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创伤式定价”:荣威用一台8万块的B级车,疗愈一个中

上汽荣威最近干了件大事儿。

把一台正儿八经的B级插混轿车,荣威D7 DMH,价格直接干到了8.98万。

这事儿吧,你都不能叫背刺,也不能叫降维打击,这叫直接掀桌子,属于是对着所有同行,发起了一场惨无人道的自爆式闪电战。

“原生家庭创伤式定价”:荣威用一台8万块的B级车,疗愈一个中-有驾

如果说之前比亚迪秦Plus是把蛋糕上最甜的那块奶油给挖走了,那荣威D7这一手,就是直接端着一盆洗脚水,从所有人的头顶浇了下去,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这一刻,什么品牌调性,什么用户画像,什么市场卡位,都成了狗屁。

唯一的真理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讲真,这是一种【原生家庭创伤式定价】。

你看看那篇讲原生家庭的文章,是不是一下就悟了?

一个家庭,爸爸挣钱少没话语权,妈妈情绪不稳定天天鸡飞狗跳,孩子在夹缝里求生,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讨好,心里全是胆怯,没有底气。

这不就是今天很多传统车企的现状吗?

合资的“洋爸爸”靠不住了,自己家的“亲妈”也就是集团,天天盯着KPI骂你,隔壁家的孩子,比如比亚迪,天天考第一,吃香喝辣,父母还天天拿你跟他比,“你看人家小迪,多争气!”

你在这种环境下,你能怎么办?

你不大声说话,没人听得见。你不搞点极端操作,市场根本不知道你还活着。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荣威这次,不装了,摊牌了。

什么B级车的尊严,什么技术路线的优越性,都先放一边。

核心就一句话:只要我价格够低,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只要我死得够快,你们谁也别想在我坟头蹦迪。

过去我们买车,逻辑很复杂。

要看品牌,奔驰宝马奥迪,那是身份的象征,是“玄学”,是信仰。你跟买奔驰的人聊性价比,他觉得你在侮辱他,毕竟奔驰最值钱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

要看技术,什么800V高压平台,什么激光雷达,什么智能座舱,名词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仿佛买了这车,你就能直接接入矩阵,原地飞升。

但现在,尤其是这两年,所有被生活盘了八百遍的“包浆”中年人,心态都变了。

就像那个从小缺爱的孩子,他长大后最渴望的是什么?

不是什么宏大叙事,不是什么星辰大海。

是他妈的一个稳定、可靠、能让他喘口气的“家”。

车,就是这个移动的家。

我作为一个背着房贷车贷,天天被老板PUA的中年人,我看荣威D7这价格的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委屈”。

凭什么我辛辛苦苦上班,就为了一个破铁壳子,要背上那么多年的贷款?

凭什么A级车的空间,要逼得我每次带家人出门都得玩俄罗斯方块?

凭什么那些车企把一些华而不实的垃圾配置,包装成“智能科技”,然后多卖我好几万?

去他妈的品牌溢价!老子就要便宜大碗!

荣威D7的出现,就像那个压抑了很久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对着家里所有人大吼一声:“我受够了!”

这一声吼,太重要了。

它把所有虚伪的温情面纱都撕了下来。

所以你看,荣威D7在干嘛?

它在用一个A级车的价格,给你一个B级车的空间、一个超级长的续航、一套该有的配置。

这就像一个压缩毛巾。

价格上看着就是个A级小方块,但你一扔进生活的苦水里,它“嘭”一下,舒展开来,变成了一个能让你全家都舒服躺平的大浴巾。

这种感觉,对于那些在生活的夹缝中被挤压变形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疗愈。

“幸福的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疗愈”。

一台价格合适、空间巨大的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疗愈我们这些“不幸的童年”。

“原生家庭创伤式定价”:荣威用一台8万块的B级车,疗愈一个中-有驾

它在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你:我知道你很累,我知道你预算有限,但你依然值得拥有一个更宽敞、更体面、更省钱的出行生活。

这比任何花里胡哨的营销都管用。

同行看了也得傻。比亚迪估计在办公室里挠头:坏了菜了,怎么还有比我还狠的?我们是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荣威这是直接把刀插自己大腿上了,一边飙血一边问你: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行为艺术。

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修改黑暗森林法则,因为他们发现宇宙中存在一种比降维打击更可怕的武器,叫“自爆”。

当然,这种自爆式打法,也是一把双刃剑。

就像那个原生家庭里最懂事的孩子,他通过压抑自己、讨好别人获得了暂时的安宁,但内心的创伤和不安全感,会伴随一生。

“原生家庭创伤式定价”:荣威用一台8万块的B级车,疗愈一个中-有驾

荣威用价格换来了市场的关注,但接下来的品控、服务、渠道,能不能跟上?

如果跟不上,这种“低价”,很快就会变成“廉价”的代名词。

这就好比你给一个快饿死的人画了个大饼,他冲过来了,你发现自己厨房里根本没面粉。

那不是救赎,那是更大的绝望。

说真的,我最近看我儿子玩积木,都觉得比这些车企的战略有章法。至少他知道地基要打牢。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上汽荣威像极了《道诡异仙》里的李火旺,他分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他只知道,再不发疯,他就要死了。

这种疯狂,既是它的解药,也可能是它的毒药。

但对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来说,管他呢?

神仙打架,凡人吃瓜。

最好的策略,就是搬个小板凳,看他们互相扔核弹,我们就在旁边捡那些掉下来的“神器碎片”。

当一个B级插混车卖到8万块的时候,你还去研究那些虚头巴脑的自动驾驶吗?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你还去纠结那个车机芯片是8155还是8295吗?

绝大多数人的核心需求,就是导航不卡,放歌方便。

荣威这一刀,砍掉的不仅是价格的泡沫,更是消费者心中那些被营销话术构建起来的“伪需求”。

它在逼着所有人回归常识。

所以,最终谁会赢?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当车企们开始集体发疯,开始比着赛地“自残”,最终受益的,一定是我们这些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普通人。

谁更疯,谁更狠,谁把价格打得更低,谁就是我们这个阶段的神。

至于疗愈?

或许,能用更少的钱,买到一个更大的、能带着家人去任何地方的移动小窝,本身就是对我们这些凡人最好的疗愈。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能省钱,就是最大的温柔。

就是这么朴素。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