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价格已经大幅下滑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提供的动力电池拿货价已经降至0.4元/wh。按照这个价格计算,100度动力电池的电芯成本仅需4万元。而且,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今年内动力电池价格有望降至0.3元/wh,即使将电池组装成电池包,100度电池包的价格也将控制在4万元以内。
从202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一波降价潮,老车型将推出优惠,新车型定价更加亲民,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动力电池价格的降低,将对插混和增程式车型产生深远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会立即显现,但增程式车型的崛起和插混车型的分化是必然的。其中,单档插混车型仍有与增程式车型竞争的机会,而多档插混车型可能会面临困境。
增程式汽车是插电混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它配备了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辆,而是负责给电池充电。因此,发动机在这里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增程器,专门用于发电,其工作更为简单,可以在高效率的区间内发电。这也是为何增程式车型虽然多了一道能量转换工序,但在市区行驶时相比传统燃油车更为省油。
而国产车企重点发展的插混车型,全称为串并联PHEV插电混动车型。这种车型结合了串并联结构,允许发电机直接驱动车辆,同时也支持发动机和电动机并联驱动,当然也可以单独使用电机驱动车辆。这种设计提供了更多组合形式,结构更为复杂。
插混和增程式的争论一直持续,没有定论。有人主张增程式方案成本低、故障率少,而有人则看好插混方案的高上限。在长途行驶时,插混车型的发动机直驱功能使其能耗表现更出色,特别是在需要高动力的紧急情况下,并联驱动比直连性能更优(前提条件是电机功率相近)。
然而,增程式车型并非没有优势。其结构较为简单,从而带来较低的成本和故障率,同时为电池包预留更多空间。
随着动力电池价格的暴跌,插混车型和增程式车型之间的争夺已经逐渐明朗。未来,大电池包的增程式方案将成为主流,而多档插混方案则逐渐走向小众。
为何我如此确信?原因就在于,随着电池包价格的降低,各大车企势必会竞相提升电池容量。当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突破300甚至400公里后,内燃机的地位随之降低。此时,增程式方案以其结构简洁、成本较低以及能够容纳更大电池容量等优势,无疑更受车企和消费者的青睐。相较之下,多档插混方案因为需要额外的内燃机、变速箱及复杂传动结构,其增加的成本甚至不如增加几度电池来得划算。
此外,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未来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将更为出色,这也将进一步巩固增程式方案的地位,而多档插混方案或将逐渐被边缘化。
想象一下,当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400公里,无论是市区的日常通勤还是城际间的旅行,都可以完全依赖电力,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如过年回老家时,才需要使用燃油。因此,发动机的作用被大大减弱。而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这两种方案,前者是可充电的燃油车,后者则相当于携带燃油的电动车充电宝,谁更具优势一目了然。
一些人可能会问,既然电池价格已经降低,为什么还不选择购买纯电动汽车呢?实际上,纯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相比之下,增程式车型几乎不存在续航焦虑。春节期间遭遇暴雪也凸显了纯电车型的短板难以克服。相反,大电池的增程式车型不仅能消除续航焦虑,还能提升行驶品质和降低用车成本,是当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