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领克900这车,还没揭盖,就挠得人心痒痒。配置单子一铺开,嘿,敢情是瞄着百万级座驾去的。可疑问也冒出来了,它真能如宣发那般,封神成“性价比之巅”?抑或,又是一场包装精美的“圈钱”游戏?
兴许你会嘀咕,现在的车厂都这么卷生卷死啦?张口闭口就是“重塑”这个,“颠覆”那个。可细琢磨,这种“小弟逆袭”的桥段,其实见怪不怪了。就像那些互联网新贵,总想着把老牌企业掀翻在地一样。
领克900的配置,的确够唬人。什么超长身段、对开式尾门、三排座椅伺候周到…… 感觉把家底都掏空了。但话说回来,硬件再硬,也得看身价啊。若是定价离谱到天际,那一切都成了空中楼阁。
眼下,大伙儿都在押宝价格,有人猜摸到五六十万,也有人觉得会更亲民。但依我看,价格这玩意儿,不是厂家一厢情愿,而是市场角力的结果。它得掂量竞争对手的牌面,还得摸清消费者的腰包。
与大众的既定印象相悖,很多时候,消费者买车不单单是瞅配置,还得看牌子、口碑,甚至是要撑面儿。领克作为一个后起之秀,想撼动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地位,个中滋味可想而知。
不如换个思路,为啥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卯足了劲儿往高端线拱?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厮杀太惨烈,入门级市场油水太少;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抬升品牌格调,招徕更多买家。
可关键是,高端局也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它需要技术底蕴、品牌积淀,外加过硬的营销手腕。领克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蹚。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性价比”奉为圭臬时,是不是忽略了其他考量?诸如,设计、驾驭感、靠谱程度等等。这些东西,不是简单堆料就能达成的。
我记得早先看过一档汽车评测,说某款自主品牌的车配置拉满,但开起来感觉松松垮垮,底盘调校也很掉链子。这就说明,汽车不是简单的零件拼凑,而是一项精密的系统工程。
说真的,领克900的横空出世,也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进阶。我们不再甘于生产平价车,而是开始向高端市场发起挑战。这是一种跃迁,也是一种考验。
但归根结底,汽车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它理应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而不是沦为一种炫耀的筹码。所以,无论领克900的身价几何,配置有多炫目,最终还是要看它是否能真正俘获人心。
4月28号箭在弦上,价格一露真容,一切就都尘埃落定了。是真香预警,还是“呵呵”一笑,就看这临门一脚了。寄望领克900能给中国汽车市场注入一些新活力,而不是仅仅成为一则茶余饭后的谈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