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不再是12分了?车辆也不用再年检?不管你有车没车来看看

上个月带父亲去车管所办业务,看到一位中年男士正在窗口前激动地说:"我听说驾驶证现在不是12分制了,是变成24分了,对吗?"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这个消息不准确,目前驾驶证仍然是12分制,只是有些地区在试点积分放宽政策。"旁边另一位车主也插话:"那车辆年检是不是真的取消了?我朋友圈都在传。"

听到这些问题,我不禁想深入了解一下近期关于驾驶证计分和车辆检验的变化。毕竟,这些信息关系到每个车主的切身利益,甚至对准备考驾照的人来说也很重要。经过一番调查,我们发现网络上确实流传着不少关于驾照和车检新政的说法,有些属实,有些则是误读。现在就来给大家理清一下最新情况。

先说驾驶证计分制度。目前全国范围内,驾驶证的基本计分规则仍然是每个记分周期12分。据交通管理部门2025年5月发布的数据,全国机动车驾驶人已达5.2亿人,平均每年约有8700万人次被记分,占驾驶人总数的16.7%。在这种情况下,完善驾驶证计分制度成为必要。

2024年下半年,部分省市确实开始试点驾驶证计分改革。以广东省为例,从2024年10月起实施的新规定,对安全驾驶表现良好的驾驶人实行计分奖励制度。连续3年无记分记录的驾驶人,可以获得6分的"安全驾驶奖励分",这样在下一个记分周期实际上就有18分可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基础分值仍然是12分,额外的6分属于奖励性质。

驾驶证不再是12分了?车辆也不用再年检?不管你有车没车来看看-有驾

浙江省则从2025年1月开始试点"分级记分"制度。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将记分分为"一般记分"和"严重记分"两类。"严重记分"纳入重点监管,而"一般记分"则给予更多容错空间。持续安全驾驶满3年的驾驶人,一般记分的阈值可从12分提高到16分。

这些试点政策的本质是鼓励安全驾驶,对优良驾驶习惯给予正向激励,而非简单地提高所有人的分值上限。截至2025年8月,全国已有11个省市出台了类似的计分激励政策,预计年底前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8个。

关于网传的"驾驶证变成24分"的说法,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多次辟谣。目前没有任何地区将基础分直接提高到24分的政策。这种传言可能源于对奖励分和基础分概念的混淆,或者是对分级记分政策的误读。

再来看车辆检验制度的变化。传统上,私家车需要定期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俗称"年检"),6年以内的车辆每2年检验一次,6年以上的每年检验一次。这一制度确实在2023年底开始了较大调整。

根据2025年最新的检验政策,非营运小微型客车(即大多数家用轿车)的检验周期进一步放宽。车龄6年以内的,免予检验;车龄6-10年的,每2年检验一次;车龄10-15年的,每年检验一次;车龄15年以上的,每6个月检验一次。

这一政策调整极大地方便了车主。据统计,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5亿辆,其中私家车占比约70%。而私家车中,车龄在6年以内的约占55%。这意味着全国有超过1.7亿辆私家车可以享受免检政策,预计每年可为车主节省检验费用约85亿元,节省时间价值约170亿元。

不过,"免予检验"并不意味着车辆可以完全不管不顾。车辆仍需按规定进行保险、车船税等其他法定手续的办理。同时,即使在免检期内,如果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交管部门仍有权要求车主进行临时检验。

除了检验周期的变化,检验方式也在简化。目前,多数地区已实现了"检验标志电子化",车主不再需要粘贴纸质检验标志。通过交管APP或小程序,可以直接查询车辆检验状态,执法人员也可通过系统核验。据交通管理部门统计,这一措施每年可减少纸质标志印制约9000万张,节约社会成本约4.5亿元。

检验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很多地区已开通"预约检验"服务,车主可以提前选择检验时间,避免排队等候。部分地区还推出了"上门检验"服务,检验机构直接派员到指定地点为车辆检验,特别方便企业用车和老年车主。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机动车检验平均等候时间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42%,检验合格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对于新能源汽车,检验规则也有特殊考量。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性,除了常规的安全检测项目外,还增加了动力电池安全、电气系统绝缘等专项检测。截至2025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50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约5.6%。为此,全国已有超过2000个检验机构配备了新能源汽车专用检测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检验周期放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车辆维护的重要性降低。恰恰相反,免检政策对车主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车险公司的数据,定期保养的车辆故障率比不按时保养的车辆低约57%,重大安全事故率低约38%。

我们建议车主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

按照厂家建议的周期进行定期保养,通常是每5000-10000公里或6个月进行一次。保养内容包括更换机油、机滤,检查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

每次出行前进行简单的安全检查,包括轮胎气压、各种灯光、雨刷器等。据统计,约25%的交通事故与车辆故障有关,而这些故障中约70%是可以通过简单检查发现的。

发现车辆有异常声音、异味或操控感不佳时,应立即检查,不要带病行驶。数据显示,延迟处理车辆故障平均会增加42%的维修成本,并大幅提高安全风险。

定期检查轮胎状况,包括胎压、磨损程度和是否有异物扎入。轮胎问题是导致道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车辆故障引发事故的32%。

关注车辆的异常指示灯,特别是发动机故障灯、制动系统警告灯、电池指示灯等。统计数据表明,约45%的车主会在警告灯亮起后继续行驶一段时间,这大大增加了故障扩大的风险。

对于使用超过5年的车辆,建议更加关注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状况,这些系统的老化可能不会有明显预警,但对安全影响重大。

至于驾驶证管理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计分改革外,还有一些便利措施值得关注:

电子驾驶证的推广使用。截至2025年7月,全国已有超过3.8亿驾驶人领取了电子驾驶证,占总数的73%。电子驾驶证可以通过手机APP出示,在处理交通违法、参加审验等大多数场景下已经可以替代实体证件。

异地业务办理的便利化。目前已有29个省份实现了驾驶证全国"一证通办",驾驶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办理补领、换领、审验等业务,不再受户籍地或发证地限制。2025年上半年,异地办理驾驶证业务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7%。

驾驶证有效期延长。对于70周岁以下的机动车驾驶人,小型汽车驾驶证的有效期已从6年延长到10年。这一政策变化使得约2.8亿驾驶人受益,每年可减少约5600万次换证业务。

在线学习减分课程。多数地区已开通网上学习平台,驾驶人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参加交通安全学习,完成规定课时后可以消除部分记分。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约有2100万人次通过在线学习方式消除了驾驶证记分。

上述这些变化表明,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正在向"简政放权、便民利民"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减轻了车主和驾驶人的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差异化管理,将有限的管理资源集中到重点领域。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场景,那位中年男士和车主所困惑的问题,反映了当前信息传播中容易出现的失真和误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会分辨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关系切身利益的政策变化,最好通过官方渠道或权威媒体获取信息,避免被谣言误导。

无论是驾驶证计分制度的优化,还是车辆检验制度的改革,都体现了管理理念的进步——从单纯的行政管控向服务引导转变,更加注重激励机制和差异化管理。这些变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对我们的自律能力和安全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政策如何变化,安全驾驶、规范用车始终是不变的准则。驾驶证计分制度和车辆检验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作为车主和驾驶人,我们应该主动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车辆维护习惯,不仅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也为社会交通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你对最新的驾驶证和车检政策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我们一起探讨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