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月初,车企和媒体疯狂发布各种销量排行榜,仿佛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赛跑。其实,一堆数字摆在面前,你真能看懂背后的门道吗?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又创新高,110.1万辆,零售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1.6%,一大堆“增长”让人眼花缭乱。说真的,这一年比一年多的数字到底在说明什么?普通买车的人,真的因此更愿意买新能源了吗?还是只是厂商和政策在推动这一波热潮?
我们先来设问:什么才是真正的“热销”?是大家主动想买,还是“政策补贴”绑架了选择?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5.2%,也就是说两辆新车里有一辆是新能源,这听起来像是某种时代性变革。但你要细看,每个细分市场的玩法都不一样。传统品牌的新能源市场渗透率6.6%,这个数字没什么好吹的;自主品牌却卷到了76%,快成垄断了;豪华品牌也开始发力,渗透率31.9%。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卖车,新能源在不同品牌之间壁垒这么高?是消费者在用脚投票,还只是跟着大流走?
你是不是也在为买什么车纠结?燃油车动不动就被说“落后”“不环保”,新能源车仿佛一步到位最好。以旧换新政策一出,旧车直接能换红包,燃油车也跟着分到一点补贴,这政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确实有更多人开始考虑换新能源车。“能省钱还能跟风”,看起来很划算。可实际买车的人,是真的看中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体验,还是只被补贴利好冲昏了头?为补贴而买单,有没有一种买完之后“早知道不如等等”的悔意?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纠结?可以反思一下,补贴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说到纯电、插混、增程这三种技术路线,其实各有优缺点。纯电需求高涨,8月销量环比增长最猛。这一类车型更容易受到政策、技术升级影响。你想没想过,为什么大部分城市,尤其是摇号限购城市,对纯电支持力度最大?难道真的纯电才是终极答案?其实,充电桩问题、“里程焦虑”、电池寿命等老生常谈,依然一直困扰着绝大多数用户。如果不是政策强力推动,绝大多数人可能还是想一步到位开一辆不用焦虑的插混。
插混呢,原本被当做燃油到纯电之间的“过渡方案”。去年插混涨得猛,今年却明显“乏力”,有人说这说明插混技术过气了,也有人说是增长基数大,新增空间有限。其实,大批买插混的人,更多是“安全感”作祟,电和油都有,怎么都不吃亏。但为什么今年插混拉动力下降?你仔细问问车主,入门级、低端插混吸引力正在下降,大家开始追求更高级别,要不就直接纯电,要不就选择更高阶的插混,千万别被低价插混忽悠。
增程式车型今年表现一般,但4月到8月一度比普通混动强。你能接受买一辆增程车吗?有些人极力支持,说没有里程焦虑,还能享受电车体验,价格也实惠。可你是不是想过,增程其实属于技术妥协,既不是纯电,也不是燃油,就是一个“看起来两头讨好”的混血儿。未来一旦纯电技术突破,增程的意义可能就没了。当然,在当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环境里,增程就像防身小刀,能用,但也许只是暂时的。
销售数据背后,真正推动市场的到底是什么?出口量给了直接答案。8月出口量20.4万辆,同比增长102.7%,增速惊人,可环比却下跌了6.5%,乍一看很美,仔细一算,其实风向正在悄悄改变。国内卷不动,出口成了新出路。新能源汽车出口占乘用车出口总量40.9%,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这说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海外认知度正飞速提高。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国内新能源市场进一步饱和,厂商会不会像疫情期间的口罩一样大量出口,拉动一波国际订单?那时大家又会批评“外向经济依赖”,是不是很拧巴?
销量TOP20榜单,每次发布都热闹,大家围观谁第一、谁逆袭、谁掉队。榜单只是个开始,正经买车的人更看重“体验”而不是“面子”。比如有些车企花大力气把销量做起来,不断推新车型,其实产品同质化严重,车和车之间本质没什么区别,就是比谁广告做得好,谁补贴多,谁推广手段新鲜。你是不是曾被某款车的“黑科技广告”吸引,然后发现根本用不上?不少车主买车后,发现实际体验远不如宣传。那么销量涨了,用户满意度到底咋样?再往后看几年,会不会出现大规模“抛售二手新能源”的潮流?新能源汽车“保值率”现在就非常感人,买得起,不一定卖得出去。
行业整体增长很稳定,看起来一片繁荣,但你如果仔细读读行业分析报告,其实大部分企业处在激烈竞争边缘,有的是靠政策攒热度,有的则是真正技术突破。自主品牌“大乱斗”,单纯拼外观和功能已经不够,接下来一定要拼“软件”、“智能驾驶”甚至是“普惠金融方案”。刚需消费者其实并不在意啥智能语音、无人泊车,更多在意充电方便、维修成本低。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飙高”、“零部件难买”、“保值率暴跌”?这些隐忧放在热卖数据背后,厂商和媒体很少提,其实才是用户最该关心的问题。
你可能会问:是不是现在买新能源车就是“稳赚不赔”?行业渗透率就超过半数了,不买怕落后。可你仔细看看,“渗透率”背后其实是某些车型被集中推广,真正全场景、全类型渗透,还远远不够。比如乡镇和小城市,新能源车远没那么受欢迎。充电桩布局不均,售后服务千差万别,这些都是消费分化的重要因素。
到底什么是“好车”?是数据好看,广告打得响,还是日常出行靠谱?每次大家都在排行榜上讨论谁是王者,这其实只是商业炒作的一部分。你要回归个人实际需求,别让行业大数据带着你跑偏。新能源汽车这么火爆,会不会最后发现大家都在为一个“热点”而追跑,结果只是换个消费方式,体验没有本质提升?
说到底,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也许是技术升级带来的必然结果,也许是政策刺激下的短期盛况。无论如何,讲道理还是得靠自己体验,别被大数据欺骗。如果你要真实决策,不妨多问问身边人,用用市场上流行的新车型,评论里看得见的未必就是真实。记住,新能源汽车再热,也不代表是唯一选择。个性消费、理性决策才是未来车市应该追求的方向。
不断攀升的数据让人热血沸腾,可你最终买到的是“数值”还是“幸福”?再看看销量榜,风头最劲的自主品牌,能不能顶住全球市场的压力?能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真正的国际标签?你想好了,自己的消费到底是“虚荣心”,是“跟风”,还是“真正的体验升级”?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既是技术进步,也是消费多元的必经阶段。但买什么车,是你说了算,不是榜单决定的。别让数据绑架了你的人生选择。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