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在城市的角落里,比如老小区的停车场或者修理厂的后院,看到一些外形方方正正、线条特别硬朗的老款轿车。
这些车看起来和现在流线型的汽车很不一样,带着一种浓浓的年代感。
其中,有一款车或许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它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进入过国内的第五代别克世纪。
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但提起它那有棱有角的样子,总会觉得有几分熟悉。
这款车在美国其实是一款非常普遍的家庭用车,但在当年的中国,却被不少人看作是高级轿车的代表。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观念差异,以及汽车工业发展的一段有趣历史。
要说清楚这款车,我们得先把目光投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美国。
当时,由于全球性的石油危机,汽油价格大幅上涨,这让一向偏爱大尺寸、大排量汽车的美国汽车制造商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通用汽车作为当时的行业巨头,必须做出改变。
于是,他们开始研发一种全新的、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汽车平台,也就是后来著名的“A平台”。
这个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布局。
这种设计和过去美国车常见的前置后驱相比,可以省去长长的传动轴,从而让车内空间,特别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变得更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1982年,基于这个全新平台打造的第五代别克世纪正式上市。
从外观上看,它完全是那个时代的设计风格,车身就像一个方盒子,到处都是笔直的线条,没什么复杂的曲线。
这种设计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呆板,但在当时却是主流审美。
它的车身尺寸大约在4.8米长,这个尺寸在美国本土只能算是中型或紧凑型轿车,并不算大。
通用汽车为了分摊研发成本,还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了多款姊妹车型,比如雪佛兰的名流、奥兹莫比尔的弯刀等等,它们的核心结构都一样,只是在车头、车尾和一些装饰细节上有所区别。
从1982年一直生产到1996年,第五代别克世纪的总产量接近225万辆,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在美国就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大众化产品,就像我们后来在国内看到的桑塔纳和捷达一样,是普通家庭的代步工具。
然而,当这样一款在美国的“平民车”进入到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市场时,它的身份和地位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在那个年代,国内的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马路上的汽车数量非常稀少,私家车更是凤毛麟角。
大部分单位和家庭接触到的车型,主要是国产的解放、东风卡车,或者像上海、红旗这样的轿车,以及后来合资生产的桑塔纳、夏利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辆原装进口的外国轿车,都会显得与众不同。
第五代别克世纪就是在这个时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
首先,虽然它在美国不算大车,但4.8米的车长和接近1.8米的车宽,跟当时国内常见的轿车比起来,还是要大上一圈的,视觉上就显得很有气派。
其次,它在设计细节和内部配置上,体现了当时美国车对于“舒适”和“豪华”的理解。
比如,车身上使用了大量的镀铬装饰条,从车窗边框、门把手到保险杠,亮闪闪的,看起来就很有质感。
车尾的设计也很有特色,很多版本都采用了贯穿式尾灯,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时髦且显高级的设计。
进入车内,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第五代别克世纪的内饰,尤其是高配版本,大量使用了柔软的绒布面料。
它的座椅设计得非常宽大、厚实,坐上去的感觉就像家里的沙发一样,非常舒服,这也是“美式大沙发”这个说法的由来。
中控台和门板上还经常会用一些仿木纹的饰板来点缀,营造出一种典雅、温馨的氛围。
这些内饰的用料和设计风格,与当时国内常见的车型那种以实用为主、塑料感较强的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动力系统。
当时国内的轿车发动机普遍是四缸的,排量也多在两升以下。
而进入国内的第五代别克世纪,很多都搭载了V型六缸发动机,比如其中一款常见的3.3升V6引擎,最大马力能达到160匹。
V6发动机的运转平顺性和动力储备,是四缸发动机难以比拟的。
启动时那种低沉平稳的声音,以及加速时从容不迫的劲头,都给人一种高级感和强大的信心。
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排量大、缸数多,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综合来看,更大的尺寸、更精致的外观细节、更舒适豪华的内饰,再加上更强劲平顺的V6发动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第五-代别克世纪在当年的中国,被普遍认为是一款高档进口轿车,其形象远高于它在美国本土的“家用车”定位。
这款长寿的车型在其生产周期内也经历了几次外观上的小改动。
早期的车型,大灯是四四方方的分体式设计,看起来非常复古。
到了1989年左右的中期改款,车头换上了一体式的组合大灯和新的进气格栅,显得更现代化一些。
而到了1991年之后的后期版本,除了大灯轮廓的微调,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它的前排安全带被设计在了车门上。
当你关上车门时,安全带会随着车门一起移动到你身上。
这其实是当时美国市场在强制标配安全气囊之前,一种过渡性的被动安全设计,现在看来也成了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第五代别克世纪的故事并没有随着它的停产而结束。
它的后续车型,也就是第六代世纪,与中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于1998年正式下线的第一款国产轿车,就是基于第六代世纪平台开发的“别克新世纪”。
这标志着“世纪”这个名字从一个纯粹的进口车,转变为一个在中国本地生产、并为中国市场进行适应性改进的车型。
而如今,别克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旗舰车型,依然沿用了“世纪”这个名字,但它已经是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定位极高的高端MPV。
从一款美国的平民家轿,到中国的进口高级车,再到合资国产化的中坚力量,最后演变成中国特供的顶级豪华MPV,“别克世纪”这个名字的变迁,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三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