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何我的车油耗与官方标注的有所出入?这其中提及的“官方油耗”正是大家所熟知的“工信部油耗”。
那么,这个所谓的“工信部油耗”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
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工信部。工信部,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负责汽车产业管理的重要机构。自2010年1月1日起,为了方便公众了解车辆的油耗水平或节能效果,工信部开始在其网站上公示车辆的综合油耗,并要求车企在车辆出厂前在车身上粘贴实际油耗标识,包括城市、郊区及综合工况的油耗数据。
油耗测试方法众多,如台架测试和实际道路测试等。然而,这些方法本质上可归结为直接测试和间接测试。工信部则采用了间接测量法,即将轻型车辆(质量低于3.5吨)置于实验台上,通过模拟不同的驾驶情境,如怠速、加速、减速等,来测量碳排放量,并最终依据碳平衡法计算得出油耗。
碳平衡法油耗测试的核心原理在于物质守恒定律。汽油主要由C、H化合物构成,燃烧后会产生CO、CO2、HC、H2O等物质。这些燃烧产物中的C元素均源自汽油。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汽车尾气中的碳量,并与单位体积燃油中的碳量进行对比,便可推算出燃油消耗量。
据了解,工信部油耗测试过程大约需要1180秒,其中涵盖了四个市区工况小循环和一个郊区工况。市区工况占据了整个测试时长的约三分之二,最高时速为50公里,平均时速为19公里,怠速行驶时间较长;而郊区工况则占据了约三分之一,最高时速为120公里,平均时速超过60公里,等速行驶时间较长。综合油耗则是基于市区和市郊的总排放量,除以总里程计算得出。
(市郊工况油耗测试规范)
从测试方式来看,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为何大家普遍感觉实际油耗高于官方数据呢?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工信部综合油耗模拟了多种驾驶情境,但实际驾驶中的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因此油耗会有所差异。此外,每个人的驾驶习惯、日常行驶路线等因素也会对油耗产生影响。
尽管工信部油耗与实际油耗存在差异,但由于测试方法的一致性,它仍然是一个相对可靠的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车型之间的油耗水平。
车 | 图 | 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领衔打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