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问界M7实车图曝光,网友惊呼像M8,新车造型引热议

最近,汽车圈里一件大事搅动了不少人的心弦,那就是网上突然流传出问界全新M7的实车照片,而且还是没有任何伪装的清晰大图。

这组照片一出来,立刻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浪花。

许多网友和车主们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带着一丝惊讶和好奇:“这车看着怎么这么眼熟?不就是一台尺寸小一点的问下M9吗?”确实,这台曾经创造了销量奇迹的车型,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市场销量下滑之后,似乎终于准备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新回到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网传问界M7实车图曝光,网友惊呼像M8,新车造型引热议-有驾

这次的大改款,究竟是诚意满满的自我革命,还是仅仅换了个外壳的常规操作,它所带来的变化,又会对整个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背后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

要理解问界M7为什么非要进行如此彻底的改款,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它过去一年如同过山车般的市场表现。

去年下半年,改款后的问界M7凭借着华为智驾系统的强大光环,以及极其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一上市就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产品。

月销量一度冲破两万辆,甚至三万辆,提车排队的盛况至今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全年累计销量接近二十万台,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然而,进入2024年,市场的风向变得非常快。

一方面,理想汽车推出了直接对标的理想L6,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精准地切入了问界M7所在的核心市场;另一方面,其他竞争对手的新产品也层出不穷,技术和配置的更新迭代速度超乎想象。

在这样激烈的围攻下,问界M7的优势逐渐被稀释,销量也开始明显下滑。

根据公开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五月份,问界M7的销量已经滑落到了四千多台,六月份虽然有所回升,也只是勉强超过五千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家族旗舰的问界M9,自上市以来月销量持续破万,稳坐五十万以上级别豪华车型的销冠宝座;而问界M8(或指代M9的强势表现)在六月份更是卖出了接近两万一千台的惊人数据。

网传问界M7实车图曝光,网友惊呼像M8,新车造型引热议-有驾

一边是昔日功臣的销量疲软,一边是自家高端车型的持续热销,这种强烈的反差,无疑是在告诉华为和赛力斯:M7再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就真的要被市场边缘化了。

这次曝光的新款M7,可以说从里到外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塑。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外观设计。

老款M7的外观,虽然不能说难看,但整体风格偏向于中庸和稳重,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有些过于“憨厚”,缺乏一些科技感和高级感。

而新款M7则完全颠覆了这一印象,全面向家族旗舰M9的设计语言看齐。

前脸部分,它采用了和M9类似的封闭式格栅设计,搭配上标志性的分体式大灯组,整个车头的视觉效果瞬间变得犀利和前卫了许多,科技感十足。

车身侧面的线条也变得更加流畅和动感,尤其是车顶向车尾过渡的溜背式造型,配合贯穿式的尾灯,让整台车看起来不再像一台传统的SUV,反而多了一些轿跑的运动气息。

这种设计上的“以下犯上”,虽然有网友开玩笑说设计师可以省年终奖了,但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看,统一家族化设计语言,能够快速提升整个品牌的辨识度和高端形象,是一步非常聪明的棋。

当然,如果仅仅是换了个好看的外壳,那还不足以称之为“彻底改款”。

网传问界M7实车图曝光,网友惊呼像M8,新车造型引热议-有驾

新款M7真正的诚意,体现在了那些看不见但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底盘悬挂的升级。

长期以来,老款M7所使用的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一直是其最大的槽点之一。

在许多消费者看来,一台售价接近三十万的家用SUV,还在使用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麦弗逊悬挂,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而这一次,新款M7终于听取了市场的声音,将前悬挂升级为了结构更复杂、性能更好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麦弗逊悬挂就像用一根棍子支着车轮,而双叉臂悬挂则像是用两只手臂上下夹住车轮,无论是在经过颠簸路面时,还是在高速过弯时,双叉臂结构都能让车轮更好地紧贴地面,从而带来更强的支撑性和更稳定的车身姿态。

这意味着,新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操控性都将得到质的提升。

不仅如此,新车还配备了CDC可变阻尼减振器,这套系统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模式,实时调整悬挂的软硬程度,让车辆既能拥有舒适的滤震性,也能在需要时提供足够的运动支撑。

可以说,这次底盘的升级,是精准地补齐了老款车型最大的短板,让它的硬件水平终于跟上了国产主流车型的步伐。

不过,有升级自然也有变化,而这次新款M7上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性的变化,莫过于车顶上那个标志性的激光雷达不见了。

网传问界M7实车图曝光,网友惊呼像M8,新车造型引热议-有驾

要知道,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采用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深度融合的感知方案。

激光雷达就像是汽车在黑夜或恶劣天气中的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提供比纯摄像头更精确和可靠的三维环境信息。

如今,华为选择在新款M7上拿掉这个核心硬件,转而全力推行纯视觉的智能驾驶方案,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大胆的技术路线选择。

这背后,其实是当前智能驾驶领域两种主流技术路线的直接碰撞。

一种是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硬件堆料派”,他们倾向于在车上安装尽可能多的传感器,通过硬件的冗余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另一种,则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现在华为也加入其中的“算法自信派”,他们坚信通过足够强大的视觉识别算法和海量的数据训练,单靠摄像头也能够实现高水平的智能驾驶,并且这样做还能大幅度降低硬件成本。

一颗高性能的激光雷达,成本动辄上万元,如果华为的纯视觉方案真的能够达到甚至超越此前有雷达方案的效果,那么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将直接转化为新车的价格优势。

这不仅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极度自信,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寻求成本优势的必然选择。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没有了激光雷达的“保驾护航”,华为的智驾系统在夜间、雨雪、大雾等极端场景下的表现是否依然稳定可靠?

网传问界M7实车图曝光,网友惊呼像M8,新车造型引热议-有驾

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种技术上的前瞻性买单,成为第一批体验者?

这无疑给新车的未来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次改款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对于那些去年还在加价排队提车的老M7车主来说,心情无疑是复杂的。

自己手里的爱车,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变成了外观、底盘、智驾方案全面落后的“老款”,这无疑是一种“背刺”,二手车的价值也可能会因此受到不小的冲击。

而对于那些正在持币观望的潜在消费者而言,新款M7的吸引力则是巨大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外观和底盘升级,据传新车的电池容量也提升到了接近50度电,这意味着它的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300公里,这对于日常城市通勤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提升。

现在,所有的悬念都集中在了最终的定价上。

如果华为能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将起售价压在25万元以下,那么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号召力,重现去年的销售神话并非不可能。

但如果定价过高,那么在理想“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舒适性攻势面前,消费者的选择可能就会变得犹豫。

这场预计在九月份上演的重磅新车发布会,注定将是一场关乎市场格局的激烈博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