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A+H上市,华为助力,海外市场挑战

赛力斯要上市“二次元”?不,是双维度,A+H,站在全球新能源车圈的聚光灯下,这家铁骨铮铮的国产豪华电动汽车企业又搅起一池春水,准备来一场全球化大戏。

这事儿要是搁在几年前,谁敢想?

新能源汽车,这词儿一度让人觉得离未来遥不可及,结果赛力斯横空一跃,不仅成了A股上市大户,眼下居然港交所也顺利“通关”,距离双资本平台的终极荣耀,就剩临门一脚。

这操作,怎么看都像要改变江湖格局的节奏。

但等等,赛力斯真能点燃全球市场?这里头玄机可不少。

先聊聊赛力斯这一路折腾的故事,别说,还真挺带劲。

这公司早些年还在搞弹簧、整摩托,后来不安分,与东风玩了把合资整车,2016年一拍脑门,决定啥都不干了,all in新能源汽车。

这波转型有多绝?行业里那会儿还在纠结要不要电动,赛力斯直接All IN,硬生生吃下时间窗口,没等别人反应,自己已经走在前头。

这魄力,说实话不是一般企业能有的,就跟被剧透了一样,提前知道答案一口气冲到终点。

但冲在前头不代表全剧通关,关键还是后续成长,这正是赛力斯的硬实力所在。

话说,赛力斯最精彩的转折点,非跟华为搞对象莫属。

2021年这桩大合作一敲定,AITO问界问世,智能豪华这滤镜一下子打满。

智能重塑豪华、说得好听,但真枪实战就是甩出问界M5、M7、M9还有M8,价格段20万到50万,主打就是高端矩阵。

划重点,问界系列直接把价格均线上拉到40万,单车均价超过大多数国产品牌,这叫“现象级”不是吹,是真做到了。

看看这成长曲线,简直就是坐火箭。

2025年上半年,不追数据都不行,赛力斯销量19.86万辆,光问界品牌就贡献了14.7万辆,M9单款上半年交付6.2万辆,M8也有3.5万辆。

2024年全年,M7就是一波王炸,交付量20万辆,M9也有15万辆,不仅销量第一,还拿下50万级豪华车的王座,这谁看了不说一句“国产之光”?

有些玩车的可能要皱眉了,说你这是不是光看数据吹牛,其实不然。

赛力斯去年到今年,产品线不是越做越宽,而是一步步由单一车型到平台化发展,变着花样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标准化、系列化这事算真落地了。

说到研发,就更有话聊。

赛力斯这个研发队伍,现在都接近七千人了(2025年6月底统计),对比去年人数又涨了将近三成,占公司总人数三分之一还多,妥妥是技术为王的姿态。

研发投入呢?同比暴涨154.9%,这是什么水平?过去四年里,钱是狼吞虎咽地砸到了技术里,19.49亿元、31.06亿元、44.38亿元再到70.53亿元,疯狂扩容,直接翻了3.6倍。

谁敢说中国品牌不重研发?赛力斯刷数据就是明证。

你说成本投入多,是不是亏钱?

其实人家2024年公司营收已到顶了——1451.76亿元,比之前涨了3倍多,净利润59.46亿元,毛利率奔着全球第四去了。

2025年上半年又来一波高质量发展,营收624.02亿元,股东净利润29.41亿元,依旧是涨势如虹。

这个盈利能力,谁看了不说一句“牛逼”?

不过,市面上围观的投资人肯定不满足只看销售和数据,上市才是血脉喷张的点。

你看,赛力斯当年就拿下A股,如今港交所再下一城,资本战略直接升格了。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可不是光靠卖车就能解决所有难题。

港股这一跳,不只是融资渠道宽了,还是国际化加速器,能吸引更多全球机构投资者进场,这也是普通A股难以承载的。

什么R&D研发,多元化渠道,海外扩张,充电网服务,拿到钱才能玩得转。

这次募资,七成直接冲到研发里,二成砸向全球业务,剩下一点点留给运营,几乎没留啥犹豫空间。

港股能缓解A股融资压力,知音遍布天下,何乐不为?

赛力斯打国际牌,招股书里掰开揉碎给你看。

2022到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保持在几十亿级别,虽说跟国内根基比还差距明显,但已经明确海外是下一个主阵地。

港股上市,最大好处不是能吹牛,而是能让更多外国眼光盯住赛力斯,顺便提升“中国高端智能电动车代表”的国际影响力,一举两得。

这两年,全球新能源市场都在催化中国品牌出海,谁能率先抢下制高点,谁就是真豪杰。

赛力斯计划拿二成IPO募集的钱投入海外销售和充电服务,这意思很明显:我不是闹着玩的,是真的敢卷。

坐镇港股,不仅能刷曝光,还能直接吸金,有点“出海即出圈”的意思。

但说到财务结构,就不能一笔带过,资产负债表挺刺激。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943.64亿元,负债高达824.58亿元,87%左右的资产负债率,这压力山大不言自明。

不过,港股上市不是送钱,而是在推动资本实力更上一层楼,降低负债率,优化经营性现金流,一箭三雕。

2025年6月刚引入50亿战略投资,也给了财务健康一点强心剂。

如今港股上市,赛力斯背包里的钱更充足了,能撑得住国际“军备竞赛”的疯狂烧钱阶段。

股权拼图也是一番精彩画风。

赛力斯目前持股比较分散,一大家子参与者,重庆小康控股有24.52%,东风汽车拿到20.04%,另外几个也是分散出资,再加上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也混进来一脚。

值得关注的是,赛力斯最近还花了115亿元把华为引望的10%股权收了回来,合作关系进一步捆绑。

赛力斯和华为这对CP,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业务粘性,更多是在核心战略一道走,互相成就。

行业清流就摆在眼前,中国新能源整车企港股上市遍地开花,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吉利、比亚迪、奇瑞,玩家越来越多,圈子的门槛越来越高。

赛力斯这步棋,就是在资本全球化大潮下抢占话语权,靠技术、靠品牌输出,再加上融资优势,不仅打国内,更要打海外。

汽车分析师王坤说得实在,市场不该只盯着账面,更要看资源到手以后能否转化为技术成果和品牌标杆。

短期来看,新融资金能改善公司负债表,为技术和市场的秘密武器添弹药,但长期核心看点是能不能在全球舞台上占到一席之地。

华为的“智选车”模式到底能不能支撑起竞争力,这也是全行业在观望的。

不过说到底,港股市场流动性目前有点闹心,国际投资人的筛选越来越苛刻。

赛力斯要想杀出血路,光靠资本不是万能招,海外市场增长要兑现,高端品牌溢价得稳得住,同时还要防止亏损扩大,把自我造血做扎实,这才是正道。

星辰大海是诱人的,但并非坦途,赛力斯能否乘风破浪,还得看后面怎么跑。

回头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军出海,蔚来、比亚迪、理想这些老牌劲旅早已布了一手好棋。

赛力斯A+H上市,华为助力,海外市场挑战-有驾

赛力斯要想在巨头环伺下抢出独特路径,可不是嘴上一句“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A+H双平台,资本和市场连着一起冲,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从本土市场冲到全球舞台,品牌、技术、资本三管齐下,赛力斯这次算是给圈子上了一课,“自信出海”,不是随口喊口号,是真刀真枪玩儿命。

但话说回来,未来新能源汽车竞争只会越来越卷,智能、电动、豪华车赛道谁也不敢自满。

赛力斯一路“升级打怪”,路上也不是都玫瑰花瓣,挑战潜伏四周。

技术创新要持续,还得平衡好成本和盈利,又要撑起海外阵地,没了传统车企那种天赋优势,每一步都得掂量再三。

说白了,资本只是一把钥匙,门打开还得自己往前蹬。

你会好奇,赛力斯能否成为中国新能源全球化的又一传奇?

现在来看,起点漂亮,技术和资本也不含糊,剩下关键还是要看海外市场的落地能力。

如果能在国外打出名堂,赚到真金白银,或许下一次全球新能源江湖重排座次,赛力斯就可能出现在C位。

但如果只是光打雷不下雨,再多的融资和品牌热度,也难敌市场冷眼。

毕竟,用户和投资人都不傻,真正靠谱的企业,得靠产品硬核才经得住考验。

说一千道一万,赛力斯“A+H”上市是个里程碑,但不是终点。

中国品牌出海,路上艰难困苦,赛力斯这轮能否点燃全球市场,搅动江湖大局,咱们还得坐等结果揭晓。

你怎么看赛力斯的全球化挑战?

留言区聊聊呗,别客气,观点来劲就行。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