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新车破局10万级市场

零跑又“掀桌子”了,9.98万起步,续航510公里,还带800V高压快充。同级别、同价位的纯电SUV,谁能做到?再看高配,居然11.98万就能上激光雷达。看数据,真是吓人:同级别激光雷达的车,门槛一般14.98万;续航500公里+的车,起码也要10.79万起。如果单看这些配置和价格,用“杀疯了”来形容也不过分。零跑B10这次的定价,确实挺离谱的。

但问题是,车卖这么便宜,它怎么赚钱?再想深一点,这背后是不是有“亏本赚吆喝”的套路?或者,是不是整个新能源行业本身就卷到不正常了?

零跑新车破局10万级市场-有驾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一点点拆开看。

零跑新车破局10万级市场-有驾

先看零跑自己的“账本”。它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同比涨了,但净亏损依旧不小。具体数字呢,零跑上半年收入约42亿元,但亏损高达27亿元。毛利率?负的——-3.9%。这意味着,哪怕车卖出去,每卖一辆,理论上都是亏的。而且这还不包含研发、营销等费用。如果你只看这几组数字,确实让人觉得零跑是在“烧钱玩命”,毫无盈利能力。

但我们再深入一点,看看这些数字背后的结构问题,或许就能找到点头绪。比如,零跑的研发投入在新能源车企里算是比较猛的。仅2023上半年,研发费用就8亿元,占营收近20%。再想想它最近一轮的产品攻势——从零跑C11到B10,几乎是全面升级智能化、续航和快充技术。激光雷达、高通芯片、800V快充这些烧钱的“硬装备”,可不是随便堆上去的。

零跑新车破局10万级市场-有驾

而零跑这样的“高研发投入+低毛利”的模式,并不是行业里的孤例。拉一下同行的账本会发现,蔚来、小鹏甚至理想,这些头部新势力几乎全都经历过类似阶段。比如,小鹏的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也一度接近零。蔚来的智能驾驶研发投入,更是天文数字。而传统车企比如广汽埃安,虽说体量大,但也因为新能源转型,研发和新产品周期的成本极高。大家都在花钱。只是零跑目前体量小,亏损显得更刺眼一点。

再来看看整个市场的“生态”。新能源车本身的技术门槛高,核心硬件——电池、芯片、激光雷达这些东西,从采购到自研,全都贵得离谱。比如,一套800V高压快充系统的开发成本就能压垮一家小厂。再加上2023年市场竞争异常卷,价格战打得凶,头部车企降价,逼得中小品牌不得不跟进。比亚迪元Plus降价到11万多,零跑再不压到10万以内,销量根本没法上去。

零跑新车破局10万级市场-有驾

所以零跑这么做,真的毫无章法吗?其实回头看,它并不是无脑补贴市场。它在用极低的价格挤入一个更大的市场区间,把“门槛”打低,把销量规模做起来。比如B10直接跳过12万级竞争,砸进10万出头的区间,硬生生用产品力把比亚迪元Plus这样的对手拖进价格战。而在10万左右的市场,消费者对智能化、续航的敏感度高于品牌溢价,零跑的“堆料”打法反倒能更容易被接受。

零跑新车破局10万级市场-有驾

再往长远看,车企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的竞争,不只是眼前的销量,而是未来几年谁能在核心技术上占据更大优势。零跑现在“赔本赚吆喝”,既是在抢市场,也是为后续盈利做铺垫。一旦量起来,采购、生产的成本摊薄,加上后续软件增值服务的可能性(比如智能驾驶订阅),亏损局面是有可能反转的。

当然,这套打法风险也不小。如果市场没起来,或者更大的对手直接下场压制,零跑的现金流可能扛不住。但新能源车行业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特斯拉当年也是一路亏上来的,后来靠规模效应和品牌溢价扭亏为盈。零跑的赌注,未必野,也未必输。

零跑新车破局10万级市场-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零跑B10这么定价,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目前看,它的策略是有章法的。看起来很吓人的数字,背后其实是新能源车企竞争的必然产物。只是这场战争才刚开始,零跑要走的路还很长,消费者买单只是第一步。它能不能真正活下来,还得看接下来的几步棋。

但不管怎么说,打破价格天花板、让更多人买得起高配置纯电车,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零跑的“掀桌子”,也许正是行业进化路上的一个必要环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