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理想双雄崛起,中国高端纯电车消费趋势正悄然变革

话说最近新能源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感觉朋友圈要不是在晒娃,就是在晒车,这两年晒得多的,竟然还是电动车,尤其是那些大几十万的纯电车型,动不动一个车标拍出来,底下一排点赞,像极了发朋友圈的炫富新玩法。

小米理想双雄崛起,中国高端纯电车消费趋势正悄然变革-有驾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说电车是未来,但真到了50万以上那个价位,谁买谁不上心啊?

毕竟,掏着一套房的首付去换一台电车,可没几个人是随便拍脑袋的。

但偏偏,中国土壕们还真的给出了答案。

最近,机构火速兑现了2025年1-7月,起售价50万以上的纯电新能源车销量排行。

谁能想到,这个榜单居然让“刚出道”的互联网大佬小米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小米SU7 Ultra,52.99万起,最高62.99万,12618辆,直接横扫第一,搞得雷军都在发布会上忍不住 brag:“我们今年瞄准1万台,这不,一下提前完成了。”

要说互联网圈玩手机那是一套一套,结果人家一脚跨进汽车圈,照样不含糊。

至于第二名,理想MEGA,也不弱,9144辆,和小米贴身肉搏,“大聪明”李想那边都能笑疯了。

你说老蔚来是不是心里拔凉拔凉的,本来以为自家ET9稳了,78.80万起,销量2305辆,牌面拉满,可惜小米和理想都打了漂亮的“性价比”牌,剩下的高冷豪车通通被甩在后头。

原本,传统车企、国际豪车不都是一副“咱是高端,咱不跟你们性价比”的张狂劲儿吗?

可轮到Macan纯电动(售价59.80万-96.80万,853辆),宝马i7(94.90万起,620辆),Taycan(91.80万起,509辆),和特斯拉Model X(销量498),这些大牌反而在榜尾苦苦挣扎。

难道有钱人都变得“不讲咖位讲体验”了,车圈规矩都要改写?

看看榜单里排第三到第六的蔚来ET9、ELETRE、EMEYA,这些自带“新势力”光环的主儿们,销量加起来也就4000多台,和小米、理想一比,简直是“老干部局拼午饭”遇上“小学生打王者”,两拨人根本不是在一个频道。

别看小米上市才几个月,雷军这波“科技平权、智能体验、卷配置”的操作,真把惯会堆配置的蔚来吓一跳。

理想MEGA的表现更带劲,“奶爸神车、高端MPV”这一套组合拳,把本来就喜欢为家为娃花钱的大佬们全锁住了。

毕竟你买个五十多万的纯电MPV,咱别提空间大,连奶粉味都比别家的要甜。

有人说,买MPV就是给面子,买了MEGA,老婆更开心,孩子更乖,家庭关系直接buff叠满。

一句话,理想懂中国奶爸。

相比之下,豪华品牌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宝马i7、iX,开着依旧拉风,可人家国产新势力“烟酰胺”都抹脸了,你还用20年前的范儿糊弄消费者?

说起来,几十年前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早被网络新势力的梗改成了“有钱必卷小米,奶爸必买理想”。

路人的调侃,大抵揭开了当前市场的真相。

油车时代,不管你多豪横,家里要配一台BBA才敢说话,现在想排面,还得加点智能味儿,车机流畅不卡顿,语音助手内核稳,OTA更新快,科技感一到位,坐进车里就能喊出一大堆“走起”“充电”“开天窗”,一套操作猛如虎。

别说年轻人了,就是有点钱的85后、奶爸群体,也动了心思。

毕竟,小米搞手机时,一句“are you ok”传遍大街小巷,如今开车上路,从路人到司机都多了点对科技的好奇。

你家那台SU7 Ultra是真智能,还是会讲段子的科技玩具,不试一次谁知道?

其实看到榜单我也惊了,按道理说,高端纯电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或者蔚来这些“高大上”的新势力占据啊。

上一波豪车主冲着logo买单,这一波人,却愿意赌一把小米和理想的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会这样呢?

难道国内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厚实了,还是说大家对科技中国造信心爆棚?

答案可能很复杂,说句题外话,这年头大家都追求个性,想买的不只是面子,更是把科技、体验、服务压箱底。

你看看现在,朋友圈发小米SU7 Ultra的,基本都是“科技爱好者”、“理工男”、“雷军粉”,“一步到位”说的就是这种感觉,谁还稀罕传统BBA那一套了?

而理想MEGA那波客户,往往家庭结构清晰、养娃需求大,对“智能出行”、“全能空间”要求也高。

理想主打“多孩家庭”,说白了,就是精准收割理工男和奶爸的钱包。

社会结构变迁,造就了买车的新风向。

当然,也不能把传统豪华品牌都打成票友。

小米理想双雄崛起,中国高端纯电车消费趋势正悄然变革-有驾

宝马i7、Taycan、特斯拉Model X,本来就是极窄人群的专属玩具。

Taycan最便宜也得小百来万,沈阳大桥底下都很难见着一辆,谁敢跟身边人自夸“我就图开个帕拉梅拉电动版”?

关键是,这些品牌光靠老用户撑着,年轻的消费群体想买点“新活法”,正好被中国新势力捡了个漏。

有人开玩笑说,这波小米SU7 Ultra卖得好,其实是雷军个人IP加分。

“雷总做车,品质有保障”,加点调侃色彩,“手机会做的,汽车也能玩明白”。

这种网络段子,倒也挺能反映咱当下的消费氛围:谁靠谱,谁会玩,谁的车更智能,买主就往谁那里跑。

毕竟大部分五十万以上的车主,还是要图个“新鲜感+本土化+科技体验”,不然光靠血统,又何必选国产新势力?

说得远一点,这个50万以上的新能源榜单,其实藏着点行业小趋势。

第一,大众消费意识转型了,不买logo,买体验,买情怀,买家人笑得开心。

第二,新势力赢在效率和精准,推新快,软件更新快,服务能卷得让你感觉进了4S店比去医院还贴心。

第三,互联网公司跨界制造业,真不是闹着玩,小米撑起“大厂背书”,普通人更敢迈出试错的一步。

第四,消费市场越来越圈层化,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星”,反倒更爱新鲜事物,哪怕贵一点,只要“酷”“智能”“有趣”就愿意掏钱。

第五,豪华老品牌如果不主动拥抱智能化和本地化,未来可能会被边缘化,谁还看得懂几十万的内饰工艺和一个按键的车机逻辑?

小米理想双雄崛起,中国高端纯电车消费趋势正悄然变革-有驾

你发现没,这个榜单不光卷品牌,也卷人性。

用钱投票的,永远不是那些只看广告、存流行款的“观望党”,而是一群愿意相信国产新鲜事物,又愿意在配置、智能和服务上花功夫折腾的人。

他们其实是新科技浪潮下的“种子用户”。

是不是意味着中国高端纯电车市场,江湖格局大变天了?

别太快盖棺定论,但至少风向已经很清楚。

未来谁能把智能化、高端体验、本土服务这三个点融合到硬核里,谁就能笑傲一波波“升级打怪”的国产品牌和外资老炮。

其实吧,买50万以上的纯电车,不只是“钱多”这么简单,更是一场消费升级,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实验。

无论你是奶爸、极客、还是面子党,都用自己的选择给汽车行业下了新的定义:智能、进阶、好玩,又得稳稳当当“投自己所好”。

此刻还在观望的朋友,你觉得,下一台吸引你的“高端电车”,到底是哪个家伙能瓜分你的钱包?

你怎么看,现在的高端纯电榜单,有没有你的菜?

你会愿意为新势力买单,还是坚守传统豪车情怀?聊聊你的看法,咱评论区见。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