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您在网上看车,是不是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很多二手车平台,像是懂车帝、闲鱼上,突然冒出来一大堆几乎全新的车,什么比亚迪、奥迪,应有尽有。
这些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标签上写着“准新车”,公里数只有几公里甚至零公里,上牌时间更是新得烫手,有的就是最近一两个月才办的手续。
更让人心动的是价格,比新车指导价便宜好几万,这看起来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谁看了不心动,觉得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捡漏机会?
但是,您先别急着下单,这背后可没那么简单。
这看似诱人的便宜,其实是一个席卷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大坑,稍不留神,普通消费者就可能掉进去,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这件事之所以能被大家广泛关注,还得感谢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
就在前不久,这位在汽车圈里向来说话很直的“大佬”公开站出来,毫不客气地炮轰了这种“0公里二手车”的乱象。
他这一嗓子,就像是把行业里一层不能说的窗户纸给捅破了,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背后隐藏的问题。
所谓的“0公里二手车”,说白了就是,一些汽车厂家或者旗下的经销商,为了把账面上的销量数字做得好看,就把仓库里卖不出去的新车,自己掏钱买下来,然后去车管所上个牌照。
这手续一办完,崭新的车在法律意义上就变成了“二手车”,然后再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投放到二手车市场里卖掉。
您可能会觉得奇怪,车企这么左手倒右手地折腾,图个什么呢?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为了“数据”。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里,数据几乎就是一切。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汽车销量是直接影响股价的关键指标,也是向投资者展示公司实力的最直观证明。
每个月、每个季度公布的销量排行榜,就像是车企的成绩单。
如果销量数字不好看,不仅面子上挂不住,资本市场也会给出负面反应。
可现实是,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用行话讲就是“内卷”得厉害。
蛋糕就那么大,想多分一块谈何容易。
当任务完不成的时候,一些企业就动起了歪脑筋,用这种“自产自销”的方式来刷高销量数据,制造出一种市场繁荣的假象。
对于一线的经销商来说,他们也是有苦难言。
厂家为了自己的业绩,会给经销商下达很重的销售任务,卖不完的库存车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他们身上,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为了尽快回笼资金,缓解压力,他们也只能配合或者主动参与这种操作,把新车注册成自己公司名下的二手车,然后降价甩卖。
所以您看,二手车平台上那些成百上千的卖家,背后有多少是这种模式在运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套玩法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十几年前国家大力补贴新能源车的时候,就有一些企业为了骗取补贴,造假销量,没想到现在这股歪风又换了个形式刮了回来。
如果说在国内这么做是为了面子和清理库存,那么在出口领域,这种操作就更加疯狂,完全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润,而且对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长期形象危害更大。
这里面的门道就更深了。
一辆全新的中国品牌汽车,如果要正规出口到其他国家,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而且很多国家,比如俄罗斯,会对进口新车征收很高的关税。
但是,如果这辆车是以“二手车”的身份出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很多国家对二手车的进口限制要少得多,关税也低。
于是,一条灰色的出口产业链就应运而生了。
国内的一些投机者,先在中国买下新车,办好牌照,让它变成“二手车”。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国家对出口商品的退税政策,还能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比如先把车运到关税政策比较宽松的中亚国家,在那里办个中转手续,然后再卖到像俄罗斯这样关税壁垒高的最终市场。
这么一趟操作下来,既拿了中国的出口退税,又躲开了目标市场的高额关税,中间产生的巨大利润,就全都进了这些投机者的口袋。
去年我们国家的汽车出口量历史性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这固然是我们产品力进步的体现,但其中又有多少是这些“假二手车”贡献的虚假繁荣呢?
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更是在透支“中国制造”的信誉。
试想一下,一辆通过这种非正规渠道卖到国外的车,它很可能享受不到官方的售后和质保服务。
一旦车子出了问题,国外的消费者找不到地方修理,他们不会去骂那个投机倒把的贩子,只会说“中国车质量不行”,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中国汽车品牌的形象。
说了这么多行业内幕,我们再回到最核心的问题上: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如果图便宜买了这种“准新车”,到底会面临哪些实实在在的风险?
首先,最直接的损失就是“首任车主权益”的作废。
现在很多汽车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为了吸引顾客,会承诺大量的“首任车主”专属福利,比如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终身免费保养、免费道路救援等等。
这些权益都是有很高价值的,是你买车成本的一部分。
但是,你一旦买了这种已经上过一次牌的“二手车”,那么在法律上,你就是第二任车主了。
所有写着“首任”两个字的福利,都将与你无关。
卖车的销售可能会说得天花乱坠,但白纸黑字的合同上,这些权益你是绝对享受不到的。
其次,你的车辆保值率会大打折扣。
你可能觉得买车时省下的几万块钱是赚到了,但当你过几年想把这辆车再卖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
在二手车评估师眼里,你的车已经是“三手车”了,因为它的档案里已经有过两次过户记录。
过户次数越多,车价就越低。
你当初省下的那点钱,在卖车的时候可能要加倍地亏回去。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混乱的市场为各种问题车辆提供了完美的伪装。
一辆车从出厂到你手里,虽然只过了短短一两个月,但谁也无法保证这期间它没有经历过什么“故事”。
那些专门从事这种业务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数量激增,已经超过了百万家,尤其以山东、广东等地最为集中。
有数据显示,这个领域的司法纠纷率高达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平均每二十笔交易里,就有一笔最终要闹上法庭。
你根本无法确定你买的这辆“准新车”是不是运输途中的损伤车、被客户退回的问题车,甚至是泡水后翻新的车辆。
维权之路也会异常艰难,合同里的陷阱、贷款里的猫腻,都可能让你防不胜防。
好在,魏建军的公开表态像一声警钟,让整个社会和相关部门都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这已经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个别行为,而是侵蚀行业健康的毒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紧急发出倡"议,呼吁全行业停止恶性竞争;工信部也明确表态,要严厉打击不正当的价格倾销和虚假宣传。更重要的是,商务部已经开始研究对策,据说正在讨论推出“新车身份锁定期”的政策,比如规定新上牌的车辆在半年或一年内不得进行二手车交易。如果这个政策能够落地,无疑将从根本上斩断这条灰色产业链,让市场回归正常。
说到底,中国汽车工业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一代代汽车人扎扎实实的技术研发、品质提升和用心服务,而不是靠这些投机取巧的“数字游戏”。这种行为短期内可能会让某些企业的财报变得好看,但长期来看,它伤害的是消费者的信任,扭曲的是市场的公平,最终会毁掉整个行业的根基。一个健康的汽车市场,应该是透明的,让好产品自己说话,而不是让投机者靠钻空子发财。所以,当您再看到那些价格低得不合常理的“准新车”时,请务必保持清醒,多问一句为什么。记住,便宜的背后,往往是你看不到的代价。我们都希望中国的汽车工业能走得更稳、更远,而这需要一个干净、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及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维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