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阵子,网上关于国产汽车巨头比亚迪的一条新闻,可以说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许多平时不怎么关心汽车圈的朋友都过来围观了。
事情是这样的,比亚迪官方突然宣布,要正式起诉两个在网上非常有名的博主,一个叫“彭彭在吗”,另一个叫“生活家林小北”,并且连带着他们背后的公司一块儿告了,开口就要赔偿三百万元。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伙儿都挺惊讶的,三百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得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啊?
按理说,企业起诉自媒体,通常是因为对方发布了不实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稿”,对比亚迪造成了恶劣影响。
所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看看,这两个博主到底说了比亚迪什么坏话,能让比亚迪下这么狠的手。
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大家的预料。
有好奇的网友就跑去这两个博主的社交账号上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发现,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搞汽车评测的,而是时尚穿搭领域的博主,平时发的内容都是教大家怎么穿衣打扮,怎么提高生活品质之类的。
这就让人更纳闷了,一个造车的,怎么会跟两个搞时尚的扯上关系呢?
更奇怪的还在后头。
大家仔细查看了他们的发文记录,发现那个叫“彭彭在吗”的博主,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确实发过一条和比亚迪相关的内容。
但是,那条内容的主题是讲比亚迪在智能化技术方面有多么厉害,从头到尾都是在夸比亚迪,算是一条非常正面的宣传。
而另一个叫“生活家林小北”的博主,她的账号里翻来覆去也找不到任何跟比亚迪有关的字眼,别说坏话了,连提都没提过。
这一下,所有人都被搞糊涂了。
一个明明在说你好话,一个压根就没理过你,怎么就双双成了被告,还要面临三百万元的巨额索赔呢?
难道是比亚迪搞错了对象,告错人了?
一时间,各种猜测和疑问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不过,事情往往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有更细心的网友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关键点。
这两个被起诉的博主,虽然领域不同,但有几个共同点:她们的粉丝数量都超过了一千万,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大V;她们的IP地址都在四川;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们都签约了同一家叫做“风铃互娱”的MCN机构。
这个MCN机构,说白了就是一家网红经纪公司,手底下管理着一大批网络博主。
当这个线索被挖出来之后,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比亚迪这次的行动,很可能不是单纯针对这两个博主个人,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也就是说,真正的目标,或许是她们背后那个庞大的MCN机构。
通过起诉这家公司旗下最有名的两个博主,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给这家机构以及其他可能在背后搞小动作的组织一个严厉的警告。
这就像是说:“别以为你们躲在后面我们就找不到你,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你们付出代价。”
而且,从比亚迪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这种强硬的态度并不是一时兴起。
就在这事儿发生前不久,比亚迪刚刚打赢了一场类似的官司。
一个长期发布比亚迪不实和诋毁信息的自媒体账号“龙猪-集车”,被法院判决构成侵权,不仅要公开赔礼道歉,还要赔偿比亚迪超过两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据说这笔钱已经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全部打到了比亚迪的账上,那个自媒体的控制人也亲笔写了道歉信。
这一连串的法律行动,再加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的总经理李云飞在网上放出的狠话:“对于那些为了黑而黑,长期诋毁比亚迪的黑公关、黑媒体,我们绝不容忍!”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比亚迪已经下定决心,要用法律的武器来清理网络上那些乌烟瘴气的负面舆论,保护自己的品牌声誉。
那么,为什么比亚迪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如此密集地采取行动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只盯着官司本身,还要看看比亚迪当前所处的市场大环境。
从销售数据来看,比亚迪今年的表现依然非常强劲。
今年前八个月,比亚迪累计卖出了将近两百八十七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二十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比亚迪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非常宏伟的年度目标——全年销售五百五十万辆。
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要完成这个目标,下半年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就在这个冲刺的关键时期,整个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震荡。
今年五月份,比亚迪带头发起了一轮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活动,随后各大车企纷纷跟进,一时间,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惨烈的“价格战”。
这种不计成本、互相压价的竞争,被很多人称为“内卷”。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刺激销量,但从长远来看,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很快,这种无序的竞争就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工信部都相继发声,明确表示要反对这种“内卷式”的恶性竞争,认为它会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面对这样的政策导向,作为行业龙头的比亚迪,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有消息称,比亚迪开始严格管控旗下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不允许私自降价,一旦发现就会有严厉的处罚。
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比亚迪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维护市场秩序的表现。
当然,这种调整也直接反映在了销量上。
数据显示,比亚迪在七月份的销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滑,从之前每月三十七万辆左右的水平,掉到了三十四万多辆。
这很可能就是主动“踩刹车”,配合国家整治市场乱象的结果。
好在,到了八月份,比亚e迪的销量又重新回到了三十七万辆的水平,这说明市场在经历了一轮调整之后,逐渐恢复了平稳。
可以说,比亚迪成功地度过了由“价格战”引发的这场风波。
现在我们再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看,就非常清晰了。
在市场销售这个主战场上稳住阵脚之后,比亚迪紧接着就转入了另一个战场——舆论场。
他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接二连三地公布起诉和胜诉的消息,目的非常明确。
一方面,是给那些还在暗地里使坏的“黑公关”一个强烈的震慑,告诉他们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
另一方面,也是向所有的消费者和公众展示一种姿态:比亚迪不仅能造出好车,也有能力和决心捍卫自己的名誉。
这对于一个正在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来说,树立一个强大、正直、不容侵犯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这次起诉两个看似“无辜”的时尚博主,其实是比亚迪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品牌保卫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