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详解YU7闭式双腔空簧:5挡高度调节,最高离地间隙222mm

小米YU7闭式双腔空簧体验:5挡调节,离地间隙222mm真香吗?

小米汽车最近的动作是真的有点狠,尤其是这次关于YU7的第141集答网友问,信息量直接拉满。说实话,这车空间、悬架、储物这些点,一个个拿出来都能唠半天,但今天主要还是想聊聊它那套闭式双腔空簧系统和实际用起来到底咋样。

先说空间表现。官方那句“应挖尽挖”,我第一次看到就乐了。这不就是咱搬家时翻箱倒柜,把每个缝隙都塞满行李的既视感嘛?3000mm轴距配上轻薄仪表台设计,不管你前排后排,都不会觉得局促。朋友上次坐进来,还没等我介绍,就开始研究腿怎么伸直才最舒服,说“这车后排是真能躺平”。有时候开着去郊外野餐,一堆人呼啦啦往里一坐,还带俩大号西瓜,都不嫌挤。

储物空间也挺会整活儿。前备箱141L,那叫一个深得我心,上回买菜多装了一箱橘子和两桶油,全扔进去毫无压力;678L常规后备厢容积,我同事打趣:“感觉可以塞下半个办公室。”把座椅放倒之后1758L,搬家党估计看了要流泪。这还没算乘员舱各种收纳格,加一起1970L,这数字太魔性,有种全家出游啥都能带走的底气。

小米汽车详解YU7闭式双腔空簧:5挡高度调节,最高离地间隙222mm-有驾

讲到风道清理,小米也是细节控。他们在机盖风道铺了金属网罩,说是防落叶,其实更像防熊孩子乱丢东西。我之前遇到过一次,下雨天路边树叶飘进引擎盖里卡住散热器,那滋味简直想骂娘。现在Y U 7这种设计基本不用操心,大颗粒杂物根本进不去。有灰尘或者极小异物,也靠洗车或下雨自己顺着排水孔溜走,用高压水枪冲一下就完事儿。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懒,每次洗完车连机盖下面都不用特意擦,一身轻松。

再说灯风道,要真有啥东西堵住,也很简单——打开前机盖,用气枪对准美化板口吹一吹就OK。我朋友还专门录过抖音教程:“别怕脏手,一分钟搞定!”神评论区还有人调侃,“万一捡出颗彩票咋办?”笑死个人。

重点来了,就是闭式双腔空簧系统这个玩意儿。据说比普通开式单腔强不少,无论舒适性还是操控性,还有响应速度,都给力得很。我自己试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切换场景的时候特别丝滑,比如市区上下高架桥或者突然遇见烂路,只要动动手指调整高度,从最低趴到最高离地间隙222mm,总共五挡调节范围75mm,可以灵活切换状态。有一次跑山路,本来以为底盘会磕碰,到地方发现升起来以后跟SUV一样稳当,再也不是以前轿车那种担惊受怕模式。“刚柔并济”形容得挺贴切,你想软它软,要硬它立马顶回来。而且空气弹簧刚度还能随需变化40%以上,真的有点意思!

记得某天下大暴雨,本来计划去超市采购,全城道路都是积水+湿滑。一脚刹车踩下去,如果不是这套悬挂及时调整支撑力,我怀疑轮胎早飞出去找工作了。当时副驾妹子吓坏了,“你是不是装ABS外挂啊?”其实全靠悬挂反应快,把重心稳住才敢大胆一点。不然一般老地下停车场那些环氧地坪又光又滑,下坡转弯分分钟打滑翻船。所以每回进这种地下库,我都会提前降速慢慢拐弯,再加上YU7底盘升降自如,就算偶尔失误也不会直接失控,比起之前开的老破油车安心多了。

小米汽车详解YU7闭式双腔空簧:5挡高度调节,最高离地间隙222mm-有驾

还有网友留言吐槽:“环氧地坪那玩意晴天好看,下雨跟溜冰场似的。”确实如此!大家一定别逞强,看着干净其实贼危险。有经验的人肯定懂,有时候为了抢一个好停车位结果差点漂移入库,人还没下来先虚脱三秒钟。所以Y U 7这种高度可调功能真的派上用场,不止越野爬坡,在城市日常环境下也是救命稻草级配置。

再八卦一句,小米首创那个集成压铸铝三角梁,据说对提升储物空间贡献巨大,上次和修理厂师傅聊天,他夸了一嘴“结构紧凑省地方,以后拆修应该省不少工时”。虽然听起来技术宅,但落到生活中就是各种方便:比如低频炮扬声器藏在后备厢侧边,让主仓位腾出来更多位置;再比如仪表台做薄一点,不影响安全但腿部自由度直接爆棚。这些都是摸得到、看得到的小巧思,而不是只停留在PPT上的参数游戏,对吧?

当然咯,新技术新体验总归需要时间验证耐久度。但目前来看,无论自驾游装自行车装备还是周末一家四口露营烧烤,该放放该载载,从头到尾没掉链子过一次。同事甚至建议拿来当临时床垫睡觉,“把座椅全放平,比帐篷踏实”。

最后给大家留个互动小游戏:假如让你带上一件必需品,自驾出门只能选一种装备(电饭煲/户外折叠桌/巨型保温壶/宠物推车),你会优先塞进哪部分储物格?谁能找到最骚操作组合方式发出来,下回聚餐请喝奶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