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机车党、吃瓜群众,还有正打算“上车”凑个热闹的朋友们,知不知道最近一个消息在摩托圈可谓掀起了不小的水花——第398批工信部踏板新车名单刚新鲜出炉,十多款全新踏板列队待发,价格区间也从意想不到的亲民款到“有点想出意料”的高端货种种档次齐聚一堂。
话说,这年头踏板摩托车型市场那是越来越内卷,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可是真正能玩出花样和性价比的,究竟有几个?
最刺激的一点是,昔日大行其道的125、150“小尕豆子”已经不再一统江湖,这次亿点点猛料——300、350这种大排量一并亮相,甚至冒出了700cc双缸怪兽,一时间是小伙伴们都在摩拳擦掌,连老铁都忍不住打听:新车这价格,到底会不会“刀法精准”?
先别急着下判断。
光看车型,就很想给大家掰扯掰扯,里面可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地方。
要说话题性最强的,爵士捷这牌子算个代表。
说实话,你不翻工信部申报表,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在街头邂逅“JSJ300T-2”这样的小众玩意。
外表一瞅,好家伙,这不是XMAX换壳重生?外观还真是致敬到了细节,连轮胎规格、整备重量都是妥妥模仿。
虽然动力配置不错,292ml排量、20.2kw最大功率,极速居然冲到120km/h,也就是比标杆雅马哈XMAX稍稍多点料。
不过,回头想想,国产250排量价格线都已经卷破天了,真要是这个新家伙敢标到一万六以下,也许还是能圈一波原价党,要不然,高仿归高仿,粉丝缘恐怕只能靠情怀了。
紧接着,洪都320复古大踏板又“刷脸”上线。
这个洪都吧,名头老归老,前半生风生水起,现在混得有点落寞。
可是这回非但没退缩,反而憋出个另类大踏板,还走起了复古路线,动力也是309ml排量、21.5kw,极速到115km/h,估计能吊打一票平平无奇的小排量。
不过看尺寸,轴距1390mm、前后12寸轮胎,车身小小一个,和隔壁村整个大踏板队形背道而驰,难怪有人觉得“呆萌”。
貌似价格不会很亲民,根据市场走向,最终多半在2.4万以上。
买它?一看就是情怀和审美党专属。
再说点轻松的,光威,这个摩托新秀,名字让不少钓友心头一颤——这不是我的鱼竿品牌嘛!
仔细一查,不管啥原因,“GW150T-E”已经直接上路。
塑料感满满,动力平平无奇,8.6kw最大功率,和在售的威途150仿佛双生兄弟。
关键人家价格凶狠,毕竟曾开价6980元,这还要啥自行车,光论代步、买菜、接娃一把好手。
虽然上台面不够体面,胜在够便宜够扎实。
看出来,很多品牌也是埋头死磕性价比。
而另一边,上场的是五本,WB150T-8E,这名儿差点让人以为是五羊出新品,实际上俩字之差,天壤之别。
这次五本搭载老黄岩越雅发的149ml发动机,10kw功率,极速85km/h,低调务实。
结构嘛,轴距1325mm,前12后10寸轮胎,116kg轻巧身材,专为短途通勤、小城机动党量身定制。
不过就外观而言,真要较真审美,粉丝真心有限,价格一旦突破七千门槛,按经验老铁们的兴趣值会急转直下。
钱江这两弹,可谓老树抽新芽,“QJ250T-9B”疯玩平台,动力18.5kw或19kw全家桶任你挑,堆足了185kg体重,算是个敦实大块头。
不过话糙理不糙,骑过的用户都叫好,平顺耐造,配置无惊喜价格上到1.8万以内还能接受,要是配置更亮骚属性价比就飙升。
而“QJ150T-23N”则是鸿150的“换皮再战”,经典水冷四气门引擎12.2kw拉到114km/h,标准城市通勤爆改利器,13999元左右的售价走量无压力。
说穿了,钱江的路子就是“平台迭代+皮肤切换”,自己玩自己的车海,也让用户不愁没得选。
天鹰机车的雷虎LH150T-52D也是不得不提。
外观延续了自家高性价比路线,配置扎实,10.5kw发动机、105km/h极速,实际表现妥妥一线梯队。
尺寸数据也和自家兄弟如出一辙,价格依然紧跟1.2万上下的亲和线。
把持着“百姓用车、靠谱耐操”的口碑,天鹰的套路貌似简单粗暴,但很对胃口。
建设,JS150T-10D,又一老品牌见缝插针。
虽然动力仅8.3kw、极速没破百,属于同级别的“安稳派”,但胜在紧凑尺寸、较高做工品质,9000块左右的预计售价明显瞄准了都市通勤便宜又放心的刚需人群。
摩友们要的就是这个“踏实”。
至于豪爵,这波HJ125T-58D,没啥多说的,外观永远让人猜不透创意在哪里,像极了“豪爵出品必中规”那种风格。
7.0kw最大功率,95km/h也能逮到,经济省油耐造依旧是主旋律。
但估计价格不会太感人,除非哪天它配置全砍光,都快追上神车之路。
刚才只讲了手里资料最丰富的主力车型。
其实第398批名单里,还埋着不少没曝光的狠角色,比如台田、宗申等品牌的125、150级新品,还有几款等着后续各路大V去开箱测评。
不得不说,整个新车名单,国产踏板的内卷程度可以说达到了新高度。
价格卷到地心,配置、外观、亮点各有蹊跷。
有的拼动力、有的卷成本、有的追新意,但归根结底,市场的大风还得由买单的人说了算。
几点感受吧,第一,仿制潮再起,不少车型仍然执着于复刻、换皮,而不是独立创新。
其实懂车的都明白,技术和外形的模仿有其市场理由,但若只是外观皮囊繁殖,用户终归会审美疲劳。
第二,动力参数听着都很亮眼,真要落地,还得看调校、品控和日常用车体验。
数据好看不等于骑着就畅快,毕竟咱们骑得是车,不是PPT。
第三,价格门槛一降再降,但细节做工有些品牌还是拉不开差距。
极少数品牌会在配置和品质上下足功夫,大部分还是在“成本极限”的藤条上跳舞。
这波上市的新车阵列,有的专为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有的满足功能多样、品质控,也有一波是专供小众审美群体“自嗨”。
而最拉风的那台钱江700cc双缸怪兽,虽披着踏板外衣,实际因为档杆结构,官方更乐意叫它“弯梁”,也是个摩托圈的梗王。
说白了,这新一轮国产踏板的军备竞赛,除了让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实惠、更样化的座驾选择,其实也逼着厂商不得不在研发、品质、市场定位上耍点真本事。
踏板车从曾经的“买菜工具”、城市通勤专属,一下变身多元玩家的新宠,功能、排量、造型开始百花齐放。
只不过,市场再热闹,最后的王者一定是那个最懂用车需求、能持续提升体验,又不为了“省一分钱”牺牲品质的品牌。
许多看似不起眼的新车,能不能真正在用户的朋友圈刷屏,归根结底,不在于它名字叫啥、皮肤换了多少轮,更看重实打实回馈到骑行日常里。
各路厂商这一波暗流涌动,谁能杀出重围?

还是得大家伙儿用钱包用脚票,用骑行的数据说话。
你怎么看,398批这波新踏板,哪台最有你的feel?
留言区见,咱们唠唠哪家厂商最懂你的心!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