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新能源车市场越来越热闹,但仔细看销量排行榜,前十名几乎被国产车包圆了。特斯拉虽然稳坐前五,可其他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连影子都难见。不过最近风向有点变了——起亚、本田、丰田这几家老牌合资车企突然发力,新车一个比一个猛。尤其是起亚EV4的曝光,直接把话题度拉满,再加上本田和丰田的高阶智驾技术入场,今年合资电车真要打个翻身仗?
---
起亚EV4:双造型“通吃”,价格可能杀疯了
说起韩系车,很多人还停留在“高颜值、性价比”的印象里。但这次起亚EV4玩得有点野——同一款车,直接推出三厢版、掀背版和GT版三种造型,摆明了要“老少通吃”。
三厢版走的是跨界路线,侧面线条敦实,D柱宽得像堵墙,乍一看有点“肌肉男”的感觉;掀背版则是小钢炮风格,溜背车顶配上扰流板,年轻人看了绝对挪不开眼。最夸张的是GT版,轮毂造型像科幻片里的飞行器,后视镜直接做成摄像头,这设计放在燃油车时代根本不敢想。
不过最让人心动的还是价格。海外版起售价22.8万人民币,但国产后铁定要降价。参考起亚EV5国产后的价格(17万起),EV4很可能直接杀到15万以内。这个价位,国产车有比亚迪元PLUS、埃安Y,合资车有大众ID.3,但EV4的造型和续航(533公里)明显更激进。有网友调侃:“以前买韩系车图便宜,现在买EV4居然能装X了。”
---
本田S7:华为智驾上身,能治“油改电”的病?
本田这两年在中国过得有点憋屈,电动车卖不动,还被吐槽“油改电”。但今年的S7终于换了路子——纯电平台、华为智驾双buff加持,本田这是要“弃暗投明”了?
先说硬件:9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堆料堆得比国产车还狠。更关键的是,本田这次搞了个“双智驾方案”:自家Honda SENSING 360+和华为ADS 2.0并行。简单来说,就是“两条腿走路”——保守派用本田原厂系统,激进派选华为高阶智驾。这招倒是聪明,毕竟华为的城区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已经在一线城市跑得风生水起,而本田自己的系统更适合“求稳”的消费者。
不过设计上还是有点迷。S7的外观被吐槽像“低配版兰博基尼Urus”,竖屏中控也被说成“汽配城风格”。但本田粉丝倒是淡定:“本田祖传买发动机送车,现在改成买智驾送车也行啊!”
---
丰田铂智3X:10万起售,激光雷达下放平民车
丰田以前搞电动车总端着架子,bZ4X定价高、续航虚,结果被市场教做人。这次学乖了,直接和国产供应链深度合作,搞出一台预售价10万起的铂智3X,还塞进去一堆黑科技。
最狠的是智驾配置:126线激光雷达、29个传感器、英伟达254 TOPS算力芯片,这套组合以往只出现在30万以上的车上。丰田这次直接把激光雷达下放到10万级车型,摆明了要卷死对手。有业内人士分析:“丰田这是拿中国市场的经验反哺全球——先用低价打市场,再靠规模摊薄成本。”
不过也有人担心:10万的车配激光雷达,会不会像“小学生背爱马仕”——硬件到位了,软件跟不上?丰田倒是信心满满,Momenta 5.0的端到端大模型已经在北京、上海跑通了城市NOA,实测变道成功率超过95%。如果真能做到“10万买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别说合资车,国产车都得抖三抖。
---
合资反攻,消费者捡漏?
今年合资电车集体发力,背后其实有两大原因:一是国产车逼得太紧,二是全球市场压力太大。
比如起亚EV4,海外卖22万,国产直接砍到15万,明摆着要抢中国市场的份额;本田拉上华为,也是看中了本土化技术更容易打动消费者;丰田更绝,干脆“师夷长技以制夷”,用国产供应链打价格战。
对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好事。以前买合资电车,要么贵,要么糙,现在却能花国产车的钱,买到全球标准的产品。比如起亚EV4全系标配中间气囊,车内用环保材料,这些细节以往只有进口车才讲究;本田S7的华为智驾,相当于“花东本的钱买问界的体验”;丰田铂智3X更是把激光雷达打成白菜价。
当然,合资车能不能翻身,还得看实际交付。国产车已经卷到“每月一款新车”,合资品牌如果还是磨磨蹭蹭搞“全球同步”,恐怕又会错失良机。但至少今年,电动车市场终于不再是国产独角戏——有竞争,才有更好的产品,不是吗?
(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