淘汰赛开始的时候,各大车企都在整合力量,握紧拳头。回归「一个吉利」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应对「大决战」的最佳范式。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老将稳舵,少将登台!解读吉利“双核驱动”背后的战略意图

2025-05-15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奇瑞风云A9正式改名?买5辆埃尔法就为了造好高山?…今天车圈发生啥大事?!

2025-05-15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大决战」来临,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