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业寒冬来了!老师傅不懂三电技术,车企垄断 + 人才荒,小门店难撑

新能源汽车正在对汽修行业造成颠覆性影响。每日有超过20家汽修厂关门歇业,84%的门店面临营收和利润同时下降的困境。行业的寒冬毫无预兆地降临了。

汽修业寒冬来了!老师傅不懂三电技术,车企垄断 + 人才荒,小门店难撑-有驾

汽车修理师傅们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和传统燃油车截然不同,维修工作要求具备高压电工证。以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的修理技巧突然不管用了,电路方面的知识成了他们最明显的不足。

汽车企业的技术垄断使得情况变得更为棘手。原厂的诊断系统被严密保密,专门使用的工具售价极高,汽车配件的流通也受到限制。质保条款清晰表明,若在非官方指定的维修店进行操作,车辆将失去保修资格,这使得车主不得不选择去4S店维修。

汽修业寒冬来了!老师傅不懂三电技术,车企垄断 + 人才荒,小门店难撑-有驾

该行业人才短缺数量多达80万,而实际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还不到10万。传统技师向该领域转型存在难度,参加为期45天的速成培训需花费1.5万元。年轻群体对进入此行业意愿较低,行业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状况。

汽修业寒冬来了!老师傅不懂三电技术,车企垄断 + 人才荒,小门店难撑-有驾

价格竞争越发激烈。大型连锁企业推出“一元保养”“八点九元洗车”活动,小型修理厂的盈利空间被压缩至最低限度。以旧换新的政策促使老旧燃油车加速淘汰,传统的大修业务量大幅减少。

法律层面的风险成了新的担忧点。曾有维修工因对新能源车电池包进行破解,被判定犯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让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惶惶不安。与此同时,车主对车辆的保养频次有所下降,车辆进店维修的次数也在持续减少。

汽修业寒冬来了!老师傅不懂三电技术,车企垄断 + 人才荒,小门店难撑-有驾

一些修理厂试着往油电兼修方向转型,然而设备投入以及培训费用让小型和微型企业无力承担。职业院校已着手增设新能源维修相关专业,不过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间。

行业倡导破除技术障碍,促使车企公开维修数据与接口。这一变革影响着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