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还记得十代思域火爆的时候吗?那可真是一车难求,加价一万多都得排队等车。现在呢?价格已经下调至8.68万起,连十万都不用就能开走一台思域,可销量却惨得不忍直视。这到底怎么回事?

昔日神车的辉煌时代

十代思域刚出来那会儿,真是把整个紧凑级车市场搅得天翻地覆。那时候的年轻人都疯了一样追捧这台车,运动的外形设计,1.5T地球梦发动机压榨出来的强劲动力,零百加速7秒多的成绩,在一众日系车里确实算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最狠的是什么?加价!整整加价一万多,顶配车型售价接近17万,算上各种费用落地都快21万了,这价格都能买英仕派了。可就是这样,消费者还是抢着要,4S店门口排队的场面现在想想都觉得夸张。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那时候丰田还在搞小排量涡轮,日产还在坚持自然吸气的路线,思域的1.5T地球梦发动机就像是降维打击一样,动力表现甩开同级对手一大截。年轻消费者要的就是这种激情澎湃的驾驶感受,思域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价格战的残酷现实

可是风水轮流转,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思域就从云端跌落到了泥潭里。2024年,那辆被大家尊称为"神车"的车在市场上的地位似乎正在逐步下降。

转折点是什么时候?2023年初,比亚迪秦PLUS 9.98万的插混版本横空出世,像一颗重磅炸弹扔进了车市。合资品牌还能凭着品牌力撑一阵子,但到了2024年,秦PLUS再降2万,整个车市都被搅得不得安生。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依最新的市场末段数据显示,"思域"丐版裸车的当前售价已经下调至8.68万元,这个价格和当年的天价形成了鲜明对比。可是降价了销量就能起来吗?显然没有。

从月销2万多台到现在的3000台左右,这种销量暴跌真的让人唏嘘不已。思域还是那台思域,产品力并没有退步,甚至还推出了2.0L油电混动版本,动力更强,油耗更低,零百加速7秒,综合油耗不到4升每百公里,这个表现已经相当出色了。

合资品牌的困境

其实思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整个合资品牌都在这场价格战中被打得措手不及。别克威朗、现代伊兰特,甚至连丰田雷凌都没能幸免,销量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那些反应快的品牌还能喘口气,比如日产轩逸搞新老同台销售,把老款拿出来卖,成本低价格可控,加上新款和混动版本,勉强能保持前几名的位置。大众的速腾和朗逸也是类似的套路,品牌背书加上灵活的产品策略,销量还算稳住了。

丰田卡罗拉更狠,直接把双擎混动的价格降到原来三缸机的水平,这才勉强守住了前二十名的位置。可见现在的车市竞争有多激烈。

国产车的崛起冲击

现在的国产车真的不是吴下阿蒙了,不光是价格便宜,产品力也今非昔比。智能化配置方面,国产车甩开合资品牌好几条街,那些大屏幕、语音交互、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合资品牌还在慢悠悠地跟进。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用车成本更是没法比,插混车型能纯电行驶,一公里几分钱的成本对比思域一公里3毛钱的油费,差距一目了然。买几万块钱车的消费群体本来就对价格敏感,这种用车成本的差异更是让他们心里有本明白账。

电机驱动的静谧性、平顺性、起步感受,这些都是燃油车和油混车型比不了的。年轻消费者体验过电动化的驾驶感受后,再回到传统燃油车,那种落差感是很明显的。

品牌溢价的消失

最要命的是,合资品牌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正在快速消失。过去消费者愿意为"合资品质"买单,现在国产车的品质追上来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合资品牌,消费者凭什么还要多花钱?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思域虽然在操控层面还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已经不足以支撑它的价格。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性价比,是智能化配置,是用车成本,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国产车的强项。

2024年,本田汽车似乎陷入了全球销量的泥潭,整体销量下滑了5%,这个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本田品牌面临的困境。不光是思域,本田的整体销量都在下滑,说明问题不仅仅是单一车型的问题,而是整个品牌战略的问题。

转型的艰难路径

思域想要重回巅峰,光靠降价是不够的。虽然现在24 款本田思域劲动版车价 142900 元优惠 32000 元后购置税约 9814 元保险 4800 元上牌 2000 元落地大概 127514 元,价格确实比以前便宜了不少,但面对汹涌的国产车浪潮,这点优惠还远远不够。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本田需要在电动化转型上加快步伐,在智能化配置上跟上时代,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可是这些都需要时间,而市场不会等人。每一天的犹豫都可能意味着更多市场份额的流失。

思域推出的2.0L混动版本是个不错的尝试,但这还不够。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彻底的变革,是更贴近他们需求的产品。单纯地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做修修补补,很难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国产车品牌在产品迭代速度上有着天然优势,它们能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更快地调整价格策略。相比之下,合资品牌的决策链条太长,反应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未来的不确定性

从20万跌到8万多!沦为合资“价格屠夫”,油耗3L多,却卖不动?-有驾

思域还能重回当年的辉煌吗?说实话,概率不大。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合资品牌一家独大的时代了,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国产车品牌也有了更强的实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思域就没有机会了,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许它不能再成为月销2万台的爆款,但如果能在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车市的变化太快了,今天的王者明天可能就成了落伍者。思域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没有永远的神车,只有不断进化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