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量产,A股供应链悄然成型,谁能在这场机器人革命中真正受益?
2025年9月初,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这份48页的文件将约六成篇幅留给了AI与机器人,宣告特斯拉故事的下一章将创造一个"人类才刚刚开始想象的世界"。
马斯克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特斯拉未来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只有约20%的价值来自汽车业务。
一、战略转型:从电动汽车到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发布的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标志着公司战略的重大转变。与前三次聚焦新能源不同,这份文件开篇即宣告:特斯拉故事的下一章,将创造一个人类才刚刚开始想象的世界,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实现。
马斯克对Optimus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他在回应粉丝关于特斯拉"宏图计划"第四版实现步骤的提问时,特别提到了FSD(完全自动驾驶)和Optimus的大规模应用,认为这两者是关键因素。
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已久。早在2021年,特斯拉就在AI Day上发布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并在2022年展示了其原型机。2023年,第二代Optimus机器人亮相,并计划于今年开始向其他公司交付。
二、技术进展与量产规划
从研发进展来看,Optimus 3被普遍视作特斯拉最新设计。特斯拉在Fremont工厂试制200台原型机,计划今年四季度向内部工厂和友好客户交付首批验证机。
马斯克为Optimus设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生产目标:
2025年:生产5000台Optimus
2026年:产量提高至5万台(同比增长10倍)
2029年:每年产量达100万台
在利雅得举行的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马斯克甚至更大胆预言,人形机器人总量最终将达数百亿台,远超全球人口。
特斯拉最新公布的Optimus 3原型机设计表明,机器人产品形态正趋于标准化。其采用模块化关节系统和一体化电池模组,在保持1.6米身高、75公斤体重的前提下,续航时间延长至2小时以上。
这种技术突破直接导致行业设计将向特斯拉路线靠拢,降低供应链试错成本。东方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Optimus 3的最大意义在于把实验室概念拉进真实工业场景。
三、A股核心供应商全景分析
随着Optimus量产在即,特斯拉机器人产业链相关公司全面浮出水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A股核心供应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 核心Tier1供应商(直接参与总成/关键模组)
三花智控(002050):提供旋转/线性关节执行器总成,自制行星滚柱丝杠,特斯拉机电系统核心供应商。公司与特斯拉Optimus团队联合开发仿生手指关节模组,并完成了100万次抓取耐久测试。
拓普集团(601689):研发电驱执行器与旋转执行器,整合电机+减速机构+控制器,特斯拉机器人关节模组主力。公司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提供了高品质的线性关节总成。
浙江荣泰(603119):供应绝缘材料与轻量化部件,保障电机安全运行,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公司是特斯拉的第一大客户,专注于为特斯拉提供机器人轻量化材料。
派斯林(600215):提供自动化系统集成方案,参与Optimus在汽车制造场景的抓取、搬运、焊接等环节。
2. 灵巧手相关供应商
兆威机电(003021):提供灵巧手微型齿轮箱+电机+丝杠,单关节驱动技术独特。灵巧手产品进入A股第一的企业。
鸣志电器(603728):供应空心杯电机,技术领先且获特斯拉认证。为灵巧手提供了高性能的动力解决方案。该公司是全球仅三家具备机器人手指精密驱动空心杯电机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海昌新材(300885):作为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的核心供应商,深度参与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灵巧手齿轮系统的联合开发。公司是全球仅有的3家掌握0.2模数齿轮量产技术的厂商之一,在超小模数行星减速齿轮箱领域技术全球领先。
3. 丝杠与传动系统供应商
五洲新春(603667):行星滚柱丝杠配套商,通过新剑传动间接供应特斯拉。已具备成熟的微型丝杠、滚柱丝杠等产品。
北特科技(603009):丝杠技术领先,特斯拉二级供应商。公司是特斯拉丝杠核心供应商,同时着手谐波减速器研发。
长盛轴承(300718):已具备成熟的微型丝杠、滚柱丝杠等产品。

4. 减速器供应商
绿的谐波(688017):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适配Optimus小臂与腕部关节。作为谐波减速器市占率A股第一的企业,市占率高达25%。
双环传动(002472):RV减速器技术突破,国内唯一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行星滚柱丝杠企业。在RV减速器市场中位居A股第二,市占率为15%。
上海机电(600835):在RV减速器领域占据A股第一的位置,市占率高达52%(合资)。
丰立智能(301368):减速器间接供货三花智控,有望切入特斯拉链。作为减速器供应商,其产品供货三花智控,有望间接供应特斯拉。
5.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供应商
柯力传感(603662):六维力传感器龙头,用于机器人灵巧手力控交互。
安培龙(301413):供应六维力矩传感器,特斯拉链新锐。有望供货特斯拉六维力矩传感器,其产品能够为机器人提供精确的力觉感知能力。
世运电路(603920):提供20层高密度电路板,应用于机器人主控系统。公司与特斯拉合作多年,是特斯拉车载PCB的核心供应商,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项目中,配合开发控制板、电源板。
华兴源创(688001):特斯拉链机器人设备第一股,设备直供特斯拉。公司为特斯拉提供关节总成(旋转/直线执行器)自动化测试设备,单条产线价值量达4000万元。
6. 材料与轻量化技术供应商
金力永磁(300748):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稀土永磁材料独家供应商,已小批量交付。
旭升集团(603305):提供关节镁合金壳体,复用汽车供应链经验。为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部件提供了坚固耐用的外壳保护。
爱柯迪(600933):以塑代钢的技术路线,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提供了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解决方案。
四、供应商含金量评估与特斯拉供应链战略
1. 供应商含金量评估标准
评估这些供应商的"含金量",需要考虑多个维度:
技术壁垒: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如三花智控的关节执行器总成技术、鸣志电器的空心杯电机技术、海昌新材的0.2模数齿轮量产技术。
认证门槛:是否已获得特斯拉正式认证或进入其供应链体系,如浙江荣泰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单机价值:在单台Optimus机器人中的价值占比,如核心执行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的价值量较高。据披露,单台人形机器人需配备12套微型齿轮箱,对应价值量达3600元。
不可替代性:产品是否具有独特性或难以被替代,如金力永磁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稀土永磁材料独家供应商。
产能准备:是否已经为大规模量产做好准备,如三花智控规划年产500万套执行器产能。海昌新材2025年第一季度微型齿轮箱月产能已达12万套,可满足12万台机器人需求。
2. 特斯拉的供应链战略:复用车规级供应链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生产将复用75%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这种协同效应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加速了量产进程。
特斯拉通过借鉴汽车行业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大规模生产机器人以替代人类劳动力是可行的。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由机器驱动的生产体系,从而实现生产力的指数级增长。
参照动力电池曲线,规模每翻10倍,成本有望下降30%-40%。2029年整机BOM成本或低于2万美元。特斯拉若能利用电动汽车的制造经验和供应链优势,或可突破成本壁垒。
五、核心供应商合作含金量分析
1. 高含金量合作伙伴(技术壁垒高、直接合作、订单明确)
拓普集团:作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拓普在IBS项目积累了机械、减速机构、电机、电控、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积淀,并横向拓展至机器人电驱执行器等业务。
公司与客户从直线执行器开始合作,鉴于在IBS方面的研发经验及积累,又启动了旋转执行器的研发,然后又开始研发灵巧手电机等产品,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项目进展迅速。
三花智控:特斯拉机电系统核心供应商,提供旋转/线性关节执行器总成,自制行星滚柱丝杠。作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全方面配合客户产品研发、试制、迭代并最终实现量产落地。
海昌新材:深度参与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灵巧手齿轮系统的联合开发,在产品研发方面与特斯拉有紧密合作。
公司是全球仅有的3家掌握0.2模数齿轮量产技术的厂商之一,在超小模数行星减速齿轮箱领域技术全球领先,产品精度达ISO 1328-1级。其研发的腱绳-齿轮复合传动系统,相比传统方案减重30%,效率提升20%。
2. 中等含金量合作伙伴(技术有壁垒但竞争较激烈或间接供应)
绿的谐波:作为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适配Optimus小臂与腕部关节。技术壁垒较高,但面临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
鸣志电器:供应空心杯电机,技术领先且获特斯拉认证。是关键技术节点,认证壁垒高,但竞争对手较多。
北特科技:丝杠技术领先,特斯拉二级供应商。是特斯拉丝杠核心供应商,但通过二级供应商身份间接供应,话语权相对较弱。
3. 潜在供应商(送样测试中或有望切入供应链)
江苏雷利:产品包括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精密齿轮箱等正在送样测试阶段。
贝斯特:丝杠产品已向特斯拉送样。
安培龙:供应六维力矩传感器,特斯拉链新锐。有望供货特斯拉六维力矩传感器,但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六、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
在人形机器人定型以后,行业将进入销量上升期,为了更好的打开市场,预计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也将逐渐下降,届时行业内的供应链将走向集中。
电机、减速器、力矩传感器、轻量化结构件等环节将出现Tier0.5超级供应商,绑定特斯拉即可锁定未来十年订单。
中国企业在减速器、控制器领域的市占率预计从2024年的38%增长至2026年65%。国产替代加速趋势明显,华为链与宇树科技合作商存在预期差。
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技术迭代速度、供应链稳定性及应用场景落地效率这三个核心维度,捕捉产业链中上游核心部件供应商与AI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投资机遇。
建议优先选择已获订单企业(如三花、拓普、浙江荣泰),关注技术壁垒高、单机价值量大的核心环节,如执行器、减速器、传感器等。
七、风险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前景广阔,但人形机器人仍面临多重挑战:
技术瓶颈:双足运动稳定性、复杂环境交互和实时决策能力尚未达到大规模商用水平。
成本与规模化矛盾:高性能传感器、执行器和AI芯片的造价目前仍居高不下。
伦理与社会接受度: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力可能引发就业结构震荡,而通用型机器人的数据隐私、安全控制和道德责任问题亦尚未形成共识。
特斯拉产能目标存在波动,优先选择已获订单企业(如三花、拓普、浙江荣泰)。
特斯拉在文件末尾描绘了一幅机器驱动生产的终局。Optimus先进入自家超级工厂做搬运、质检、简单装配。

随着可靠性提升,逐步外溢至物流、零售、养老护理等场景。届时,人类将第一次拥有一个24小时不罢工、不抱怨的劳动力池,全球生产力或迎来指数级跃升。
从Roadster到Model S、Model 3,再到Powerwall、FSD,特斯拉用16年完成车-储-AI的三级跳。如今,它把第四级跳板换成了两条腿的机器人。
随着Optimus机器人逐步走向量产,特斯拉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然而,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市场接受度都存在不确定性。
供应链的"含金量"不仅取决于当前订单,更在于企业能否在技术迭代中保持竞争力,在百舸争流的机器人赛道中最终胜出。对于那些已经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