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

当冰冷的金属拒绝回应你的触碰,当科技感的光环褪去后只剩下焦虑,你是否也曾在寒冬里对着一辆静止的车门束手无策?

隐藏式门把手

这四个字,如今成了新能源车身上最具争议的设计符号。

它本该是未来的一部分。流线型车身、无声滑出的把手,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成真。可现实呢?北方的冬天一到,结冰、失灵、打不开门——车主只能徒手敲击,甚至用嘴哈气融化冰层。

真的有必要吗?

3500元。这是更换一个特斯拉Model S隐藏式门把手的成本。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四个门,1.4万元。一套总成的价格,抵得上一台入门级代步车的首付。

而传统门把手呢?结构简单,耐寒耐用,坏了维修不过几百块。

可为什么车企还在前赴后继地装上这种“脆弱的优雅”?

我们先回到1954年。

奔驰300SL首次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不是为了省电,也不是为了风阻。而是为了——仪式感。

那一刻,它象征着豪华与稀缺。拉开车门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表演。

时间跳转到2012年,特斯拉Model S登场。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这一次,隐藏式门把手被重新定义。它不再只是奢侈品的点缀,而是“智能化”的宣言。

车知道你来了。把手自动弹出。仿佛在说:欢迎回家。

于是,一场模仿开始了。

国产新势力们纷纷跟进。没有隐藏式门把手?好像就不够“新”。

就像小区里第一户换了智能锁的人家,邻居第二天就坐不住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风阻系数真的降低了吗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有测试数据显示,隐藏式门把手相比传统设计,风阻系数仅下降约0.005-0.01Cd

对续航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影响风阻的,其实是轮毂造型、后视镜设计、底盘平整度。

电子外后视镜能降0.02Cd以上,却少有人提及。

那为什么还要坚持?

因为视觉。

因为第一眼的感觉。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因为消费者进店看车时,不会拿着风洞数据表做决定。

他们会说:“这车好帅。”

“门把手会动哎。”

“感觉像 spaceship。”

这就是设计的心理战。

你看不见风阻,但你看得见把手缓缓伸出。

你感受不到0.01Cd的差异,但你能拍下那个“科技瞬间”发朋友圈。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可事故呢?

车祸后救援人员无法从外部打开车门……

电池断电,机械结构失效,把手缩回,车内人员被困。

这不是假设。已有真实案例发生。

车企说:有应急方案。

可紧急时刻,谁还记得要按哪个按钮?

谁能冷静地翻说明书?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更讽刺的是,有些车型连传统机械开门方式都取消了。

全靠电子信号驱动。

一旦系统宕机,门就成了密封舱。

于是,折中方案出现了。

半隐藏式门把手。

外观上做了收拢处理,但仍保留物理按压结构。

既降低了风噪,又避免了完全依赖电机。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比如比亚迪某些新款车型。

比如小鹏G6。

它们悄悄地回归了“可靠”。

可为什么不能让用户选?

喜欢科技感的,选隐藏式。

注重实用的,保留传统款。

成本差异并不巨大。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模块化生产早已成熟。

答案或许是:统一配置更利于营销叙事

“全系标配智能感应门把手”——听起来多高级。

如果说“部分车型可选”,故事就断了。

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感知价值”与“实际体验”的博弈。

车企卖的是第一印象。

用户用的是五年十年。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你在展厅心动的那一秒,决定了他们整个产品线的设计方向。

而你在零下二十度打不开门的那个清晨……没人看见。

所以,问题从来不是技术本身。

而是我们是否愿意为短暂的惊艳,牺牲长久的安心。

有没有可能,真正的高级,不是让门把手消失。

而是让它永远可靠?

哪怕丑一点。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哪怕老派一点。

毕竟,车是用来开的。

不是用来展览的。

可现实是——越来越多的车,正在变成移动的科技展品。

激光雷达、电动门、升降旋钮……每一个都在说:看我多聪明。

但当暴雨倾盆,当冰雪封路,当电量只剩10%,你会怀念那些“笨拙但结实”的年代。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笑谈这段历史。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就像现在看诺基亚时代的翻盖手机。

曾经以为的“进步”,不过是轮回中的一个小弯道。

但在此之前——

能不能给传统门把手一条生路?

别让它彻底消失在“智能化”的洪流里。

因为有一天,你可能会站在雪地里,对着一辆沉默的车,低声问:

车主吐槽的隐藏门把手,成本高还麻烦,车企为何仍热衷?-有驾

“你还记得怎么开门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