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被大货车碾压撞毁,车内设备完好无损,车主:以后还会买!
飞来的横祸,往往最考验人心。
而这“横祸”,若是关乎生死。
那恐怕就石破天惊。
01
飞来横“祸”
前几天,江西上饶发生了一起不大不小的事故。
说不大,是因为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万幸。
说不小,是因为场面着实有点惊心动魄。
一辆停在路边的小米SU7,崭新锃亮,估计车主还没稀罕够。
旁边呢,停着一辆大货车。
不知道是手刹没拉紧,还是路面有点小坡度。
那大货车,就那么毫无征兆地,溜车了。
不偏不倚,朝着那辆小米SU7就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
轿车哪能扛得住大货车的吨位啊。
那辆小米SU7,被大货车结结实实地撞上,然后,碾压在了车底。
现场照片,看得人是触目惊心。
整个车顶,几乎都被压塌了。
车身,扭曲变形,像被人揉搓过的废纸。
玻璃,碎了一地,闪着点点寒光。
任谁看了,第一反应都是——
完了,这车彻底报废了。
里面要是有个人,那后果,简直不敢想。
02
惊人“反转”
不过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就在大家以为这辆小米SU7已经“粉身碎骨”的时候。
更让人揪心的画面出现了——救援人员开始尝试施救。
哦,不,是“施救”车辆。
因为万幸中的万幸,事发时车里没人。
这不幸中的万幸,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观察样本。
当车辆被从大货车底下拖出来的时候。
所有围观的人,包括屏幕前的我,都倒吸一口凉气。
车子的外部,真的是惨不忍睹。
用“稀巴烂”来形容,都感觉有点词语匮乏。
但是,但是。
当救援人员,尝试着去拉开驾驶室车门的时候。
奇迹,或者说,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
车门,在经历了如此野蛮的冲撞和碾压之后。
居然,还能相对顺利地打开!
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还在后面。
镜头,慢慢地移向了车内。
跟外面那“惨绝人寰”的景象相比。
车内,简直可以说是“井然有序”!
A柱,B柱,那些支撑车身结构的关键部位,肉眼可见的坚挺。
没有发生那种毁灭性的断裂或者塌陷。
驾驶舱的整体结构,保持得相当完整。
甚至,连中控屏幕,都还亮着!
里面的“小爱同学”,居然还能正常唤醒,正常对话!
我的天。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安全冗余设计?
03
车主“心声”曝光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
视频,照片,各种角度的细节。
讨论,感叹,各种情绪的交织。
而那位车主,在经历了这糟心的一幕后。
心情,恐怕也是五味杂陈。
爱车被毁,心疼是肯定的。
但更多的,恐怕是后怕,和庆幸。
后怕的是,如果当时人在车里,会怎么样?
庆幸的是,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他看到了自己座驾的“铮铮铁骨”。
很快,车主就站出来发声了。
他的话,很简单,但分量很重。
他说:“我以后还是会选择购买小米汽车。”
掷地有声。
没有抱怨,没有迁怒。
只有,一份历经考验后的,信任。
这份信任,比任何华丽的广告词,都更有说服力。
是啊。
身外之物,损失了可以再赚。
但生命安全,是无价的。
一辆车,能在如此重压之下,依然竭力保全车内空间的完整。
这本身,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车主的那份淡定和欣慰,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我以后还会买小米。”
这不仅仅是一句承诺。
更像是一份劫后余生的笃定。
一份对国货精品的,由衷认可。
04
雷军,对不起!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另外一件事。
就是前段时间,发生在安徽高速上的那起小米SU7起火事件。
那件事,当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很多人,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甚至,有些不太友好的声音,开始各种揣测和攻击。
说实话,当时我也替雷军捏了一把汗。
毕竟,造车,安全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
容不得半点马虎。
那起事件,最终的官方调查结论,似乎并没有完全平息所有的疑虑。
总有一些“吃瓜群众”,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但是,但是。
这次江西上饶的事故,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
打在了那些曾经的质疑者脸上。
当然,我们不能用一次事故,去完全否定另一次事故的调查。
每起事故,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可是,当一辆车,被一辆大货车从身上碾过去。
A柱没断,B柱没折,车门能开,小爱同学还能唱歌。
这说明了什么?
这至少说明,在被动安全方面,这辆车的设计和用料,是下了真功夫的。
是经得起硬碰硬的考验的。
那么,安徽高速上那辆车的起火。
会不会,真的像某些最初的分析那样。
与驾驶员的操作,或者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有更大的关联呢?
比如,当时就有声音指出,那辆起火的小米SU7,是在追尾了其他车辆后,才发生的燃烧。
而且,似乎驾驶者在事故发生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
现在回过头去看。
再对比江西这辆被“压成相片”却依然“内心坚强”的小米SU7。
很多人心里,恐怕都会有一个新的判断。
甚至,我想,那些曾经因为安徽事件而对小米汽车恶语相向的人。
是不是,也欠雷军一声“对不起”?
当然,逝者已矣。
我们在这里,不是要消费逝者。
而是要客观地看待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在经历风雨后的真实表现。
那三条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的离去是巨大的悲剧。
但悲剧的根源,或许,真的不能简单粗暴地,归咎于车辆本身的设计缺陷。
至少,江西这起事故,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看到了小米汽车在极端情况下的,那份“硬气”。
05
国货当“自强”
小米SU7,从发布之初,就伴随着巨大的流量和争议。
喜欢的人,奉若神明。
质疑的人,不屑一顾。
这都很正常。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要想获得所有人的认可,都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汽车这样一个技术壁垒高、安全要求严苛的行业。
但是,光靠营销,光靠雷军的个人魅力,是撑不起一个汽车品牌的。
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靠品质说话。
靠用户的口碑说话。
这次江西的事故,对小米汽车而言,无疑是一次“意料之外”的免费广告。
而且,是效果最好的那种。
它用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了——
小米汽车,是认真造车的。
小米汽车,在安全方面,是有底线的,也是有追求的。
这,比开多少场发布会,都管用。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一次事故的良好表现,并不能代表全部。
汽车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电池安全,等等等等,方方面面。
但至少,这次,小米SU7在被动安全的关键指标上,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这对于提升消费者的信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整个国产汽车行业来说。
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曾几何时,“国产车”似乎总是和“廉价”、“低质”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但这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
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在崛起。
它们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在品质上不断提升,在设计上不断创新。
它们开始敢于和国际大牌同台竞技。
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超越。
这背后,是无数中国工程师的默默付出。
是整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整体跃升。
所以啊,真的要为这样的国货点赞。
第一,安全是底线,更是生命线。
任何车企,都必须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不惜成本,不惜代价。
这次小米SU7的表现,希望给所有车企提个醒——关键时刻,真材实料才能救命。
第二,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与其花费巨额的营销费用,去制造一时的轰动。
不如踏踏实实地把产品做好。
让用户发自内心地为你点赞,为你传播。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有其道理。
第三,理性看待每一次进步与不足。
没有哪个品牌,能一蹴而就,完美无缺。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是,要勇于面对,及时改进。
消费者,也应该多一份耐心和宽容,少一份盲目的吹捧或诋毁。
江西车主的“以后还会买”。
这句话,不只是对小米的肯定。
更是对所有用心造好车的国产品牌的,一种期许。
希望我们的国货,越来越强。
希望那些曾经的偏见,能早日烟消云散。
那一天,或许,就是“中国制造”真正扬眉吐气的时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