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还能月销近万台的几款新能源车,今年突然卖不动了。
小鹏P7曾经是国产电动轿车的标杆,月销量一度冲到8000台以上,现在一个月只能卖出200多辆。
大众的纯电车型ID.7去年刚上市时被寄予厚望,结果全年只卖了7000台,上个月更是惨淡,287辆的成绩连自家燃油车的零头都不到。
本田雅阁的插混版本降价到20万以内,续航和油耗数据都不错,可消费者就是不买账,上个月只卖了302台。
马自达的增程式电动车降价4万促销,销量依然只有369台。
最让人意外的是比亚迪海豹EV,这款车曾经月销近万,如今一个月只能卖出500多台。
这些车的问题出在哪?
小鹏P7刚上市时,国产电动轿车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它的设计、续航和智能化水平在当时很有竞争力。
但这两年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同价位区间内,极氪007、小米SU7、智界S7等车型在性能、配置和品牌力上都不输P鹏,甚至更胜一筹。
P7的产品力没有明显短板,但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消费者自然转向更新、更吸引眼球的产品。
大众ID.7的困境更典型。
作为传统燃油车巨头,大众在电动车领域的转型并不顺利。
ID.7的续航和驾驶质感其实不错,但智能化体验和品牌溢价能力远不如特斯拉和国产新势力。
更关键的是,大众的电动车定价策略一直有问题,ID.7的售价区间直接和Model 3、极氪001等热门车型重叠,消费者凭什么选它?
本田雅阁插混版的尴尬在于,它的技术路线已经落后了。
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只有106公里,而同价位的国产插混车普遍能做到200公里以上。
雅阁的混动系统确实省油,但在充电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的今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纯电续航更长的车型。
马自达的增程式电动车卖不动,问题出在品牌认知上。
马自达一直以操控和设计见长,但在电动化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技术积累。
消费者买增程式电动车,首选理想、问界这些已经建立起口碑的品牌,谁会冒险选择一个在电动化领域毫无建树的传统车企?
比亚迪海豹EV的销量下滑最值得玩味。
这款车刚上市时凭借出色的设计和续航表现迅速走红,但比亚迪的产品迭代速度太快,海豹上市不到两年,后续又推出了海豹DM-i、海狮等定位相近的车型,自家产品内耗严重。
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挤压,海豹EV的销量自然下滑。
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一款车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两三年。
过去靠单一爆款车型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车企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残酷的淘汰赛中存活下来。
卖不动,那就得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