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

比亚迪日本“特供车”亮相:从“被挑剔”到“被接受”,这个20年的故事得劲又扎实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你想过吗,一家中国车企如何杀进对外来品牌极度保守的日本市场,还能交出自己的答卷?这次东京车展上,比亚迪带着它的首款“日本定制”轻型电动车——RACCO,回答了这个问题。而20年前,它不过是在横滨扎了根,卖电池而已。

这20年,说成一部“逐步被挑剔市场接受”的戏,绝不夸张。你别看现在比亚迪在日本的新能源公交市占率能拿到70%,也敢在东京车展这个大竞技场上和丰田、本田比肩展示,这段路走得可不轻松。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东京车展:比亚迪的“日本式深耕行动”

在今年的东京车展上,比亚迪的展厅特别惹眼。展台设计以“ONE BYD”为主题,各类车型排成整齐矩阵,从奔着日本消费者来的轻型RACCO,到高端品牌仰望的超跑U9。这次比亚迪还花心思做了双展厅,一个放乘用车,另一个放商用车。这种架势,算是一次全面渗透市场的宣誓吧。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特别是RACCO这个车型,在日本轻型车(K-Car)领域是个亮眼闯入者。要知道K-Car这玩意对于中国消费者可能有点陌生,但对于日本人来说,它几乎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类车长不超3.4m、宽不超1.48m、高不超2.0m,小巧到能塞进任何狭窄车位,还能直接拿上高速开。市场份额?占了日本车市的40%。于是比亚迪开发了一款纯电的K-Car——这可不是随便拿国内车型改改就行的事儿,而是专门针对当地法限定制。

第一次了解RACCO的时候,我还发现它车身两侧都有滑动门,真是细节拉满。双侧门设计很讨好日式生活场景——别说便利店停车、菜市场购物,用它当家用车带孩子上下学,也显得够得劲。比亚迪甚至还在车前部和反光镜上装了摄像头,可能是全景影像或智能辅助驾驶的配置,这比很多传统K-Car的机械化设计更先进。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但这还不算最“搓衣板细腻”的事。现场他们连碰撞测试都放了视频。这种“掏心窝子证明安全性”的做法,也很好迎合了日本市场对安全性能的苛刻需求。刀片电池作为比亚迪的招牌技术,搭载在RACCO上,提供不同续航版本。预计明年就能看到它正式上市了。

不止门面,这些年比亚迪咋干成了“新能源公交王”?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讲真,日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并不算开放。数据统计,2024年本土品牌市占率超94%,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仅仅2.8%。在这样一个“爱本土,不爱纯电”的市场里,比亚迪还能稳扎稳打,做到市占率第一靠的

答案是“死磕公交市场”。2005年比亚迪刚进入日本卖电池,到了2015年才引入新能源商用车。光公交车就推出了三款型号——小型J6、中型J7、大型K8,累计卖出500辆。这些巴士现在几乎成了“北海道到冲绳常见的日子”。更别提时不时的新增型号,比如本次车展新亮相的小型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车。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这背后,你不得不服比亚迪的改造适应能力。为东京地区公交专门定制,匹配刀片电池,还根据法规设计车身尺寸,硬是逼上了第一位置。可以说,进军新能源公交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商用车需求更为稳定,门槛也是一步步磨下来,才熬出市占70%的成绩。

乘用车战场:慢下来、酝酿个好酒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反观乘用车市场,比亚迪这部分的步伐也相似,注重扎实,而不是急于爆发。2022年7月宣布正式进军日本市场后,比亚迪先推了四款车,包括海豚(日本名称DOLPHIN)、元PLUS(ATTO3)等主打纯电车型。销量并非特别惊艳,截至2025年9月,累计交付7123台,但注意,这些数字出于日本这样的市场环境,已属了不起的成绩。

你得知道,这片市场连充电设施都做得不够普及——充电焦虑在日本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比亚迪没坐等市场成熟,而是直接带插电式混动车型进去,同时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比如延长电池保修、OTA远程升级、官方认证的二手车流通机制。它把新能源车服务体系搭得稳健,从售前到售后,“一次解决掉你所有后顾之忧”。这招吧,说白了就像咱家乡人做生意,先熟悉人情,后赢熟客。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安静的布局,就是给自己时间讲故事

讲到底,比亚迪能在东京车展亮出多款车型,不是拼三五年就成功的结果,而是20年布局的积累。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从1999年卖充电电池,到2015年看准商用车的本地机会,再到2022年进军乘用车市场,比亚迪像在下一个很安静的棋——它不是要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示好,耐心布局。第一个门店2023年横滨才开,到现在,全国却布了66个销售网点,从北海道到九州,每个主要城市都能覆盖。这速度不算快,但稳。

今年东京车展比亚迪的展台上写着“ONE BYD”,我倒觉得,这不仅是说品牌理念,更是一种进入日本市场的方法论。一步步专注打磨,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电池到完整产品线,先拿下市场认可度,再尝试更大的目标。遇到政策不适、技术不满足就定向开发,讲得通,数据也好看。正因为想明白了“从不被理解到被街头的一家老小欢迎”这一切的逻辑,比亚迪今天才敢亮出这个LOGO。

东京车展的逆袭!比亚迪如何靠“日本特供车”攻破全球最挑剔市场?-有驾

谁都知道,日本市场难啃,对外品牌接受度有限,但比亚迪的轻型电动车、混动轿车、公交的一组组产品线,或许正在潜移默化里创造新的新能源故事。不是一场简单追逐,而是另一种思路的较量。最终怎么赢下长线?也许不是用高声调喊,而是像RACCO一样用力设计好几个双侧门,再用一轮碰撞视频踏实证明自己——再扎实点,再得劲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