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利润远低于丰田,钢企利润不如日本制铁,中企为何不赚钱?

继被爆出数十家中国车企的利润之和不及日本丰田一家之后,中国4家最赚钱钢企利润之和低于日本制铁一家的消息也被证实。在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等重点产业占据全球市场大量份额的同时,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赚钱”“为什么难赚钱”成为必须认真作答的问题。

上半年出口300万辆车,但车企利润仍偏低。

汽车产业,既看流量也看销量,更看利润,流量靠营销,销量是根本,利润是核心。发展迅速的中国车企的尴尬在于,流量十足,销量走高,利润跌至谷底。

车企利润远低于丰田,钢企利润不如日本制铁,中企为何不赚钱?-有驾
车企利润远低于丰田,钢企利润不如日本制铁,中企为何不赚钱?-有驾

2024年所有中国车企利润远低于日本丰田1家车企的利润,2025年,中国车企的利润困局依旧。中国车企仍在苦苦寻找技术、品牌、全球化、销量利润的最佳平衡点。

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成绩已出,中国汽车出口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业绩喜人,但利润方面,中国车企并不乐观。既有比亚迪、上汽、赛力斯们的利润稳增,也有广汽、北汽等的利润暴跌。且下半年的激烈竞争才刚刚开始,每一家中国车企都不敢说自己稳了。

当然,中国车企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与营收规模之前,研发投入和折旧摊销必然居高不下,直接拖累了净利润,单车利润率方面,中国车企进步明显,而且从中国市场到海外市场(中国车企无法进入的区域市场除外),中国车企给丰田等海外品牌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也让其价格和利润双双下跌。

中国钢企输出产品和技术,为何没有赚到钱。

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钢铁产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产能、产量是碾压级的存在,但利润方面再度滑落。

利润反被碾压,正是刚刚完成对美国钢铁收购的日本制铁豪言要在十年内超越中国钢企重回“全球第一”的重要原因。2024年,日本制铁净利润为35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69亿元。而2024年的中国上市钢企,净利润最高的5家,哪怕是前4家利润之和也确实低于日本制铁。产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宝钢利润被日本制铁轻松翻倍超过,中国钢企甚至需要以数家围攻之势才能在利润方面赢过日本制铁1家企业。

车企利润远低于丰田,钢企利润不如日本制铁,中企为何不赚钱?-有驾
车企利润远低于丰田,钢企利润不如日本制铁,中企为何不赚钱?-有驾

中国钢企的利润滑落表现在近5年内,2021年宝钢以236.32亿元净利润荣登全球最赚钱钢企,如今已跌去近200亿元,却依然是中国钢企利润第一,可见中国钢铁产业整体的利润跌落幅度有多大。而日本制铁在2018年才从亏损状态走出,利润增长迅速,还有余力收购美国钢铁。

人们津津乐道于中国钢铁的庞大产能,全球粗钢产量前十钢企里,宝钢、鞍钢、河钢、沙钢、建龙、首钢6家钢企组成的中国军团数量众多、位次显赫,然而微薄的利润正在一点点损害中国钢企的竞争根本,抹去中国钢企的竞争优势。中国钢企可以在全球各个市场攻城略地,甚至可以为印度修建全球最大最先进高炉,然而却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利润。

车企利润远低于丰田,钢企利润不如日本制铁,中企为何不赚钱?-有驾

好消息是,足够的话语权让中国钢企有望扭转利润偏低的不利局面,今年1-5月,我国钢铁产业累计利润达316.9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291.9亿元,按此趋势,下半年有望创下新高。

产能过剩不是问题,无序竞争才是绞死企业的绳索。

从汽车到钢铁,以及光伏等产业领域,中国企业总是看起来存在感十足,然而就是盈利困难。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产能过剩与中国企业的习惯性内卷所导致。

产能过剩见仁见智,且与地缘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利润较高的北美市场,中国汽车产品无法进入,利润较低甚至无法带走的印度市场,中国企业蜂拥进入,甘愿赠送产业链和技术。可见,习惯性内卷,即无序竞争才是中国企业给自己套上的绞索,在国内市场靠内卷出位,出海后依然靠内卷抢占市场,并且,大多数时候,中国企业卷的不是技术而是价格。

高端化不足是中国企业“卷”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原因,仍以钢铁产业为例,日本制铁的高端产品众多,高端钢材产品稳定供应众多先进制造企业,因而利润丰厚。而中国钢企虽然技术进步迅速,高端产品也在逐步打开市场,但因地缘、技术壁垒等因素,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当日韩、欧美企业逐渐实现“有利润才生产销售”的时候,中国企业还在为原本尚可观的利润自相杀价至离亏损只有一线之隔。

“低价制胜”曾经是中国企业的大杀器,但在越来越多的高端产业领域,低价制胜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中国企业却习惯性把自己割得血肉模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