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用户争夺战 华为ADS碾压 特斯拉FSD困局
华为ADS用户已突破50万。
特斯拉FSD却要6.4万元选装。
差距。从开始就已注定。
特斯拉FSD入华了。
但好像。又没完全入。
导航混乱。误入公交车道。违规变道。
这些词。频繁出现在早期用户测评中。
华为ADS呢?
用户里程破14亿公里。
避免了154万次潜在事故。
冰冷数字背后。是温热的安全感。
华为的底牌是ADS 4.0。
2025年4月发布。
它不是一个增量更新。
而是一次架构革命。
WEWA架构。
云端世界引擎+车端世界行为模型。
AI在云端自己制造极端路况。自己训练自己。
不再依赖百万辆实车采集。
这很可怕。
意味着进化速度是几何级的。
端到端时延降50%。
重刹率降30%。
通行效率提20%。
这些百分比。最终都转化为用户脚不踩刹车的从容。
硬件层面。
华为坚持激光雷达+视觉的融合感知。
192线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最小感知精度达3厘米。
能识别下水管、石头、倾倒的车辆。
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FSD。
在中国复杂路况下。
显得像近视眼。
特别是面对“中国式过马路”和“鬼探头”。
华为的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能识别140多种非常规障碍物。
安全感。是ADS用户最愿意掏钱的理由。
真正让用户用脚投票的。
是体验。
华为ADS实现了“全国都能开、全国都好开”。
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
从地库出来。就自动开。
到了目的地。自己停进去。
还能自动通过ETC、自动代客泊车。
特斯拉FSD呢?
其核心优势源于全球数据闭环。
但受制于中国数据监管政策。
境内数据必须本地化存储。
这直接切断了特斯拉的全球数据流。
马斯克曾表示。
只能利用网上找到的中国道路视频训练。
用“刷视频”来训练FSD。
这种本土化适配的难度和滞后性。可想而知。
价格是另一道鸿沟。
华为将高阶智驾下放到更多车型。
智界R7、问界M9、阿维塔等。
甚至提供按月订阅的可能性。
特斯拉FSD一次性买断6.4万元。
这门槛。将大量潜在用户拒之门外。
所以。
谁先达到千万用户?
答案似乎已不言自明。
华为ADS的背后。
是深度融合的本土化生态。
与12家车企联合签署安全倡议。
包括广汽、上汽、奥迪、东风、奇瑞等。
数据、技术、政策、成本。
华为已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
特斯拉FSD面临的。
是数据跨境之困、技术路线之争、商业模式之惑。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竞争。
华为在狂奔。
特斯拉在适应。
最终。
这一切都会体现在马路上。
看哪家的车。
能真正解放驾驶者的双手和时间。
华为ADS的千万用户。
或许就在两三年内。
而特斯拉。
需要先解开身上的枷锁。
这场竞赛。
才刚刚开始。
但方向已清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