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5年8月27日那天吗? 何小鹏在舞台上揭晓全新小鹏P7的价格21.98万元起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预售数据直接打破了小鹏的历史记录这款车难道真的要成为今年的爆款? 你知道吗这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的发布更是小鹏汽车彻底蜕变的信号。
五年前第一代P7让小鹏站稳了脚跟现在的小鹏已经不再是那个苦苦挣扎的新势力了。 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的营收冲到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这数字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交付量10.32万台同比增长241.6%这样的增速在行业内简直罕见。 更让人惊讶的是毛利率达到了17.3%居然比特斯拉同期的17.2%还高一点点。 净亏损收窄到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8亿元简直是天壤之别。 现金储备堆到了475.7亿元历史最高小鹏这是要准备打一场大仗吗?
说到财务逆转不得不提何小鹏的盈利理论。 他认为汽车公司将来会非常挣钱从小利润到大利润可能一年就把以前的亏损全赚回来。 2025年Q4小鹏预计实现首次季度盈利这会不会成为新势力中的第一个盈利案例? 问题是传统燃油车卖10万辆就能盈利而新能源汽车光三电成本就占40-50%小鹏是怎么做到的? 核心是他们不再只是造车而是在研发上砸重金软硬全栈跨域融合网络效应开始显现。
全新P7的上市简直是颜值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何小鹏公开说:“小鹏以前是科技第一现在是颜值第一两个同等重要颜值领先半个身位。 ”这转变太大了! 设计团队近400人资源投入优先级确保颜值领先。 全新P7采用少即是多的理念灯组、传感器自然融入型面车身比例5017 1970 1427mm轴距3008mm宽高比1.40长高比3.57这些数据听起来就让人心动。 巴斯夫鹦鹉漆、七款外观色彩、主动升降尾翼视觉上简直就是感官盛宴。
性能上全系800V平台5C超充10分钟补能525kmSOC 10%-80%充电仅11分钟。 续航702公里到820公里百公里电耗最低12.0kWh零百加速3.7秒Brembo卡钳制动距离33.16米。 这些参数放在同级车里几乎碾压对手。 更厉害的是智能化:标配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2250 TOPS全球第一。 9月份OTA VLA大模型11月升级VLM大模型何小鹏说能力将是端到端版本的10倍以上。 VLA座舱能洞悉万物、持续学习这难道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技术布局上小鹏在AI上的投入今年接近50亿元光VLA就需数10亿。 何小鹏甚至说真正的VLA只有小鹏一家在做成功虽然还没量产进展惊人。 他预测2026年辅助驾驶会有巨大跳跃现在的第一阵营可能全降到第二阵营。 这是不是太自信了? 理想汽车和元戎启行也宣布要量产VLA小鹏凭什么领先? 图灵芯片+VLA模型目标是在18个月内比行业主流提高数十倍能力。 2026年小鹏将量产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并试点Robotaxi服务这计划听起来雄心勃勃能实现吗?
盈利模式方面小鹏已经跳出单纯卖车的逻辑。 技术授权收入2025年Q2达3.9亿元同比增长7.6%。 与大众的合作是里程碑事件中国车企第一次在核心技术上反向输出国际品牌。 合作范围从纯电动扩展到燃油和混动车型这难道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折点? 何小鹏分享说汽车将从低利润率走向高利润率因为他们积累的研发、制造、质量能力正在厚积薄发。 网络效应和多维度交集让他们看到变化智能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
全球化战略更是小鹏的亮点。 2025年上半年小鹏进军英国、意大利、爱尔兰等市场覆盖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交付量超过1.8万台同比增长200%。 在挪威、法国、新加坡、以色列等10个国家小鹏拿下中国新势力销量冠军。 7月印尼本地生产的第一台小鹏X9交付标志全球本地化生产启动。 何小鹏将全球化列为四大支柱能力之一这扩张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数据证明海外市场正在成为小鹏的新增长引擎。
小鹏的产品线也在全面爆发。 MONA M03、P7+、G7个个热卖呈现出款款爆的趋势。 何小鹏透露2025年是换代大年2026年是全新产品大年有好几款新车设计非常棒。 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艺术颜值和科技属性做到独一档。 像M03在细分市场智驾能力几乎独一档P7+也一样。 这种产品策略是不是找到了爆款密码? 汽车行业最近三年新造车企业没有长青的全是一下好一下不好小鹏能打破这魔咒吗?
研发投入上何小鹏展望将来AI投入巨大研发费用要到500亿一年300多亿投于AI。 这需要利润支撑所以小鹏在快速成长多有利润。 汽车将来是科技产业不是制造产业这观点你同意吗? 小鹏除了汽车还在布局机器人、飞行汽车2026年下半年可能量产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初步具备L4能力。 这些布局是不是太超前了? 资金和资源能跟上吗?
回过头看全新P7它全系标配双腔空气弹簧、DCC智能阻尼、16000T一体压铸工艺、88.18%高强度钢铝混合结构。 安全上全球首发湿滑路面AESAEB覆盖130公里每小时。 舒适性有Nappa真皮座椅、16向电动调节、通风加热按摩功能23颗HIFI扬声器7.1.4声道AI全景声。 这些配置在21.98万起的价格下价值感爆棚。 消费者会买单吗? 预售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
小鹏的转变是从生存焦虑到自信满满。 以前人们担心它活不到未来现在它证明了自己既能造好车也能布局未来。 股价今年上涨68.36%市值增加77亿美元这难道不是市场对它的重新估值? 与特斯拉市值差50倍何小鹏说中美科技公司估值差7倍科技指数还没体现出来。 再给半年时间大家会看到进展和完全不一样的思考。 这自信从哪里来? 从产品、技术、盈利到全球化小鹏正在全方位升级。
争议也不少。 VLA投入50亿真的能成功吗? 其他公司也在跟进小鹏的差异化在哪里? 何小鹏说部分是嫁接的VLA小鹏不一样是以空间多维非结构化数据直接到运动。 性能强10倍以上这数据有依据吗? 2026年辅助驾驶跳跃会不会只是 hype? 实际用户体验能否跟上?
全球化扩张中本地化生产在印尼启动其他市场能复制吗? 海外交付1.8万台同比增长200%基数还小能否持续? 与大众的合作扩展技术输出能带来多少收入?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小鹏能否真正成为全球科技公司。
何小鹏在财报会上说小鹏明年推出Robotaxi相关能力这计划基于什么技术基础? L4量产在2026年政策环境会允许吗? 中国自动驾驶法规还在完善中小鹏如何应对? 这些不确定性会不会影响它的进展?
产品层面全新P7的销量能否持续? 竞争对手如特斯拉、理想、蔚来都在发力小鹏的颜值和科技优势能保持多久? MONA M03和P7+的成功是不是偶然? 何小鹏说还没总结出方法论有很多共性比如颜值增强、辅助驾驶做到下一代领先。 这思路简单执行难。
财务上毛利率17.3%超越特斯拉是怎么实现的? 成本控制、供应链优化、还是技术溢价? 净亏损收窄Q4盈利能否实现? 如果实现将是新势力里程碑万一延迟市场会如何反应? 现金储备475.7亿怎么用? 投AI、研发、扩张资金效率高吗?
技术授权收入3.9亿虽然增长占比还小能否成为主要收入源? 与大众合作深度扩展国际品牌会持续买单吗? 小鹏的电子电气架构真的领先到可以输出? 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还是小鹏独有优势?
所有这些点都引发讨论。 小鹏汽车不再是那个模仿特斯拉的小弟它在找到自己的路。 这条路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 你看好小鹏的未来吗? 还是觉得它野心太大风险太高?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