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絮其外,槁项其内”,以此来比拟当下小米SU7 Ultra那桩“穿孔版”引擎盖的龃龉,委实贴切。
平心而论,现今世道,置办些物件,谁还没遭遇过名不副实的糟心事?但此番小米汽车,一介冉冉升起的“弄潮儿”品牌,似有折戟沉沙之虞。掷金盈万,竟购入一具“徒有其表”的赝品,此情此景,教谁能心平气和?
缘起于此,若干购入小米SU7 Ultra的车主,豪掷四万余金,选配了一款所谓“穿孔版”的碳纤维引擎盖。彼时宣传攻势,可谓是琳琅满目,暗示此物内蕴玄机,具备空气动力学巧思,总而言之,寻常版本断不可同日而语。孰料?车主们到手细察,这玩意儿约莫就是一层贴了碳纤维的皮囊,毫无独到之处。更令其扼腕的是,寻常版本亦可耗费数千便可改造出相仿的外观。至此,车主们顿觉受蒙蔽,当初挥金如土所购得的“情绪溢价”顷刻间化为齑粉。
于是乎,维权之声渐起。车主代表与小米汽车高层斡旋数时,亦未能敲定任何章程。坊间传闻,小米方面撂下狠话,若应允退订,小米汽车恐将“倾颓”。此言一出,更如火上浇油,激起了车主们的愤懑之情。
依我看来,小米此举实难辞其咎。你既在宣传之际,将一介简陋的饰件吹嘘得天花乱坠,这难道不是虚与委蛇?况且,挟“倾颓”之威恫吓消费者,这又算哪门子的说辞?莫非消费者的权益,竟如此微不足道?
这不禁令我联想到此前某些楼盘的“精装修”乱象。开发商信誓旦旦地承诺精装修,结果交房之际,品质之劣教人无法安身。亦有商家玩弄促销伎俩,先声夺人地抬价,再惺惺作态地打折,实则并无几多惠及。凡此种种,皆是利用信息鸿沟,欺罔消费者的诳语。
为何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实乃商家对消费者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他们认为消费者愚昧无知,可以肆意欺瞒。他们认为消费者孤掌难鸣,维权代价高昂。他们认为纵使被投诉,亦无关痛痒。
然则,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速率何其迅猛。一桩细微末节,便可能顷刻间掀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小米此番的“引擎盖风波”,便直接波及了股价走势。这又昭示着什么?昭示着消费者并非草包,他们会以实际行动表明立场。
坦率而言,我颇能体恤那些维权车主的心境。他们并非锱铢必较,而是难以下咽这口恶气。他们所希冀的,不仅仅是退款,更是一纸声明,一声道歉,一份承诺。
那么,此事又该如何纾解呢?我以为,小米当拿出诚意,审慎对待消费者的诉求。承认舛误,积极沟通,提出妥帖的解决方案。若车主们执意退货,那就断然应允,切莫以“倾颓”之说搪塞。一个企业,若仰仗欺罔消费者来苟延残喘,那才是真正的倾颓。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加固对商家的监管,令其不敢轻举妄动,逾越法律的雷池。对于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的行径,务必严惩不贷。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庇护消费者的权益,方能令市场更趋于健康有序。
我们所期冀的,乃是一个更为公允、正直、透明的市场环境。在此,商家可以凭借精良的产品与周到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非仰仗虚张声势与欺骗手段。我们坚信,只要众人戮力同心,定能实现此一宏愿。
切记,水能覆舟,亦能载舟。消费者的信赖,方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失去信赖,再庞大的企业,亦终将走向衰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