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MINIEV车主置换潮来了:重庆造的这台3.99万小车,200公里续航实测跑出172公里,全系ESP加换电只要3分钟

宏光MINIEV车主置换潮来了:重庆造的这台3.99万小车,200公里续航实测跑出172公里,全系ESP加换电只要3分钟

上周在换电站碰到个开宏光MINIEV的哥们,正排队给蓝气球换电池。聊了几句才知道,他那台宏光开了一年多,冬天续航跳水、夏天空调不敢开、过减速带咣当咣当,实在受够了。3.99万置换过来,第一件事就是体验换电——车开进去,机械臂自动操作,咖啡还没喝完电池就换好了,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他说这感觉像是从诺基亚换到了iPhone。

微型电车这两年名声不太好。省钱是省钱,但那个使用体验,怎么说呢,凑合。睿蓝搞的这个蓝气球,起步价跟宏光MINIEV一个段位,配置表拿出来却有点欺负人的意思——博世第9代ESP、主驾安全气囊、换电接口,这些在四万块的车上全给你配齐了。

宏光MINIEV车主置换潮来了:重庆造的这台3.99万小车,200公里续航实测跑出172公里,全系ESP加换电只要3分钟-有驾

底盘这块不太一样。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听着普通,但吉利那帮人在底盘调校上花了心思。我自己开过一段时间,过老旧小区那种坑坑洼洼的路面,车身没那么颠簸,屁股底下扎实多了。这跟那些单纯为了便宜拼出来的代步车,感觉完全是两回事。

换电这事儿改变了很多人的用车习惯。车电分离买车能便宜8000块,每个月租电池99起,全国铺了300多个换电站。我一个朋友在杭州开网约车,白天跑车晚上回家,基本不用排队,进站换电出站,整个流程比加油还快。电池包温控系统把电芯温差控制在正负2度,这意味着高频使用也不用担心电池提前衰减。

续航数据比较有意思。CLTC工况标200公里,实际开下来能跑172公里左右,达成率86%。我专门对比过隔壁家的,标170实际只能跑110出头,这差距就出来了。车重890公斤,电机效率92%,低滚阻轮胎配合起来,标称续航基本能兑现,不像有些车型虚标得离谱。

宏光MINIEV车主置换潮来了:重庆造的这台3.99万小车,200公里续航实测跑出172公里,全系ESP加换电只要3分钟-有驾

ESP这事儿在关键时刻能救命。雨天变道超车,车身电子系统介入得很积极,没出现推头或者甩尾。这配置在同价位车型里真不多见,新手司机开起来心里有底。ABS、EBD这些也都是全系标配,刹车点头的情况控制得还行。

智能化水平超出预期。10.25寸悬浮屏该有的功能都有,高德导航、QQ音乐、语音控制,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挺灵敏。在车流量大的路段,说一句“导航到最近的充电站”,系统立刻就能响应,不用反复唤醒。这体验比那些只有收音机的车强太多。

宏光MINIEV车主置换潮来了:重庆造的这台3.99万小车,200公里续航实测跑出172公里,全系ESP加换电只要3分钟-有驾

空间设计挺聪明。2500毫米轴距,后排座椅按4/6比例放倒,完全放平后能塞进去一辆山地车。后备厢常规状态210升,放倒后扩展到920升。周末去宜家搬个小柜子,塞进去刚刚好。小车大用这个理念,在这台车上体现得比较充分。

补能方式给了三种选择。快充30分钟能补120公里,慢充在家5小时充满,出门找换电站3分钟搞定。这自由度比那些只支持慢充的车高太多了,充满电要等上大半天,真挺耽误事儿的。

冬天续航是个老大难。高配车型装了热泵空调,零下10度开暖风每小时耗电1.8度,普通PTC要3.2度。电池包还有液冷温控,能通过手机APP远程预热。哈尔滨的朋友说零下十几度,续航保持率还能有七成多,这在微型电车里算是比较能打的了。

宏光MINIEV车主置换潮来了:重庆造的这台3.99万小车,200公里续航实测跑出172公里,全系ESP加换电只要3分钟-有驾

售后给得比较实在。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电池8年12万公里,手机APP能实时看电池健康度、充放电次数、温度曲线。容量衰减到70%以下免费换新,这对长期使用的人来说是个定心丸。

外观走的是年轻化路线。封闭式前脸、LED灯带、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0.32比宏光MINIEV低一些。6种莫兰迪色系挺好看,奶霜白、薄荷绿、晴空蓝这几个颜色在停车场辨识度挺高。女性车主占比到了六成多,这个数据说明设计语言确实讨喜。

这车底子是吉利BMA架构衍生平台,不是那种拼凑出来的廉价货。重庆两江新区的工厂,ABB机器人焊接,高强度钢占比68%,车身焊点精度控制在正负0.5毫米。品控和装配工艺在这个价位段算是有保障的。

宏光MINIEV车主置换潮来了:重庆造的这台3.99万小车,200公里续航实测跑出172公里,全系ESP加换电只要3分钟-有驾

上市首月订单破两万台,72%是增换购用户,35%从宏光MINIEV置换过来的。换电便利、标配ESP、真实续航,这三点击中了不少人的痛点。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比什么宣传都管用。

微型电车这个赛道,光靠低价已经不够了。技术下放、体验升级,这才是用户真正在意的东西。蓝气球这车把该做的都做到位了,接下来就看市场怎么反应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