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

车企高管在自家“铁粉群”里,撂下狠话,说友商新车是“废铁一堆”,这事儿听着就...够呛。

你说这是真情流露吧,可好歹也是个“掌舵人”,一举一动代表着企业门面。

要说没气度吧,这话说得又直白又解气,简直戳中了部分“准车主”的痒点(即便人家可能只是纯粹看不顺眼)。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大伙儿也都清楚了,奇瑞那位“姚远方”老兄,在群里火力全开,结果被人截屏“公审”。

然后就是例行公事的道歉、处分、灭火那套流程。

奇瑞这厢反应倒也麻溜,吉利那边也“大人不记小人过”,表面上是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局。

可仔细咂摸咂摸,这事儿背后的门道,可真没那么简单。

你想啊,一个“当家人”,至于在“粉丝群”里跟普通车友过不去吗?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就算真觉得友商的车拉胯,犯得着亲自下场“摇旗呐喊”吗?

这里头,恐怕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

这背后,是整个汽车圈儿肉眼可见的“内卷”。

国内车市现在是个啥光景?

一个字,卷!

卷到天昏地暗!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新能源汽车这块“竞技场”上,新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头”,老牌车企也铆足了劲儿“转型”。

“盘子”就这么大,分的人越来越多,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早些年大家还讲究个“体面”,现在呢?

恨不得把竞争对手扒个精光,丢到太阳底下“晾晒”。

各种数据比对、技术解读,恨不得把友商的每一颗螺丝帽都拿出来“鞭笞”一番。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可关键是,普通消费者哪儿懂那么多“行话”?

他们更在意的是“颜值”、内装、价码、口碑这些更直观的东西。

于是乎,有些车企就开始另辟蹊径,直接“开炮”。

效果嘛,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成功“吸睛”,拉动了销量;有的则适得其反,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说穿了,这还是个“心态崩了”的问题。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当你的产品亮点不突出,当你的营销策略失灵,当消费者对你的技术“不来电”的时候,你就容易“按捺不住”了。

就像那位奇瑞高管,也许真的是觉得友商的车“不行”,也可能是绩效压力山大,需要找个地方“倒苦水”。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会说,这是车企的一种“炒作”,故意制造话题,博人眼球。

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毕竟,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即便“黑红”,也算红。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但这种做法,风险系数太高,稍有不慎就会“玩脱”。

而且,这件事也暴露了一些管理上的“短板”。

奇瑞汽车对外标榜“规范管理,雷厉风行”,可怎么就闹出这么一出呢?

这说明,制度再完善,也防不住人性的弱点。

“领头羊”如果连起码的职业操守都没有,那再好的制度也成了“空中楼阁”。

这件事也引发了关于“气度”的讨论。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有人认为,“掌门人”就该有“掌门人”的风范,格局要大,心胸要广。

也有人觉得,真性情没啥不好,敢说敢做,够接地气。

其实,格局也好,真性情也罢,关键还是在于拿捏好“分寸感”。

你可以点评竞争对手的产品,但不能搞人身攻击;你可以表达个人观点,但不能煽风点火。

毕竟,商场如战场,但也不能把战场上的那一套照搬到现实生活中。

车企高管怒怼竞争对手引发行业反思-有驾

归根结底,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是好事,能推动行业进步,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但竞争也应该在“阳光下”进行,靠的是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而不是靠互相拆台、恶意中伤。

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国内车市竞争的惨烈和复杂。

它提醒我们,在逐利的同时,也要坚守底线,保持清醒,别让焦虑和浮躁迷失了方向。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事儿就是“街谈巷议”的佐料,过两天就烟消云散了。

但我认为,它值得我们深思。

毕竟,一个行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而这种努力,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革新上,也体现在道德坚守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