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哥们儿,大众速腾的订金都快交了,昨天给我打电话,还在为那1.5T的动力够不够用纠结。我听着都有点犯困,直接打断他:“先别交钱。”
电话里我跟他报了一串数字,2.0T高功发动机,400牛·米,爱信8AT,6.5秒破百。他那边明显愣了一下,问我这是哪款三十万的车出了新款。我告诉他,吉利星瑞,9.97万起。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有十秒,然后传来一句:“你再说一遍?”
就这个价。这事儿就挺没意思的,它让之前所有的比较和纠king都显得有点可笑。过去我们聊这个价位的家用车,聊的是均衡,是妥协,是“这个价位你还想怎样”。现在有人直接把B级车的心脏塞了进来,还配了四根排气管,这感觉就像你在打牌,循规蹈矩地想着怎么出牌,结果对手直接把桌子给掀了。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这事儿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吉利的CMA架构捣鼓了这么多年,沃尔沃的技术底子在那儿放着,搞出这么个性能过剩的东西,技术上是完全说得通的。圈里有懂行的人说,这套动力总成,涡轮在1000转就能介入,几乎没什么迟滞感,匹配上爱信那台口碑不错的8AT,动力响应和平顺性,根本不是这个价位常见的双离合能比的。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力问题了,这是一种战略上的碾压。
当然,光有傻力气还不行。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只看三大件。吉利这次聪明的地方在于,它知道新一代的消费者是被智能手机喂大的。所以,它直接把高通8155芯片塞进了中控,还换上了魅族的Flyme Auto车机。
8155芯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流畅,意味着你操作车机的时候,不会有那种老旧安卓平板的卡顿感。而Flyme Auto,则是把手机的交互逻辑搬到了车上,逻辑更清晰,用起来更顺手。车载语音助手甚至还融合了DeepSeek大模型,你跟它说话,它不再是个只会“好的”“收到”的机器,能理解更复杂的指令,甚至能跟你聊几句。这种体验上的升级,是那些传统合资品牌目前最头疼的地方。
过去,一台车的大脑是ECU,现在,这台车有了两个大脑。一个负责咆哮,一个负责思考。
而且这次升级还带了个GEEA3.0的电子电气架构,这名字听着拗口,但它带来的好处很实在——整车FOTA。也就是说,这台燃油车能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在线升级,不断修复bug,甚至获得新功能。这在以前,是新势力电车们最爱炫耀的资本。
这还没完。在智能驾驶这块,新的东方曜系列上了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3方案,硬件堆得挺狠,11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算力超过128TOPS,支持高速NOA,还能在120km/h的速度下紧急刹停。这些功能,你放在任何一个合资品牌的同价位车型上,都是想都不敢想的配置。
所以,你看懂了吗?吉利这不是在做一台车,它是在做一个“物种”。一个用燃油车的价格,给你电车的智能体验,再附送一个远超同级的性能心脏的缝合怪。
月牙青、莫高篮,这些新增的车身颜色,听起来挺有诗意。但配上那凶悍的前脸和四出排气,这台车的气质其实挺分裂的。它就像一个穿着国风外套的肌肉猛男,骨子里透着一股不好惹的劲。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选它还是选速腾了。而是,当一个新物种出现的时候,那些旧时代的霸主们,它们的护城河还剩下多少?是那个标,还是那点所谓的“德味”?当价格和配置的优势被拉到如此悬殊的地步,所谓的品牌信仰,还能值多少钱,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