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德国科隆工厂罢工:电动汽车转型阵痛下的劳资对峙

福特德国科隆工厂罢工:电动汽车转型阵痛下的劳资对峙

福特德国科隆工厂罢工:电动汽车转型阵痛下的劳资对峙-有驾

德国科隆百年汽车工厂传出震颤声,不过这次不是流水线的轰鸣。2025年5月14日凌晨,福特科隆工厂的铁门被贴上了罢工通告,这是建厂近百年来首次由工会发起的全面罢工。工厂停车场里,工人们举着“电动化不能吃工人血肉”的标语牌,身后停着的却是自家生产的电动Explorer SUV,挡风玻璃上积了层薄灰。

罢工背后的电动困局

流水线上堆满未装配的电池组,这些本该装进Explorer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如今成了劳资博弈的砝码。工会成员汉斯搓着沾满机油的手指说:“我们亲手造的车,自己都买不起。”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滚动着销售数据:福特Explorer电动车第一季度在欧洲仅卖出8461辆,不到大众ID.4销量的三分之一。

市场不买账的代价直接转嫁到工人肩上。科隆工厂员工总数从2018年的2万人锐减至1.15万,这次裁员还要再砍掉2900个岗位。工会亮出底牌——93.5%的工人投票支持罢工,要求公司重新制定转型方案。德国金属工人工会的谈判代表把计算器按得噼啪响:“福特去年在德国亏损90亿欧元,却要工人承担电动化失败的代价?”

转型路上的三明治挤压

科隆工厂的电动生产线像个尴尬的三明治:上层是大众汽车的MEB平台技术,底层是福特自家的燃油车遗产,中间夹着进退两难的工人。生产线主管克劳斯指着停摆的机器人说:“这些机械臂能精准焊接电池组,却算不清劳资账本。”原本计划每周生产1200辆电动车的产线,去年11月被迫改成“做一周歇一周”的节奏。

福特把筹码押在电动商用车上,Transit系列厢式车的利润确实比乘用车高出15%。但流水线工人玛丽亚苦笑道:“难道要我们戴着安全帽去装配触摸屏?”更让德国人焦虑的是,福特总部3月突然切断了对德国子公司的亏损兜底协议,这个持续18年的保护伞说收就收。

劳资拉锯中的电动未来

谈判桌上摆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方案。工会要求将遣散费提高至月薪的2.5倍,并承诺转岗培训计划。管理层则坚持电动车降价促销,指着电脑上的数据说:“每卖一辆Explorer都在亏钱,特斯拉Model Y比我们便宜3000欧元。”

行业观察家注意到个危险信号:福特在德国市场的份额三年间从5%跌到3.5%,电动车型滞销的同时,燃油车产品线却比其他品牌单薄得多。就像汽车分析师彼得说的:“别人是燃油车养电动车,福特却想用电动车断奶,结果饿着了。”

流水线旁的咖啡机还在运作,罢工工人轮流接咖啡时总要瞥两眼墙上的生产计划表。那个原本写着“2025年产能提升30%”的电子屏,现在显示的是罢工倒计时。当电动化浪潮撞上百年工厂的护厂传统,这场对峙可能改写欧洲汽车业的游戏规则。隔壁大众工厂的送货司机摇下车窗喊话:“坚持住,我们下个月也要谈新合同了。”这话随着柴油尾气飘散在科隆的晨雾里,分不清是声援还是警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