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是坚守“充电汽车”佳,还是选择“换电汽车”优?
2025年09月05日 12:38:01。时间在走。电车也在跑。
你有没有算过。从家到公司。从城市到高速。电车补能的那几十分钟。一年下来。到底浪费了多少?
充电半小时。换电三分钟。听起来像神话。但蔚来车主笑了。
他们真的。三分钟。满电出发。
而你呢?还在充电桩前刷着手机。等待电量从20%爬到80%。
焦虑吗?当然。
14427。这个数字。是今天全国新增的充电桩数量?还是换电站的累计总数?
没人说得清。数据在变。格局也在变。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补能之战。已经进入深水区。
不是简单的快与慢。而是背后整套生态的博弈。
电池。成本。寿命。安全。效率。全都缠在一起。
先说充电。主流。便宜。覆盖广。
你家小区有桩吗?有的话。恭喜。晚上插上。早上满电。完美。
没有呢?那就得靠公共桩。
800V高压平台。480kW超充桩。理想很丰满。
华为的全液冷超充。号称15分钟充至90%。听起来像加油。
可现实呢?排队。占位。故障。电压不稳。
你满怀希望开过去。结果等了四十分钟。才轮到你充。
那一刻。你会不会想。要是能换电……
换电。蔚来坚持了十年。孤独。但坚定。
他们的换电站。像一个个能量堡垒。
车开进去。机器臂启动。
底盘解锁。旧电池卸下。新电池装上。
全程三分钟。比加油还快。
关键是。电池不是你的。是租的。
电池衰减?不怕。
换电站里的电池。都是健康状态良好的。
你开十年。换十年。电池永远年轻。
这解决了电车最大的痛点——残值焦虑。
但换电。真的无敌吗?
不。它也有软肋。
第一。站少。虽然蔚来已建2500+座换电站。
但相比百万级的充电桩。还是太少。
第二。兼容性。只有蔚来能换。别的车?不行。
第三。成本。建一座换电站。动辄数百万。
电池储备。维护。电力扩容。全是钱。
所以。换电模式。像贵族。精致。但难普及。
而充电呢?像平民。遍地开花。但体验参差。
你有没有经历过。
深夜赶路。电量告急。
导航显示前方有桩。
开过去。发现——坏的。
或者。被油车占了。
那一刻。绝望吗?
我经历过。
那种无助。比续航焦虑更刺骨。
于是。问题来了。
最近两年。是坚持“充电汽车”好。还是入手“换电汽车”强?
答案。不是非黑即白。
而是——看场景。
如果你是城市通勤族。
家里有桩。公司有桩。
一周充一次。够用。
那充电。足够了。
省钱。省心。何必为偶尔的不便。多花几万买换电服务?
但如果你是长途常客。
经常跨城。跑高速。
或者。你讨厌等待。追求效率。
那换电。就是降维打击。
三分钟。一杯咖啡的时间。满电出发。
这种自由。无价。
更别说。B端市场。
网约车。出租车。租赁车。
时间就是钱。
每分钟停运。都是损失。
宁德时代看准了这一点。
他们联手神州租车。招银金租。
要在2025年。投放超10万辆换电车。
为什么是B端?
因为B端车。型号统一。运营集中。
容易标准化。
一旦跑通。换电的规模效应就来了。
成本下降。网络加密。
想象一下。
未来高速服务区。
一半是加油站。一半是换电站。
油车加油。电车换电。
效率几乎持平。
那时。谁还会说换电不实用?
但充电技术。也没闲着。
兆瓦级超充。固态电池。都在路上。
如果真能实现5分钟充80%。
那换电的优势。还剩多少?
李斌说超充伤电池。
可用户在乎的是便利。
只要电池寿命没明显缩短。
谁管它是充的还是换的?
所以。这场战争。本质是用户体验的战争。
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解决痛点。
充电的痛点是时间。
换电的痛点是覆盖。
谁能平衡好。谁就赢。
曾毓群说。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
我觉得。可能更早。
因为用户的选择。正在分化。
有人要便宜。有人要快。有人要省心。
没有一种方案。能通吃。
所以。我的建议是——
别盲目跟风。
先问自己。
你的用车场景是什么?
你最不能忍受的痛点是什么?
是等待?是续航?还是电池衰减?
如果你怕电池十年后报废。换一块十万起步。
那就选换电。把电池交给专业的人。
如果你追求极致性价比。
家里有桩。很少远行。
那充电。依然是王道。
未来。不会是充电 or 换电。
而是充电 and 换电。
就像手机。你既有充电宝。也有快充头。
根据场景。灵活切换。
当补能像呼吸一样自然。
电车时代。才算真正到来。
我们。正在接近那个时刻。
2025年09月05日 12:38:01。
时间在走。路在延伸。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驶向何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