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只需要一部国产手机的价钱,就能买到一辆既能跑长途又能自动驾驶的智能SUV?最近有个国产汽车品牌直接把“高端配置”和“亲民价格”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标签贴在了一起——零跑汽车的新车型B10预售价格10.98万元起,但就是这么一辆“白菜价”的新车,预售两天订单直接冲破3万台,甚至把激光雷达这种原本只在30万级车型上出现的配置,直接塞进了12万价位的车里。这到底是一辆什么样的“神仙车”?它凭什么能让这么多人抢着下单?
一、预售现场堪比“春运抢票”
当零跑B10在3月10日早上10点开启预售时,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有人蹲在办公室茶水间刷新页面,有人提前半小时就守着手机,甚至有人专门请假在家掐着秒表等待下单。结果预售通道刚打开15分钟,官网访问量直接飙升到平时的50倍,服务器卡顿的提示弹窗跳出来时,评论区瞬间炸锅:“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这车不要钱吗?!”预售1小时,订单数直接冲到15,010台,48小时后数字定格在31,688台。有网友调侃:“零跑这不是在卖车,这是在搞‘汽车界拼多多’啊!”
这种疯狂背后有个关键细节:70%的订单都选择了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版。要知道,同样是配备激光雷达的特斯拉Model 3,起步价可是超过25万。而零跑B10直接把价格砍了一半,用“12万买激光雷达”的标签,精准戳中了那些想要尝鲜智能驾驶却又预算有限的年轻家庭。
二、把“黑科技”装进买菜车
如果你以为低价意味着减配,那可真小看了这款车。打开车门,最先吸引人的不是中控大屏,而是副驾驶前那个像乐高积木一样的“魔法拓展孔”。这里能安装手机支架、折叠小桌板,甚至DIY成零食架。有车主试过后笑称:“我老婆终于不用把奶茶杯夹在腿上了!”这种设计看似简单,却让车内空间灵活得像变形金刚——后排座椅放倒能塞下婴儿车,中央储物格能藏进全家人的雨伞,连方向盘加热都标配在顶配车型上。
但真正的硬核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工程师把电池和底盘焊成一体(CTC 2.0技术),这招让整车减重15%,续航却提升了10%。更夸张的是那个藏在车顶的激光雷达,它能每秒扫描周围环境300万次,比人眼反应还快10倍。实测中,这辆车在菜市场门口能自动避开突然窜出的电动车,在高速上遇到施工路障会像老司机一样提前变道。有网友上传视频:“开着B10经过城中村,它居然能识别出晾衣杆上飘动的床单,自动降速通过。”
三、让“技术流”破防的定价策略
零跑这次掀桌子的底气,来自他们“全域自研”的杀手锏。不同于其他品牌外购电池电机,零跑自己研发的三电系统成本直降40%。举个例子:同样是续航600公里的电池包,行业平均成本要7万多,零跑硬是压到4.8万。省下的钱全花在了刀刃上——高通骁龙8295芯片、27合1超级热管理系统、能扛住零下30度严寒的电池保温层......这些配置单拎出来,个个都是20万级车型的标配。
最让对手冒冷汗的是市场定位。有4S店销售透露,来看车的八成都是“精打细算型”客户:既有想给孩子买第一辆车的退休教师,也有开奶茶店的小夫妻。他们算账算得门清:“510公里续航够我每周去省城进货两次”“激光雷达版比普通版贵1.4万,但相当于买了个终身免费的自动驾驶教练”。更绝的是零跑的“技术下沉”策略——把高阶智驾功能拆分成月付98元的订阅服务,不想用的时候就暂停付费,这种灵活模式直接让观望者变成了买家。
四、改写行业规则的“鲶鱼效应”
B10的横空出世,就像在鱼塘里扔了颗深水炸弹。某新势力品牌的产品经理在社交媒体感叹:“我们原本计划2026年把激光雷达下放到15万车型,现在全被打乱节奏了。”而传统车企更坐不住了——某合资品牌紧急调整定价,把原定18.98万的改款SUV直降2万。消费者发现,自从B10预售以来,车市突然冒出十几种“年度钜惠”,销售朋友圈天天刷屏“老板说赔钱卖”。
这场风暴正在改变市场格局。零跑自己也没闲着,他们和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签了技术输出协议,要把自研的激光雷达方案卖给欧洲车企。更让人期待的是其海外计划:2025年要在东南亚建厂,专门生产右舵版B10。有业内人士预测:“照这个势头,零跑明年销量冲50万台根本不是梦。”
五、开过的人才懂的“真香定律”
在杭州某充电站,我们遇到了刚提车的90后程序员小杨。他指着中控屏上的“AI旅游管家”功能说:“上周自驾去千岛湖,它居然推荐了条本地人才知道的环湖小路。”更让他惊喜的是夜间行车体验:“激光雷达在漆黑的山路照样工作,有次系统比我早0.5秒发现弯道积水,自动调整了过弯速度。”像他这样的用户正在形成口碑裂变——B10车主群里,每天都有新人晒出改装创意:有人在魔术拓展孔加装GoPro拍Vlog,有人把副驾变成移动办公桌,甚至有人开发出“宠物模式”,用车内摄像头远程逗猫。
这场由零跑掀起的“技术普惠”浪潮,或许正在改写中国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当智能驾驶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当老百姓能用买国产车的预算开上全球领先的科技配置,这场看似疯狂的“掀桌行动”,实际上正在把整个行业推向更公平、更亲民的新赛道。下一次当你看到马路上越来越多的B10时,记住——这不仅是辆代步工具,更是一把打开智能出行时代的钥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